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00)刘杰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5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脑CT血管造影结果分组,病灶侧血管正常为A组,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血管狭窄患者为B组,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血管闭塞患者为C组。A组194例,男140例,女54例;年龄35~80岁,平均(62.21±5.54)岁。B组118例,男83例,女35例;年龄33~78岁,平均(60.21±4.12)岁。C组188例,男132例,女56例;年龄37~82岁,平均(63.65±5.80)岁。三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三组均实施CT灌注成像,所用仪器为西门子sensation 64层螺旋CT扫描机。对基底节范围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获得动态图像,传送至工作站,以Perfusion CT软件包后处理。分析ROI区,观察脑血流(CBF)、脑血容量(CBV)及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TP)图,计算梗死侧CBF、CBV、TTP面积。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①观察三组梗死侧CBF、CBV、TTP面积。②观察三组发病第1d、2w、90d预后变化。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预后功能:0分无症状;1分有症状,但不影响生活;2分为轻度残疾;3分为中度残疾,可独立行走;4分为中重度残疾,不能独立行走;5分为重度残疾,二便失禁[1]。③以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管异常与预后评分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及方差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1 三组CTP参数对比 C组CBF、CBV、TTP面积均高于A组、B组(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见附表1。
2.2 三组预后评分对比 发病1d,三组预后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2w、90d,三组预后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2.3 血管异常与预后评分相关性 血管异常(血管狭窄、血管闭塞)与预后评分呈正相关(r=0.438,P=0.002)。
附表1 三组CTP参数的对比(±s,cm2)
附表1 三组CTP参数的对比(±s,cm2)
组别 CBF CBV TTP A组 11.18±8.50 7.52±5.62 18.05±14.32 B组 18.23±11.54 9.85±7.02 26.88±15.96 C组 26.85±14.50 17.36±11.32 38.35±12.96 F 84.769 68.075 97.307 P 0.000 0.000 0.000
附表2 三组不同时间段预后评分对比(±s,分)
附表2 三组不同时间段预后评分对比(±s,分)
组别 发病1d 发病2w 发病90d F P A组 4.15±0.80 2.79±1.07 2.15±0.92 235.877 0.000 B组 4.16±0.87 3.02±1.22 2.54±1.43 163.116 0.000 C组 4.12±0.70 3.76±1.35 3.12±1.44 77.226 0.000 F 0.116 32.198 28.461 / /P 0.891 0.000 0.000 / /
CT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疾病常用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特异性,能对脑血管状况进行清晰显示,且有利于判断脑血管闭塞部位、程度、侧支循环等,提供非侵入性直观影像学资料。脑CT灌注成像可提供最直接的脑血管灌注信息,有利于对脑梗死病变范围及程度进行判断,为进一步治疗及预后提供必要参考依据。但临床上针对CT灌注成像显示血管异常与参数、预后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仍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CBF、CBV、TTP面积均高于A组、B组;且B组高于A组。三组CBF、CBV、TTP面积呈现递增趋势。血管狭窄及闭塞患者CT灌注成像各参数均较血管正常组差,且血管闭塞组异常改变最明显。提示相较于血管正常患者,血管狭窄及闭塞组脑组织缺血程度及范围明显较差,且伴有血管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低灌注脑组织范围更大。这些灌注参数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
有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经影像学检查所示发病时血管闭塞与否,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2]。本研究发现,发病2w、90d,三组预后评分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自附表2看出,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三组预后评分均呈现递减趋势,但C组发病2w、90d水平仍较高,血管异常与预后评分呈正相关。提示血管狭窄及闭塞患者在发病初期脑灌注水平与预后具有一致性,且血管异常、缺血面积能判断预后。
综上所述,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