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涉外工程结构设计要点

2018-10-19 20:20吴丽波
建筑与装饰 2018年11期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吴丽波

摘 要 在涉外项目设计中,业主往往要求按照国外标准进行设计。本文从资料收集、习惯做法、构造参数、抗震设计、地勘报告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我们按照美国标准进行涉外项目结构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勘察报告;涉外工程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alysis of material collection, common practices, construction parameter, anti-earthquake design, geology reports, and point out the key questions which need special attention when designing according to American standard. This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overseas projects.

Key words Reinforcement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Geology reports; Overseas projects

涉外项目中,我们往往需要按照美国标准进行结构设计,这时如果单纯套用国内标准和按照国内工程常用的方法,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结果。本文对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扼要分析。

1 资料收集

我们进行设计之前,需要按照规范要求收集资料。包括:自然环境资料比如风载荷、雪载荷、地震载荷等;建筑材料资料,比如钢材、混凝土、砌块的规格和强度等。这里强调“按规范要求”收集,而不是按照国内设计的常规要求收集。比如风荷载,按照美标的风荷载定义,需要收集的是距地面10m处的3s的陣风风速;又比如混凝土强度,由于美标使用的是标准圆柱体强度,我们需要收集的是Ф150mm×300mm圆柱体的抗压强度等等。因为只有数据和规范要求的一致了,程序的计算结果才是正确的[1]。

2 习惯做法

建筑结构设计需要充分重视当地习惯做法。虽然说设计合同里要求了使用美国规范进行,但是往往有些规范里的做法是不符合当地习惯的,这就需要我们和业主及评审单位仔细协商,否则很容易在设计审查时被拒,造成返工。比如说我们结构的计算软件问题,就需要提前和审查单位沟通确认;又比如有些中东国家要求地面必须要设置一层梁板结构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国家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相当低,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各种节假日众多,这就要求我们项目进度制定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2]。

3 构造参数

在程序计算时,需要按照美国标准的要求设置正确的计算参数。在混凝土和钢材强度、保护层厚度、最小配筋率、楼面活荷载等方面均与我国规范不同。比如保护层厚度,美国规范规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普遍比中国规范要大,美国ACI318-08规定的最小净保护层厚度,梁、柱为40mm,墙、板为25mm,基础为50mm。而我国GB50010规范规定的最小净保护层厚度通常相应为:梁、柱为20mm,墙、板为15mm,基础为40mm。只有在计算程序设置正确才能得到正确的配筋结果[3]。

4 抗震设计

美标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我国有很大的不同,结构设计时须按相应规范的要求进行。我国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时,地震作用计算和抗震措施二者是相对独立的。这点与美国规范差别较大,美国规范先设定不同的延性等级,根据不同的延性等级对应的抗震措施,允许对地震作用计算值进行不同程度的折减。也就是说不同的抗震措施允许采用不同的地震作用力,这点恰好与弹塑性反应谱理论是一致的,同时也给设计人员提供灵活的空间。这是中国规范和美国规范抗震设计最大的不同之处。

5 地勘报告

涉外项目中地质勘查报告往往由国外勘测公司完成,其与中国的地质勘查报告是不同的。美标与我国地勘报告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地基承载力方面。中国的地基承载力是基于地基土的极限强度得到的,而美国的地基承载力是基于地基容许变形得到的。美标地勘报告基于太沙基理论,控制地基允许沉降25mm的基础上,通常报告里会给出不同基础大小,不同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这与我国常用做法是不同的。

6 结束语

我国涉外工程多是位于南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往往没有完整的规范体系[4]。因此我们运用美标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当地习惯做法与美标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少走弯路,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参考文献

[1]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318 A C.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ACI 318-08) and commentary[J].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2008,(2):80.

[3] 陈国平,许佳伟.关于中国与美国规范中轻钢结构基本风压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4] 邓小明.浅谈如何搞好涉外工程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

猜你喜欢
钢筋混凝土
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
浅析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检测技术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现状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探析
桥梁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钢筋混凝土反力墙关键工序的施工改进技术
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