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475000)王贝贝
伴随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冠心病的死亡率已有所下降,但临床护理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如何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7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52~79岁,平均为(65.5±8.2)岁。观察组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53~80岁,平均为(65.7±8.2)岁。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病情监测、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增加自信,消除焦虑、悲观的负面情绪,了解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在护理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与疏导。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治愈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恢复治疗信心。②饮食指导: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对虚热证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可多吃白木耳、甲鱼等滋阴补阳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对实热证者,可多吃芹菜、西瓜、冰糖等清凉食物。对血热证者可多吃钙、铁元素丰富的食物[1]。③运动指导: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运动,以增强体质。对于体质弱的患者,可选择散步、骑单车、做操等有氧运动,以提高心脏功能,增强抵抗力。可组织患者一起做操,不仅能增进患者间的互动交流,也有助于控制血压,改善心脏功能。④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要坚持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停药,并定期到院复诊。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不能过度劳累,也要避免情绪过于紧张。叮嘱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防心绞痛发作。若心绞痛持续发作或无法缓解,应马上就医。
附表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附表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n=36) 躯体角色 情绪角色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活力 总体健康观察组 81.4±5.3 78.2±5.1 82.5±4.7 78.9±6.3 79.4±6.2 82.4±6.2对照组 74.2±4.1 73.5±5.2 72.4±4.2 72.5±6.4 73.2±5.7 71.3±4.8 t 6.447 3.872 9.614 4.276 4.417 8.49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3 评价指标 利用SF-36量表来判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分数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差,反之生活质量越好。通过发放自制调查问卷搜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种。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并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并用率表示。若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2.2 对比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满意21例,一般13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3%(满意16例,一般14例)。对比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显著(x2=0.0487,P<0.05),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严重者还会猝死。因此,坚持长期、综合治疗,配合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是防控此病的关键。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为患者提供连续性、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这能帮助护理人员从整体层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目标,促使医护协同能力的提升[2]。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实施人性化综合护理,从患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患者在治疗与康复期间各种影响疗效的因素,并采取有预见性的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人性化护理具有下列优点:①在制定与实施相关护理操作时均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需要,改变了常规护理模式中患者的被动地位。这样患者易于接受,也极大提高了护理效果。②心理指导不再局限于说教,而是通过持续追踪患者的情绪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使其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③饮食护理更注重患者的个人饮食习惯,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受到患者的欢迎。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