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谷飘香。秋粮已陆续上市,全面收购即将展开。粮食收购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粮食市场稳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就秋粮收购问题接受了新华网记者专访。
问:请简单介绍一下今年秋粮收购政策?
答:2018年国家继续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11个主产区实施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收购价格中晚籼稻为每斤1.26元,比2017年下调0.1元;粳稻为每斤1.30元,比2017年下调0.2元。继续在东北地区实施玉米、大豆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机制。其他粮食产区和粮食品种,由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统筹组织开展收购工作。
问:秋粮收购形势怎么样?
答:综合各方面情况看,今年秋粮生产总体较好,是一个丰收年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引导下,品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高端优质粮油供给进一步增加,预计收购量仍处于较高水平。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市场化收购比例不断提高。
分品种看,玉米消费需求旺盛,库存消化较快,购销十分活跃。稻谷供求关系有所改善,优质稻谷价格较高,部分地区稻谷产量大、上市集中,可能需要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大豆产量有所增加,购销形势较好。
问:秋粮收购已经作了哪些安排?
答:5月中旬,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9月中旬,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8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从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多措并举开展市场化收购、认真抓好政策性粮食收购、强化收购资金和运力保障、着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切实维护收购市场秩序、加强政策宣传和市场引导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9月18日,在江苏南京召开全国秋粮收购工作会议,学习传达国家秋粮收购政策,分析研判收购形势,并对收购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问:目前秋粮收购准备进展怎么样?
答:秋粮收购数量大、时间长、涉及地域广,是全年粮食收购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和有关企业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提前研究谋划收购工作,紧紧围绕“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等重点环节,做了大量扎实的准备工作。一是组织开展质检、计量、统计、会计、保管等一线人员的业务培训。二是提前准备收购场地、计量器具、检化验仪器、仓容等,确保及时开秤。三是加强与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完善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政策,保障收购资金需要。四是建立完善粮食铁路运输需求与运力供给对接机制,确保粮食物流顺畅。五是研究制定针对性强的工作方案。目前,大多数地方准备已基本就绪。
问:下一步还需要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秋粮收购工作责任重大,我们将督促各地和有关企业严格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既要抓好市场化收购,又要抓好政策性收购,确保收购工作平稳有序进行。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加强农户庭院储粮技术指导和粮食产后服务,帮助农民减损增收。鼓励企业采取预约收购、上门收购、绿色通道等措施,减少农民排队时间。二是加强市场监测,及时发布粮食生产、质量、价格、收购进度、运输情况等信息,引导农民和企业合理安排购销行为。三是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四是加强调研督导,适时派出工作组赴粮食产区进行督导调研,及时研究解决收购中遇到的新问题。五是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为秋粮收购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问:中秋国庆期间粮食市场供应有保障吗?
答:当前,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总体是好的,产能稳定、库存充裕,市场平稳,供给能力和调节能力不断增强。针对两节期间市场消费需求旺盛的情况,各地已经提前做了粮源调度安排,完全有能力保障供应、稳定市场。
(汪 亚)
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农学会共同主办的 “2018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20日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的《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指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3.5%提高到2017年的57.5%。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到99.8%,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已经连续9年保持100%。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99.5%,乳制品总体抽检合格率99.2%。乳脂肪平均值为3.80克/100克,乳蛋白平均值为3.23克/100克,菌落总数平均值为31.3万CFU/毫升,体细胞数平均值为30.9万个/毫升。
中秋假日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游客9 79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5亿元。同时,由于今年中秋节恰逢首届 “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因此农业旅游成为各地的新亮点。
截至2018年6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 605家,县市覆盖率67%,覆盖了415个国定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中西部地区共组建村镇银行1 050家,占村镇银行总数的65.4%。已开业的村镇银行资产总额1.4万亿元,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合计占比91.8%,户均贷款34.9万元。
我国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
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农业农村部今年在内蒙古、吉林等8个省份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围绕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集聚推广机构、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等各类推广资源,探索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农技推广服务有效路径和实现形式。
近日在内蒙古举办的全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交流观摩活动上,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负责人强调,要充分认识试点的艰巨性复杂性,准确把握试点的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选准推广任务;坚持需求导向,围绕任务组建推广专家、科研专家为双首席,优势互补、精干高效的实施团队;坚持目标导向,实行合同管理,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确保试点扎实推进,将从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抓好统筹协调,农业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指导。二是抓好任务落实,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意识。三是抓好绩效考评,以农民满意度、对产业发展贡献度为主要指标,实行全程绩效管理。四是抓好典型引领,总结试点有益探索和鲜活典型,多途径进行推介宣传。
(据农博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全面汇聚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在农村改革40周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亲切关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办好丰收节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彰显乡村价值,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亿万农民重农务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汇聚推进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并不存在
目前,中国物价涨幅已连续两个月扩大,近段时间价格上涨的预期也较为强烈,这让外界产生了“中国经济会出现滞涨”的担忧。对此,国家统计局权威发声:滞胀或者类滞胀是不存在的。
菜价没有大幅上涨基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期鲜菜价格持续提高,是CPI上涨的一大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也指出,近期恶劣天气给农副产品的生产、供应和流通均造成了影响,对CPI上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未来鲜菜价格是否会继续拉动CPI上行?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14日在发布会上表示,进入9月份,短期因素消失后,再加上蔬菜生产周期较短,蔬菜的供应能够跟上,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并不存在。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8月31日-9月6日,由于气温转凉,蔬菜生长周期缩短,上市量增加,价格走低,多种蔬菜价格大幅下降。
猪肉价格预计不会大幅波动
近段时间,猪肉价格有所上涨。就目前情况来看,猪肉价格是否会继续走高?
毛盛勇表示,现在天气转凉,中秋、国庆节假日即将来临,居民对猪肉的需求还会有所增加。但同时由于价格的上涨,猪肉的供应包括生猪的出栏也会相应增加,如果没有新的疫情发生,猪肉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
国家统计局:滞涨不存在
从经济学来讲,滞胀是两个方面,一是滞,即经济停滞或者经济出现负增长或者大幅回落;二是胀,物价持续大幅度上涨,经济运行符合这两方面的特征或者条件才叫做滞胀。
毛盛勇表示,总的来看,经济运行主要指标特别是增长指标还比较平稳。GDP过去12个季度都稳定运行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月度主要增长指标也比较平稳,所以说滞胀或者类滞胀是不存在的。
赵锡军认为,现在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也使得未来经济运行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