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年夫 林瑞润
【摘要】由于浮力的作用,海底PE管仅依靠管道自身重力,不能保证海底PE管道的稳定及安全,需在PE管上适当配重,确保海底管道施工及运行的安全。介绍了配重块的设计、选型及设计注意事项,为其他海底PE管道敷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海底PE管;配重块;敷管方式;混凝土配重块
引言
我国海岸线长,海岛众多,随着海岛的经济发展,淡水不足已经成了制约海岛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促进海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海岛上居民的生活水平,需增加岛外引水项目对海岛供水。现今,岛外引水主要采用钢管、复合PE管、PE管等,因钢管易腐蚀且投资较大,复合PE管在弯曲后恢复能力较差、给检修带来不便、难重复利用,因此海底PE管被广泛应用。但PE管管材密度较海水密度小,因此在海底铺设PE管时需增加配重设施才能使其沉入海底并保证管道后期运行不上浮。
1.配重块设计
在计算中,首先应确定每延米管道的配重块重量,配重块的重量主要取决于配重块的材质、PE管的浮力及管中空气的占有量等因素。公式为:
F=(G配+G管+G水)/(F配浮+F配浮)
F—管道的抗浮安全系数,一般不小于1.20;
G配—每米管道上配重块的重量;
G管—每米管道的重量;
G水—每米管道中水的重量;
F配浮—每米管道配重块的浮力;
F配浮—每米管道的浮力。
配重块有多种形式,在工程中常做成Ω形、方形、环形等形状。选择配重块的形状与敷管形式有关,敷管形式主要有大开挖敷管和水力冲挖敷管等形式,一般情况,方形和环形配重块可适用于水力冲挖敷管法,Ω形、方形、环形配重块均可适用于大开挖敷管法。
因管道在敷设时,管道从托管架滑入开挖槽内,需考虑配重块的间距以满足敷设要求。如果配重块间距较小,会限制管道在敷设过程的变形量,同时会限制PE管的弯曲变形,但配重块间距较小可以避免船只抛锚对管道造成的破坏。综合考虑,配重块的间距应控制在1m~2m。
2.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
舟山市大陆引水三期岱山段工程(海上段)主要由岱山岛引水工程、衢山岛引水工程和秀山岛引水工程组成,其中衢山岛引水工程跨海段输水管道长15.35km,输水管道均采用PE100dn560SDR11管,管外径560mm,壁厚50.8mm。除穿越海缆采用定向钻牵引敷设外,其余均采用大开挖埋地敷设,管顶覆土深度不小于1.5m,部分穿越航道段管顶覆土不小于2.0m,管道沿线需配置配重块。
2.2工程地质
场地内地层可将勘探深度内的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Ⅰ层淤泥、Ⅱ1层淤泥质粉質粘土、Ⅱ2层淤泥质粘土、Ⅲ层砂和砂砾、Ⅹ层基岩。Ⅰ层淤泥、Ⅱ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Ⅱ2层淤泥质粘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渗透性弱等特点,是工程区主要控制层,适宜于开槽埋设管道。Ⅹ层基岩衢山沙塘咀岬角基岩向海延伸约200m,推荐工程距其最近140~220m,没有影响。
管道地基土为浅层软土,可能存在沉降问题。海底浅层气不会对管道工程施工和运行安全产生影响。工程区存在饱和Ⅲ层砂和砂砾,拟建场地为轻微液化场地,建筑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亦可不采取措施。
2.3配重块设计及方案比较
海水容重取1.04×103kg/m3,管道内考虑充水面积为50%管道断面面积。管道在海底受到的浮力为256.15kg/m;管道自重为77.34kg/m,管道中考虑充有50%管道断面面积水的重量为82.45kg/m,则:
根据海底管道的施工、运行及管理要求,参照目前国内主要的已建或拟建海底管道,海底段管道配重可采用混凝土配重块或铸铁配重块。
①混凝土配重块
经上式计算,确定海底输水管道沿线每延米配重块重539kg,考虑管道中有50%管道断面积水,抗浮安全系数为1.48,满足要求。考虑配重块间距为1.5m,混凝土配重块采用Ω型结构,壁厚12~15cm,经过断面设计及计算,每块配重块重808kg。
混凝土配重块每公里投资为88万元。
②铸铁配重块
经上式计算,确定海底输水管道沿线每延米配重块重180kg,考虑管道中有50%管道断面面积水,抗浮安全系数为1.21,满足要求。考虑配重块间距为1.5m,铸铁配重块采用环形结构,配重块厚度为8cm,经过配重块的断面设计及计算确定,每块配重块重270kg。
铸铁配重块每公里投资为108万元。
经综合比较,混凝土配重块方案投资较铸铁配重块方案投资小,且混凝土配重块方案抗浮安全系数较铸铁配重块高,另外混凝土配重块抗腐蚀能力较铸铁配重块强。混凝土配重块的缺点是预制需要较长时间,同时需要较大预制场地。与混凝土配重块比较,铸铁配重的优点是,尺寸较小、便于安装及运输;强度高,管道敷设时不易损坏。考虑本工程水深较深、海底潮流较大,为加强海底管道稳定的安全性,推荐海底管道采用混凝土配重块进行配重。
3.配重块的其他要求
(1)为使Ω型配重块与管道固定在一起方便施工,需在配重块底部设置钢板,同时钢板与配重块采用螺栓固定,螺栓需满足结构要求;
(2)Ω型配重块安放时,需使平面平稳放置在沟槽内;
(3)混凝土配重块需配筋以满足在吊装及运行时混凝土的开裂;
(4)在配重块顶部需设置排水孔,有利于在敷管时将配重块下面的空气排出,减小浮力;
(5)为了便于配重块的安装,配重块内径需略大于管道外径;
(6)为了防止在安装配重块时对管道造成损坏,需在PE管外增加一层保护层,材料可选择橡胶或者复合土工布;
(7)为了便于安装,需在配重块顶部设置吊耳或者吊孔;
(8)两个配重块之间需采用短环链连接,使整段管道的配重块连为一体,防止因潮流使配重块发生滑动,进而使局部管道配重不足发生上浮现象。
4.结论
海底PE管敷设过程中,在不同地质及不同施工方式的情况下,会选择不同类型的配重块,同时需考虑施工时间的限制,本工程为其他海底PE管配重块设计积累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4年版);
[2].《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2008);
[3].《城市给水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0-2009);
[4].海底PE管道工程中配重块的设计和应用,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