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我院PIVAS排药速度中的应用实践

2018-10-19 05:11宋晓青宋岐张杰张永凯
中国药房 2018年1期
关键词:品管圈

宋晓青 宋岐 张杰 张永凯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18)01-0017-0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8.01.05

摘 要 目的:为提高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IVAS)排药速度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PIVAS排药速度慢的原因,按照品管圈实施的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目标、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十大步骤进行活动,以排药速度和排药差错率来评价品管圈活动成效。结果:输液袋位置不固定、预摆药筐数量不足、粘贴医嘱标签方式不统一、药品位置标识不醒目、药架摆放不合理是我院PIVAS排药速度慢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按医嘱需求摆放输液、重新制作药架标识、提前准备充足预摆药筐及规范粘贴医嘱处方签等改进措施,我院PIVAS排药速度由活动前2.99袋/人/min提升到活动后的4.90袋/人/min,目标达成率为95%;通过改进和优化排药流程,排药差错率由活动前的0.005%降低至活动后的0.002%。结论:我院PIVAS开展的品管圈活動,通过改进和优化排药流程,不仅提高了排药速度,还降低了排药差错率。

关键词 品管圈;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排药速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drug dispensing speed of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PIVAS). METHODS: The reasons for slow drug dispensing in PIVAS of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activity wa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en steps as subject selection, plan formulation, current situation control, goal setting, goal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formulation, countermeasure implementation and review, effect confirmation, standardization, review and improvement. The effect of QCC activity was evaluated by drug dispensing speed and the rate of drug dispensing error. RESULTS: Main reasons for slow drug dispensing in PIVAS in our hospital included not fixed position of the infusion bag, insufficient pre-dispensing drug basket, not unified method of sticking doctors order labels, not eye-catching drug position identification, unreasonable drug shelf position. Drug dispensing speed increased from 2.99 bag/person/min to 4.90 bag/person/min, and the target yield rate was 95% through displacing injection according to the doctors order, re-making the drug shelf logo, preparing adequate pre-dispensing basket in advance, sticking the prescription tag of medical order standardly, etc. The rate of drug dispensing error decreased from 0.005% to 0.002% after improving and optimizing drug dispensing procedure.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QCC activity,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drug dispensing procedure in PIVAS in our hospital not only improve drug dispensing speed in PIVAS, but also reduce the rate of drug dispensing error.

KEY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Drug dispensing speed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倡导以“一线部门”为中心,组成质量改善圈,共同学习和运用品管方法,发现、讨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动自发、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1]。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医院药品调剂的新形式,是保障住院患者静脉给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2]。我院PIVAS服务于30个科室的128个住院疗区,每日早上8:00需排药量约为7 500袋,面对科室住院疗区的扩充,PIVAS 工作必然会面临人力资源短缺及工作量加大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并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成为我院PIVAS主要目标。而对原有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不但可简化烦琐的工作程序,节约人力、物力,还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和高风险工作带来的各种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3]。基于此,我院PIVAS开展以提高排药速度为主题的QCC活动。

QCC的活动时间预计为6个月,依循计划(Plan,P)、实施(Do,D)、确认(Check,C)、处置(Action,A)管理中的十大步骤来开展,即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目标、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4]。现对本次QCC活动报道如下。

1 QCC实施

1.1 成立QCC活动小组

辅导员1名,为主管药师;圈组成员5名,均为药师。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为“彩蝶圈”,意义为通过每个人不懈的努力,完成蜕变,化茧为蝶,展现出个人风采,每个人小小的改变,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即为蝴蝶效应。

1.2 主题选定

在圈会中圈组成员共提出4个主题,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和圈能力,按1、3、5分3个级别进行评价打分,确定将得分最高的“提高PIVAS排药速度”选为活动主题。

1.3 拟定活动计划书

以QCC十大步骤为基本结构,按照3 ∶ 4 ∶ 2 ∶ 1的時间分配原则拟定活动计划,即P占活动总时间的30%,D占活动总时间的40%,C占活动总时间的20%,A占活动总时间的10%,绘制甘特图,见图1(图1中,虚线代表活动步骤预计完成时间,实线代表已经完成的活动步骤)。

1.4 现状把握与目标设定

1.4.1 现状把握 绘制我院PIVAS活动前排药工作的流程图,见图2。

图2中,按药品名称分置医嘱标签是指将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且经药师适宜性审核后生成的处方标签,按照药品名称排列到相应输液摆放台上;粘贴输液标签是指将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且经药师适宜性审核后生成的处方标签,按照处方所选择的溶剂贴在相应溶剂的输液袋上。

2015年7月6日-31日共有20个工作日,其每个工作日工作人数均为19人,统计此段时间内每个工作流程耗时的平均值与产生的差错数量,根据各流程耗时平均值与差错数量制作排药耗时查检表与差错数量表,见表1;根据排药耗时查检表绘制柏拉图。

1.4.2 目标值设定 统计2015年7月6日-31日共有20个工作日,计算得出日平均排药袋数为7 430.03袋,日平均排药耗时为2 480.86 min。根据设定的衡量指标:排药速度(袋/min)=日平均排药数(袋)/日平均排药耗时(min),计算得出现状值=2.99袋/人/min。活动前差错率=活动前日平均差错数/活动前日平均排药数,计算得出活动前差错率为0.005%。依据“80/20”原则得出粘贴医嘱标签耗时与预摆药耗时累计百分比达到82.20%为流程改善重点。圈组成员根据主题内容打分得出圈能力为82%。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累计百分比×圈能力)=5.01袋/人/min。

1.5 解析目标

根据现状把握结果表明,粘贴医嘱标签与预摆药2个流程为改善重点。圈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与鱼骨图分析方法,对粘贴医嘱标签与预摆药2个流程分别进行解析,得到2个鱼骨图,见图3、图4。

根据鱼骨图制作关联图与冰山图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输液袋位置不固定、预摆药筐数量不足、粘贴医嘱标签方式不统一、药品位置标识不醒目、药架摆放不合理这5个方面为主要原因。

1.6 对策拟定

采用“头脑风暴”法对输液袋位置不固定、预摆药筐数量不足、粘贴医嘱标签方式不统一、药品位置标识不醒目、药架摆放不合理这5个原因分别进行对策拟定, 再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进行评价,根据“80/20”原则对分数80%以上的原因进行对策实施,即输液袋位置不固定、预摆药筐数量不足、药品位置标识不醒目、粘贴医嘱标签方式不统一这4项为对策实施项。

1.7 对策实施与检讨

对输液袋位置不固定、预摆药筐数量不足、药品位置标识不醒目、粘贴医嘱标签方式不统一这4项进行对策实施。

1.7.1 输液袋位置不固定

(1)活动前:为避免不同规格输液混放,将同一种类输液摆放在一起。

(2)改进对策:将每个摆药台面所需输液袋种类与数量进行统计,将统计好的输液袋依据“6S”定位法固定位置并制作输液袋摆放位置图片。

(3)活动后:输液袋按种类放置并不是最适合排药工作的摆放,按需摆放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排药过程中应严格要求排药人员按划分区域进行归位。

(4)检讨:由于输液袋按照摆放台所需种类摆放,在改进后的工作中输液袋出现不同规格输液的混放问题增加,故在粘贴医嘱标签完成后由专人负责检查是否有不同规格输液混放并进行归位。

1.7.2 预摆药药筐数量不足

(1)活动前:为避免预摆药药筐长期使用出现破损导致安全隐患发生,不再使用破损药筐。因此,出现个别住院疗区预摆药药筐数量不足的情况。

(2)改进对策:统计每个住院疗区所需预摆药药筐数量,再统计不同颜色的药筐数量,最后根据住院疗区的需求量重新分配预摆药药筐。

(3)活动后:严格按照新制作的各疗区预摆药药筐颜色表分配药筐,并规定相关人员将第2天所需预摆药药筐预摆放在相应位置,以节省反复取药筐时间及搬运过程中造成的破损。

1.7.3 药品位置标识不醒目

(1)活动前:药品标识过小,药品标识破损严重,新药品没有标识并未归放到相应药理分类的药架上。

(2)改进对策:重新按药理分类将科室现有药品进行分类,并制作适宜大小的药品标签粘贴于药架上。在出现新药之后,待其用药量平稳,由专人负责将其放置在相应药理分类的药架上。

(3)活动后:每天由专人对药品标识进行检查维护,出现缺失及时补充。用量平稳的新药及时安放在相应药理分类的药架上。

1.7.4 粘贴医嘱标签方式不统一

(1)活动前:个人习惯不同,造成粘贴医嘱标签方式不统一。

(2)改进对策:将粘贴医嘱标签方式进行归类,分为边签字边分输液类型、边盖章边分输液类型、全部盖章完再分输液类型、全部签完字再分输液类型4种,将4种粘贴方式进行排药速度对比。

(3)活动后:由于人的精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能在1 h左右[5],因此为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增加粘贴医嘱标签复核制度,降低差错的发生。统一制作组员印章,规定所有粘贴医嘱标签人员必须盖扣印章。

1.8 效果确认

1.8.1 有形成果

(1)统计2015年11月1日-30日共有21个工作日,其中每个工作日工作人数均为19人,计算得出此期间日平均排药量为7 558.16袋,日平均排药耗时为1 541.08 min。根据衡量指标:排药速度(袋/min)=日平均排药数(袋)/日平均排药耗时(min),计算得出改善值=4.90袋/人/min。故排药速度由活动前的2.99袋/人/min提升至4.90袋/人/min。目标达成率=(活动后数据-活动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活动前数据)×100%=(4.90-2.99)/(5.01-2.99)×100%=95%。

(2)統计2015年11月1日-30日中21个工作日平均差错数量为0.14袋,计算得出活动后差错率=活动后日平均差错数/活动后日平均排药数=0.14/7 558.16=0.002%。故差错率由活动前的0.005%降低至活动后的0.002%。各项差错见表2。

(3)制作活动前后排药各流程耗时对比表,并根据进步率公式: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4],计算得出排药各项流程的进步率,结果,各项流程工作速度均有所提高,详见表2。

(4)改进和优化了工作流程,活动后的工作流程见图5。

与活动前工作流程对比得出:①统一粘贴医嘱标签方式,将原先依个人习惯粘贴方式统一为先盖个人印章再根据医嘱标签选择相应输液种类,将组员操作规范化。②在原有工作流程中增加粘贴医嘱标签复核制度,尽量避免此环节产生的差错进入到下一工作环节中,使差错率由活动前的0.005%降低至活动后的0.002%,在有效时间内降低了差错率,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③在原有工作流程中增加由专人负责提前将预摆药筐准备充足,从而降低工作人员拿取预摆药筐频次,节省时间。

1.8.2 无形成果

QCC活动前后圈组成员针对品管圈手法、积极性、责任感、沟通配合、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迫切感和自我信心这8个方面按1、3、5分3个级别进行评价打分,在QCC活动后进行对比并制作雷达图,见图6。

从图6可以看出,圈组成员通过参加QCC活动无形中改善了因沟通不足而产生的各种摩擦,增进了彼此间的默契度和凝聚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亦提高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了组员间的团队合作。

1.9 标准化

在本次QCC活动过程中,改进和优化了工作流程,增加了粘贴医嘱标签制度与粘贴医嘱标签复核制度,将这2项制度纳入日常工作制度中,并进行全员学习。为了提高我院PIVAS工作质量,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6],将“6S”法固定输液袋摆放位置的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管理中,由组长定期检查督促,进而不断提高我院PIVAS的排药速度。

1.10 检讨与改进

在QCC活动结束后,笔者对本次活动过程中所发现的优点、缺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了统计,详见表3。

2 讨论

PIVAS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用输液,是现代医院药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7]。但其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员工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较少。QCC 能使员工聚集起来,通过“头脑风暴”,让员工围绕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畅所欲言、共同交流[8]。在此过程中圈员们学会了运用 QCC手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PIVAS 服务质量,建立了和谐的团队[9]。QCC的每次运作是针对部门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持续改善的过程,而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成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QCC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10-11]。在QCC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全员参加,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将问题细化到根本,从源头去解决,并总结出利于工作的流程及方法。此次品管圈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我院PIVAS药品的排药速度,使工作效率在得到提高的同时,降低了排药差错率,工作流程经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1 ] 王临润,张国兵,汪洋,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持续改善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37):3491- 3493.

[ 2 ] 陈翠萌,丁小荣,陈丽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间管理制度的优化[J].中国药业,2014,23(20):103-104.

[ 3 ] 马秀莲.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流程改进前后工作效率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6):528.

[ 4 ]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3-53.

[ 5 ] 陈红燕,韩庆福,李阳,等.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工作实践及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19):76-77.

[ 6 ] 余丽,舒成仁.“6S”管理模式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应用[J].医药导报,2012,31(4):547-549.

[ 7 ] 蔡卫民,袁克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96-105.

[ 8 ] 张红梅,王珊珊,韩骝,等.品管圈在提高我院门诊药房用药交待率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3,24(33):3109- 3112.

[ 9 ] 彭宣艳.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质量[J].护理学杂志,2013,28(20):83-84.

[10] 单松桂,赖伟华,陈奇,等.品管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药房,2014,25(25):2341-2343.

[11] 袁荷花.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品管圈活动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药房,2013,24(29):2735-2737.

(收稿日期:2017-05-12 修回日期:2017-11-07)

(编辑:余庆华)

猜你喜欢
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品管圈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
品管手法对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的影响
“品管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能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