李辉 张道兵
摘 要: 本文分析信息化背景下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辅导员工作的新理念、新途径,提出应注重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 信息化 辅导员工作 挑战 对策
党的十七大以来,信息化列入了“五化”发展目标,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高等院校作为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前沿,以“智慧校园与大数据”为建设目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校园,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逐步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信息化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模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心理发展、价值取向等,在信息化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一)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
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手段改造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传统流程,实现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将学生事务信息规范化、数字化,并进行有效的挖掘、运用和共享。
(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是把信息技术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有机结合,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占领网络新阵地,利用网络加强师生交互,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融入新平台。
二、信息化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信息化对高校辅导员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化環境下,实现了师生的信息交流互动,密切了师生关系,强化了辅导员的网上作用,同时对辅导员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辅导员必须具有敏感的信息意识,在不断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要对信息进行准确、合理的选取,对信息进行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分析,挖掘信息背后所反映的问题,从而提升和指导工作,合理规避风险。辅导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知识水平,才能在工作中从容应对复杂的学生状态信息,才能高效率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正确做出判断和危机防御奠定良好的基础。辅导员必须具有较强化的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面对纷繁芜杂的学生信息,辅导员必须准确地收集有用的信息,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对策,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辅导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道德修养,不仅包括辅导员在信息交流与传递时应遵循信息领域的道德规范,而且包括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加强网络管理和舆论监督,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学生的行为。
(二)信息化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趋于多元化,国际、国内时政大事,城市、农村的市井小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有经济和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网络是思想文化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网络上有害信息侵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但监管和引导困难,校园网络阵地受到社会网站争夺和话语权的冲击。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不足,价值观处在形成期,心理发展不成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免疫能力有待提高,加剧大学生价值观方面的困惑,对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信息化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化环境下,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内部各层级之间,信息传递更加方便,文件流转更为快捷,辅导员作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与学生之间信息传达的中间环节也逐步弱化。但同时对辅导员层面组织实施的各项学生事务,如奖学金、助学金评定,素质拓展学分认定,评优评先和党员发展等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都能实现网上申报、评定(认定)、公示及意见反馈,学生可随时查阅流程进度,并向辅导员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辅导员工作一定要流程清晰、制度规范、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这些使得各项学生事务均在阳光下运行,对辅导员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对策分析
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高校辅导员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手段创新,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新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高校辅导员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与以往的教育理念相比,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发生了转变,辅导员由传统地位的灌输者变为指导者,需要在工作中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全员育人人育我,全员育人我育人”的创新教育理念。网络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大学生从面向学校的信息需求进而转向社会,大学生可以及时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现状,与社会接轨。辅导员要科学指导大学生适应数字化生活,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类网络事务、参与网络学习和考试;因势利导,加强网络交流和组织网络文化活动。
(二)高校辅导员要有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学生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成为他们了解世界、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和平台。辅导员要及时更新观念,加强信息、新媒体等知识的学习,加强新媒体运用能力的学习,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特点,把党的基本理论演绎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文、动画和微电影,图、文、声、像相结合,使教育手段和方式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和现代化。辅导员要通过各类信息交流平台,开展热点问题、热点事件等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创造性,相互学习借鉴。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提高专业化水平。
信息化带来的多种交互平台拉近了师生距离,搭建了沟通桥梁,各类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不仅是辅导员与学生交流互动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化平台,而且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通过在线沟通、信息对接、信息传递和信息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群体特征、个体差异和阶段特点,多方面多角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效果的强化,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提供有力的数据信息保障,也造就一批具有品牌带动效应的高校辅导员个人工作信息平台,如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肖铁岩的名微博、大连海事大学曲建武教授名微信、复旦大学辅导员包含的名网络周记等。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努力改进工作的规范化和法治化水平,更好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服务。
参考文献:
[1]乔靖文.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河南社会科学,2013(4).
[2]许拥旺,许夏旋.提高辅导员工作信息化实践探索[J].琼州学院学报,2012(3).
[3]任新钢.学生工作信息化师生交互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5]乔国通.高校辅导员工作中信息化手段运用问题分析[J].时代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