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第丹
摘 要 在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的体制增速下,绿色城乡观念的发展理念得以拓展和繁荣。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借助于对城市设计方向的研究和探讨,能够使人们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推测,从而在提升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将环境问题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推动“生态+自然”的绿色城乡观念的形成。本文围绕城乡规划设计中绿色城乡观念的应用价值、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围绕具体的发展导向展开论述,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同行业工作者借鉴参考。
关键词 城乡规划;设计;绿色;城乡观念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下,城乡规划所覆盖的区域和面积愈加宽泛。城市、乡镇、村屯等区域之间的交流联系更为紧密,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人才、资本、技术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这些发展因素的变迁导致城乡规划中对工业和生态之间的平衡难以为继,城市规划汇总不确定的因素逐渐增多,其保持绿色规划、生态规划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
1 城乡规划设计中绿色城乡观念的应用价值
在现代城乡的发展进程中,实施绿色城乡发展不仅仅代表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提升、传统社会形态的瓦解,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问题。从现代社会的建设宗旨上看,建设生态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借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文明获得了转型升级。因此,建设绿色生态社会环境、实施城乡统筹规划发展已经已成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核心,体现出了人类谋求进步、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麦克哈格就曾经在其创作的《设计结合自然》一文中,以别具一格的规划理念,对城市规划步伐提出了“生态化”的实施标准。从那时开始,麦克哈格的设计理念被后人结合了多种自然、生态和规划方法,运用到了城市建设之中。通过加强绿色城乡的产业布局,能够在维护生态环境技的基础上,实现自然系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满足人类居住理念的城乡生态化居住集群[1]。
2 城乡规划设计中实施绿色城乡观念面临的瓶颈
2.1 对绿色城乡规划观念的认识不深
当前,尽管社会上对于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等专业名词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从绿色城乡观念的应用和实施上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这一生态名词的领会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人甚至片面地认为,绿色城乡规划就是要在其中加重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所占的份额,这一概念大大混淆了建筑规划的发展理念。
2.2 生态资源的大面积污染浪费
在城乡整体规划中,最为普遍的手段就是建立经济开发区,以“特区”的建立,推进城乡的经济发展。但是这一方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所以导致土地、水、电、各种矿产资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浪费。再加上城市环境的建设和发展给局面原有的生活环境被改变,因此新建房屋的建设和规划如果不够科学合理,就会给城市居民原有的环境设施造成不利的影响。
2.3 生态建设规划缺乏实践特性
从城乡规划的整体理念上看,人们对农村生态建筑和城市生态建筑难以保持发展平衡。一些城乡规划工作者过于重视城市生态建筑的发展和研究,却忽略了对农村的研究。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很多专家学者都选择研究城市的发展规划,在设计中,也不愿意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生态建筑和设计理念,导致其规划效果较为低下[2]。
3 如何增进城乡规划设计中绿色城乡观念的应用
3.1 与时俱进,找准城乡发展方向
在将绿色城乡观念融入整体规划中,对工作细节的编制必须要融入整体趋势之中,在找准发展方向的同时,实现对城乡工业化、城乡化、现代化的科学发展趋势。在现代化城乡建设中,城市规划师要以“生态宜居新城”“交通便利副城”“特色旅游城市”“乡村富民城市”等方向,通过不同的价值内涵,充分展示出绿色乡村观念融入富民政策的发展过程中。使城乡规划设计集合自觉意识、主动意识和长远规划。因此,当地党政机关和职能部门要依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改变地域GDP为核心内容,通过在城市規划中集合绿色资源、生态环保,为地方政府执政提供更加明晰的发展方向。同时要组织相关部门立足 营造城乡行政管理机制,探索适合中国地方国情的城乡公共规划治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低碳生态城乡发展的环境建设。
3.2 因地制宜,加快城乡发展规划
地域环境的不同要求相关工作者进一步发挥创新思维,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生态和环境方案,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编制城乡规划的同时,城市规划工作的推进要围绕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工业化经济发展为动力,实现现代化、高水平的城镇规划,最大限度的发挥城镇本地的经济辐射效应。例如,湖南省沅江市在《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指出,沅江市在整体规划中将“反规划”的理论体系融入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中,在打破传统规划思维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立足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旅游资源,从而使乡村规划围绕具有更多优势的“旅游规划”和“农业规划”中来,使城市整体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3.3 舆论督导,普及大众参与规划
在推进城乡公共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上,规划部门要秉承着信息公开的发展中心,积极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到城乡规划中来。城乡规划的制定要体现公众参与的实质,更好地反映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要以维护社会公平和追求民主的精神内涵上,推动公众参与意识。一方面要将绿色城乡规划公开、公布,要通过公众讨论、监督的形式提高规划的民主性。另一方面,要加快普及城乡规划知识,使公众能够了解规划师的设计价值。使各个部门之间加强联系,实现产业合作,确保城乡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用特色引导规划、制定规划、推出规划。
3.4 创新局面,注重创新发展特色
当然在,在实施绿色城乡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一条灵活、变通的发展路径。要有选择的发展城乡规划的实施重点。对于一些关键环节,要通过聘请专家进行咨询,实现科学的战略决策。在推进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地区的特色和要素,推进人文要素、生态要素。对于城乡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要进一步积蓄发展力量。例如,南京市依托自身玄武湖东岸的旅游特色,将一些依山傍水的豪宅拆除或整改,将玄武湖的景色重新变得自然瑰丽,以此打破传统的旅游景观开发,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生态化不仅仅涉及了地区物质环境的建设、生态结构的构建,还涉及了人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政策规定的变化,因此呈现出了“机遇和并存”的发展视角。可以看到的是,绿色城乡观念在融入城乡布局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一系列的发展优势,但是在我国生态退化、资源短缺、人口众多等因素的影响下,城乡规划的国情对绿色城乡观念的开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为此,相关工作者要立足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上出发,提升绿色城乡观念的应用实效。
参考文献
[1] 罗宇萍.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275.
[2] 姚瑞峰.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154.
[3] 刘海兴,李章萍. 论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J]. 陕西建筑,2012,12(3):18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