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拓
【摘 要】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英语专业人才的关键,也是满足社会和市场对复合型人才需要的要求。本文从专门用途英语、区域经济发展中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角度,结合烟台南山学院的自身办学特色,对烟台南山学院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改进方案。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专业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国家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坚力量。高等教育在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民办高校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要任,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复合型专业应用类人才的培养成为民办高校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烟台南山学院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在新背景下如何结合区域发展和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优化当前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呈多元化趋势,因此,烟台南山学院英语专业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烟台南山学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高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也要呈现多元化。目前,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采用传统的“英语”和简单的“英语+专业方向”模式,这两大模式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选择余地小、专业特征不明显、学生的专业能力欠缺。专业性、复合型应用类英语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课程层面的简单组合,更是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渗透。
烟台南山学院外语系具有较为丰富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经验,在参照国内知名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烟台南山学院的优势,制定了适合烟台南山学院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烟台南山学院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对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语言技能课比重大。与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框架类似,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课程占大量的课时和学分。(2)语言选修课比重少。课程设置框架中占比例较大的是语言文学类课程,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视野的开阔和个性化的发展。(3)语言实践课不足。语言实践课比例少,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4)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课程设置中未能很好体现“人才培养应适应区域行业发展”的目标。
虽然烟台南山学院英语专业有20多年的办学经验,但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仍以语言知识讲解为主,专业课程开设较少,学生的行业知识和技能储备严重不足,毕业后难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因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革当前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煙台南山学院英语专业课程优化方案
国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学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烟台南山学院英语专业应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牢牢把握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探索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可以通过优化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改进培养目标。为使英语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发展的需求,全面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及时更新。因为新背景下的学生不仅要拥有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熟练的行业知识、一定的文献搜索和阅读能力。
其次,改进课程设置。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满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人才需求,学院应优化课程设置,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模块化”教学模式指分阶段地实施通识课程模块、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其中,通识课程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的基本素质,基础课程模块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程模块则是依据区域发展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求,实施“英语+方向”的培养模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课程模块注重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和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改进培养模式。阶段化是“英语+方向”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烟台南山学院“英语+方向”人才培养可采用三个阶段:阶段一,通识和专业基础培养(一、二年级),注重学生人文意识、思想品德和英语基本技能力培养。阶段二,专业体验阶段(二年级),除继续强化基本的语言技能外,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和专业知识的积累。阶段三,专业能力强化阶段(三、四年级),强化学生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运用,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语言实践活动。三个阶段互为依托,互为补充,每个阶段各有侧重,三个阶段的连续为学生拥有基本的人文素质、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三、实施英语专业课程优化的保障条件
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应的保障条件必不可少。
1.调整专业课和选修课比例。社会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要求学生兼备良好的英语技能和专业技能。因此,除开设语言类专业必修课外,学院还应结合区域发展人才需求及社会热点开设选修课,跨越人文学科的范围,扩大选修课范围,使学生结合自身优势、社会及区域发展需求,选修其他学院课程。最终实现“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专业知识,通识社会普通专业技能,又懂得社会紧缺专业知识”的目的。
2.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积极参与英语专业社会实践不仅可有效地检验学生的英语和专业能力,也对改进教学设置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院已建立外贸英语特色班,与南山纺织服饰公司、南山纺织服饰公司、南山航材园等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习机会。此外,学院应积极开拓更多的语言类社会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社会实践能力。
3.强化“双师型”教师建设。为使优化后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有效地实施,学院应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知识修养和专业技能。其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学院应鼓励年轻教师进修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发展;积极到企业参加实践,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试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正胜,丁素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