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局性视角的信息化特色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10-20 11:01李兴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8年7期

摘 要:本文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信息化建设项目为例,阐述了一种立足学校办学全局的信息化特色育人模式,该模式针对跨地域多校区的办学特点,将信息化与育人有机结合,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实践证明可有效推进育人水平的提高,对于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具有可复制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局性视角;信息化育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3-0056-03

一、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基本办学情况

(1)“多地三校区两基地”办学,跨青岛、泰安两地,有青岛李沧、青岛市南、泰安三个校区,青岛黄岛、泰安两个基地。

(2)“外”字办学特色鲜明,立足外经贸行业办学,专注服务于外经贸行业,专业布局专注于“外”向领域,精准对接外贸产业链,构建“外贸、外语、外运、外包”为主的“大外贸”专业体系。

(3)全面推行“素能并举、课岗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注于精准培养外经贸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突出外贸通识教育、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和中外文化素养教育,所有专业均开设了国际贸易课程和专业外语课程,各专业的外语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21%(涉外类专业不低于28%)。

(4)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工程,构建了以中国文化素养、外国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二、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信息化特色育人模式

针对跨地域多校区的现状,突出“外”字特色,围绕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借助信息化手段,探索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

1.建设跨时空一体化功能完善的数字校园,创新环境和文化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人文素质,增加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实现了校园网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新增网络信息点1500余个,双频无线AP新布设约1200余个。网络出口融合电信、联通、移动、教育网多种网络,总带宽达到4.5G,校区之间采用裸光纤或VPN互联,建成跨多校区、室内外全覆盖、完全融合、高性能的有线无线校园网络,实现一个ID号在学院所有校区和基地通用,ID号即工号和学号,实现统一平台,单点登录,各校区基地成为一体化的虚拟校园。

(2)UCS高性能刀片已达到9片,主备存储各达到80T左右,已建立一卡通、图书管理、OA、邮件、档案管理、教务、科研、学工系统等100多个私有云服务,实现各校区基地師生一人一空间。

(3)建成覆盖师生吃、住、行、用各方面,集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金融服务为一体的跨地域校园“完全一卡通”,实现了身份认证、圈存缴费、图书借阅、洗浴、巡更、班车收费、翼闸道闸控制、会议签到、职工考勤、智能电控、电子支付等功能,同时与微信、支付宝及协同服务平台对接,实现移动充值,挂失解挂失,查询余额、流水等业务,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各校区和实训基地。

(4)建成智慧教学环境。所有教室建成多媒体互动教室,建成跨地域、可移动的双向互动视频会议平台;实现跨校区网上直播,学院定期举办的“知行大讲堂”等综合类课程及讲座、主办的各类国际国内竞赛都通过直播实现多校区实时共享。

(5)信息技术与学生素养养成深度融合。融文化体验与外语教学于一体的包括美国村、英国村、日本村、韩国村等10个村的“外语村”,及涵盖各大洲著名人文景点、建筑物、知名雕塑的“世界文化微缩景观”,将世界文化融入校园,学院通过建设专门网站,实现进入校园,二维码一扫,1000余个世界文化知识点,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多彩文化以及历史文明随即呈现,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养成如涓涓细流,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相关知识点也作为专业教学的素材随时在网上查看。

(6)坚持加强外网接入安全管理,部署出口防火墙、WAF、防病毒系统、上网审计等系统,进行上网行为监控和安全系统加固;对主要系统数据定时进行备份,数据恢复演练常态化;对主要网站进行了等保测评;实行了系统运维工作日巡查制度;实现了校园主要区域安防网络的覆盖。引导学生遵守网络生态下的道德规范,提升学生对信息的辨别和处理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

2.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和学习方式的深度应用,创新教书育人,鼓励学生个性成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外”向型人才

(1)建成“外”字特色校本资源为核心的“教学资源中心”,资源总容量达30TB。自建特色数据库6个,专业教学资源库21个;引进资源服务平台31个、中外文数据库近80个。

(2)突出教学与行业岗位高度吻合,加强在线课程建设,已建成300余门课程网站,其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英语函电”、“跨文化交际”、“名企风采”等4门课程,在全国外经贸行指委慕课平台和青岛市高职联盟慕课平台上线;引进国内优质慕课资源,每学期均有40门左右面向学院学生选修;立项10余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3)出台了《关于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意见》,明确目标要求、激励措施和评价方式,分批次立项推进线上线下混合课改,如必修课程均建成在线课程并实施混合式教学、按5000元/门的标准为立项课程提供经费支持、按课程标准规定学时的3倍计算课程学时、加大学习过程评价等。每年邀请清华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专题培训3~4次、开展平台管理使用培训5~6余次。目前,100%的教师均已利用“清华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程教学,100%的学生使用该平台进行课程学习。

(4)坚持“素能目标、项目载体、信息技术手段、成果检验”的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新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和目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积极“导学”为基本范式,成效显著。首批立项了69门课程,予以重点支持,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其中凸显 “外”字特点的典型课程,如《财务管理岗位实务》课程实施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线上线下混合的“一嵌四融”多模态教学模式,《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采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小组协作教学模式,《英语口语》课程实施多模态情境化教学模式,《综合英语》课程实施“任务驱动、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教学模式等,这些课程从整体设计、平台搭建、资源支持、课堂实施,到教学效果分析各具特点,与混合课改之前比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效果明显,全院以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已经成为常态。

(5)结合全覆盖校园无线网络,通过设置计费策略,针对学习资源完全免费访问,引导师生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手机客户端,全面实施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跨校区、跨地域“时时、处处、人人”的教与学。比如:《ERP供应链管理》课程借助移动学习客户端,采用了“翻转课堂+滚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国际贸易法》课程实行了“OTO+手机”的教学模式等。将手机使用变堵为疏,充分发挥学生手机作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既提升了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6)各专业均建有虚拟仿真实训室,配置了齐全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包括跟单教学软件、高职会计技能竞赛全真模拟训练平台、市场营销实训软件、会计信息化教考系统、货代实训、电子商务实训、虚拟旅游平台、虚拟酒店平台等21个实训系统,全面实施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训教学模式。比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改建“报关与国际货运实训室”、“物流仿真实训室”、“企业运营仿真实训室”,建成以智能货运为技术特征的虚实结合实训基地,配置企业运营仿真实训室归类软件和仿真物流实训室物流软件,充实了项目案例库等。

(7)全面实施网络化顶岗实习教学,对顶岗实习全过程进行实时指导与监控,实现了实习岗位、实习教学任务、实习考核等环节的网络化管理,提高了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平台现有注册学生5000余人,利用平台建立了300余人的校内指导教师队伍和近1500人的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实习企业3000余个,提供各种实习岗位约3500个。

3.实现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的一站式协同服务,创新管理与服务育人,发挥协同与集约效应,让学生在周到细致的服务中关心集体、关爱他人

(1)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服务,包括邮件、网络计费、DNS、FTP、DHCP等;建立了较为齐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包括OA、招生就业、学工、教务、顶岗实习、科研、档案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图书管理等近50个系统,主要业务已实现信息化管理,搭建起架构在学院统一平台之上的,有线与无线应用配合、符合数字化校园对数据统一性和规范性要求的管理系统。

(2)通过整合业务需求,实施管理流程再造,将已有业务应用系统集成到web页面门户和APP、微信双移动服务门户,有效解决“应用孤岛”和“信息孤岛”问题,让师生享受到了一站式“个性化、准确、及时、推送式”的协同服务,目前,一卡通、教务、学工、邮件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主要业务已经上线,已梳理跨业务系统流程70余个,实现电子公文流转、时空会务、实时报销、智能报修等综合业务流程近50个,一站式服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师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既实现了便捷有效的服务,又通过服务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助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

三、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信息化特色育人模式取得的成效

2016年,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获批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2017年,获评为“山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学院形成了跨地域“外”字特色突出的独特的信息化文化,信息化教学、管理与服务成为常态,利用信息化拉伸了时间、空间的纬度与经度,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了学生素质提升的全参与和“教、学、做、养”结合的全方位,教育管理服务三育人得以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同时也推动了“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实现良性循环。从招生看,近三年来,录取分数一直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5名,学生报到率平均达到96%以上。从人才培养看,教师在全省和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教学比赛、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中获奖36项,其中获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省级以上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4项;学生参加全国和山东省外语、外贸等各类技能大赛成绩优异,其中荣获全国和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口语大赛、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特等奖8项,荣获山东省职业院校“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3项,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外貿技能竞赛一等奖14项,荣获山东省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从就业看,毕业生实现精准供应,提前半年就被“抢订”,近三年的校园招聘会都出现“学生挑企业、企业抢学生”的局面,2017届毕业生首场招聘岗位数和毕业生数比例达到8∶1。

四、结束语

针对多校区办学资源不均衡、人才培养知识输出标准化和教育教学同质化的问题,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探索出一条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有效解决路径,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跨地域、多校区、“外”字特色高职育人新模式,实践证明了这个思路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易于推广到不同特点的高校,对加快推进高校尤其高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进程具有切实可行的推广价值:

(1)通过建设跨时空一体化功能完善的数字校园,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环境,既可为信息化应用提供有效支撑,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多校区教学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人文素质,增加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通过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和学习方式的深度应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桌面与移动端结合的教学改革,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以课堂为主向课堂内外结合转变,从以结果评价为主向过程与结果结合评价转变,从知识传授型教育向能力培养型教育转变,从被动识记型学习向主动探究型学习转变,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更加宽阔,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结合更加紧密,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精准供应。

(3)通过构建服务“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院改革”的“一站式”协同服务平台,围绕“用户生命周期”,以业务流程为核心,实现了“服务与管理”的分离,师生可以享受到个性、及时、准确的以“信息为核心”的服务,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推动学校的内部组织管理体系和主要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既实现了学院管理模式、组织体系的创新,又进一步完善了具有“发展、保障”特点的服务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教技[2016]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

[2]教技[2012]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Z].

[3]杨威,刘彦宏.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3):39-42.

[4]李兴,房芳.多Agent技术在构建Web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7(6):54-57.

[5]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吴海燕,刘启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19-126.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