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的探讨

2018-10-19 00:47刘胜伟
水能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节水技术农业

【摘要】在认识到我国农业发展喜人现状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农业灌溉过程中节水技术的水平,以便逐步建设起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模式。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主要的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并接着从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农田水资源配置等几个主要方面入手,阐述了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农业人员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以期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

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也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农村的经济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改善,当前在农业生产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要求,其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响应当下节约利用水资源的环保理念,在农业生产中因地制宜选用高效又节约的灌溉技术,继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得以提高,推动农业发展模式向现代化转型。

一、浅析当前主要的农业水利灌溉模式

(一)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模式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模式中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涵盖着水源、水泵等多个机械结构,人们刚开始研究这种技术模式的初衷,就是想代替以往的明渠输水模式。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模式应用到输水及灌溉的过程中,能够精简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及精力,并且这种模式能够保证较快的输水速度,在管理的时候也比较容易进行养护。最重要的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模式具有优质的防渗透性能,在输水的过程中很少出现泄漏或蒸发的情况,输水的效率甚至能够超过95%,并且还不会占用很大的土地面积,是一种高效又便捷的水利灌溉技术模式。

(二)渠道防渗透灌溉模式

我国农业水利灌溉中运用最广的输水灌溉方式就是渠道,以往传统的渠道输水会出现严重的泄露现象,之后人们进行了改良,形成了新型的水利灌溉技术模式。这种技术模式具有比较固定的运行流程,通常要先将用于输水的渠道进行防渗透处理,将塑料薄膜应用到渠道输水过程中,减少水量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

等到确保防渗工作的科学可行后,再开始进行各级输水的工作,从而缓解以往渠道中大面积泄露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另外,渠道防渗技术还有一点优势就是能够控制地下水位,在输水的过程中还可以充盈地下蓄水池,从而使得地下具有足够的储水,地上也能具有足够的灌溉水量,从而全面保障灌溉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喷灌灌溉技术模式

喷灌技术主要是运用水泵来增加水压,之后在灌溉的时候就只需要打开喷头,就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均匀灌溉,是一项省时省力的灌溉技术。喷洒的最大速度就是精简人力,操作人不需要行进很远的距离,就能够灌溉较广的范围,当前应用较广的喷灌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固定管道式喷灌、半固定式管道喷灌以及全移动管道式喷灌模式,这三种类型都具有操作简单且高效的优势,但是固定式及半固定式喷灌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技术扶持,因此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二、浅析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措施

(一)农业灌溉工程节水措施

在当前,要运用有效措施提升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技术,可以采用工程节水的方式,以便在灌溉时可以首先做好蓄水工程。工程节水措施中包含几个主要的方面,其中一些类似于建筑工程的修复方法,比如加强灌溉过程中防渗渠道的修复方式,并且对渠道进行加固,还要在其中添加具有防渗性能的材料,比如建筑工程中常用到的混凝土或是沥青。同时,还应当完善灌溉设备的配套设施,比如水压或是闸一类的装置,从而为灌溉节水技术的开展提供设备上的保障。不同地区应当结合农业作物种植的实际情况,选用节水效果最佳的技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滴灌技术模式,尤其适合农业区域比较干旱的地区,其次,还可以在农业区域建设地下小型水库,稳定地下的灌溉水源,以备在干旱时期能够通过调动地下水源的方式,保证作物得到足够的水源灌溉。

(二)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在农作过程中节约灌溉水源,还可以通过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在遇到干旱年份的时候,地下的灌溉水源也会变得稀缺。因此可以适当减少需要大量灌溉用水的小麦或水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选择性增加红薯或是花生等耐寒作物的种植范围,同时还可以在田间加大秸秆的覆盖面积,有效减少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水分消耗情况。其次,还应当注意引进高效的作物种植技术,并且使用保水剂或ABT生根粉等方式,减少作物在生长中的水分流失情况,以便提升种植作物的年产量。在种植过程中应当加强耕作保墑技术的使用,通过深耕松土的方式重新激活土壤的肥力,从而逐渐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使得土壤与作物都能在合理的生长与休养过程中,增加吸水蓄水能力,从而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增强土地开发与治理的效果,逐步提升农田节水运行的效率。

(三)优化农田水资源配置

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勇于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使得作物的节水灌溉能够具备高效性。当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调控灌溉技术,以及以3S技术为基础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都能够带动我国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的提升。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在灌溉之前一定要确保充分了解当地水资源的拥有量状况,优化水资源分配的机制,按照“控制总量,配额管理”的原则,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分配,避免水资源在灌溉过程中出现浪费情况。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在田间种植一定区域的棉花,促使棉花能够在田间发挥蓄水的功能,继而辐射到其他作物也可以保持足够的湿度,以便减少灌溉水量的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农业作物需水量的基础上,选用具有节水性能的灌溉技术,提升农田管理节水措施的科学性。当前为了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推进,相关人员应当积极帮助农民提升节水灌溉的知识理念,并完善当地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保障农田作物灌溉的基本需水量,便于农民在劳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节水灌溉的技术。

参考文献:

[1]李虹.農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08):291.

[2]徐霖,宗金伟.浅谈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24):44-45.

作者简介:刘胜伟(1975-06),男,辽宁东港,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东港市长山水利服务站.

猜你喜欢
节水技术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张北“未来农业”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节水节能技术在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
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和应用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