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这是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这是新课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要求。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作文大多有一个明显的局限,就是他们在写记叙文时,没有多少情感的流露。因此,教会七年级学生在作文中学会抒情,就显得至关重要。
而在抒情中,学生比较容易着手的就是借景抒情了。百度百科中说:“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那么,如何让七年级学生更好地做到借景抒情呢?笔者有如下几点考虑:
一、创设情感体验
作文应该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应该蕴藏着学生的真实情感。但现在的学生大多对写作没有兴趣,这与老师激发学生情感不到位有关系。所以,老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增加情感体验,丰富情感,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课堂是学生学校学习的首要场所,书本则是最主要的载体。尤其是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体验还不是很丰富,那书本就是情感体验的一个好渠道。“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身为语文老师,我们该做的就是在语文日常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以充分调动情感氛围的因素。比如实物演示、声情并茂的朗读、音乐演染、表演体会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将作者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与作者共悲欢,同爱憎,从而唤起学生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运行,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二、从生活中选景
生活情境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因此学生必须从书本回归生活本身。只有热爱生活,亲近自然,融入群体,才能不断激起情感的浪花,写作时才能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真挚的情感。
1.从童年生活中选景
七年级虽是初中阶段,可学生毕竟还是小孩,对他们而言最重要和有趣的是童年。这个童年其实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童年时期栽下的小树苗已经渐渐茁壮起来,那一天捡起的枫叶也还放在书页间,还有那吓人的暴风雨和风和日丽的公园美景……也许记忆不是那么深刻,但童年时期的风景始终摆在那里,让人回味无穷。那景所触发的感情也是最纯真美好的。我们的主要使命和神圣的职责应当是将“童年”放在作文教学的核心地位:让每一个孩子说童真的话,写童趣的事,抒童心的情。
2.从初中生活中选景
升入了初中生活,自己接触自然的机会就更多了。以前父母也许不放心孩子到远的地方玩,现在大了,结伙搭伴的出去玩,早就成了孩子们休息日的主旋律。那些很少看到的景色也能看到了,对于以前经常见到的景色,此时由于心智的成熟,也能发觉其中别样的美好。
三、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入自己的感情
自然景物本身是没有主观情感的,之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因为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景物被烙上了人的情感印记,二者达成和谐统一。在有了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七年级学生重点要学习运用写作手法,将景写活,把情抒好。
1.学会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个地方的流水,总是不相同的。这就告诉我们每个事物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在写作时要细细抓住这些特征,灵活运用。
小学生们大多会看到柳絮飘落,却不知道柳絮白如雪、轻如棉、漂泊的特点;他们大多知道溪水在流动,却不知道它能随地形变化,冲破所有阻碍的特点;他们大多明白浮萍是绿色的,却不知道下雨时的浮萍是什么样的。不同景物的特点是不同的,相同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特点也是不同的。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明确指出这一点,让学生有观察的欲望和方向。不单是从生活中选景,还要从景中抓特点,抓细微点。
2.灵活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让景物活起来
小学作文多强调叙事清楚即可,对写作手法要求不高。因此到了七年级,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先从基础的修辞手法入手,让学生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区别和作用,并在平时讲课和习作时多加理解运用,让景物通过文字的渲染变得灵动,做到言之有物。比如“那是怎样的一种美啊!叶红似火,在燃烧着,在跃动着,在旋舞着,整棵树俨然就是一团巨大的火焰,明亮得简直有些刺眼了。”这句话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枫叶的美丽。
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首先,要做到景物和情感的一致。因为就算是相同的景物,在心情不同的一个人眼里也是不同的。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有对同一片海的不同描写:“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前句写了出游时高兴愉快的心情,后句则写出了归来时的失望沮丧。
再次,要做到抒情的真实、自然。因为只有那种从心底流出的泉水,潺潺、淙淙,才能给人以灵动。经过一些提高,笔者的学生因为心情失落,写过这样的语段:“那枯黄的树叶无奈地随风而下,忽左忽右,没有规律。我可以看到她满脸的凄怆,滿眼的忧伤。她似乎舍不得母亲的怀抱,可又左右不了冷风的无情。树叶啊,在被吹落的一刹那,你会是怎样的悲伤啊!冷风啊,你怎能如此残酷,毫不体恤别人的情感呢……”这种物我两相融的真情实感的抒发让人顿生凄凉。
做到以上这些,不单是考试的需要,更是对学生情感导向的一个引领。情景交融,并能付诸文字,人人都是儒雅的文人,该多么让人欣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