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小红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艺术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木偶艺术具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悠久历史,当前木偶艺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本文主要对拓展木偶艺术的策略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木偶艺术;艺术发展;江苏木偶;人才培养
江苏木偶戏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木偶种类丰富,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有体型较大的木偶,也有体型较小的木偶;表演形式各异,制作工艺各不相同,地域特色突出。中国很多传统艺术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逐渐消失,江苏木偶戏虽然暂时幸免,但依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巨大困境。目前,国家提出大力繁荣和發展传统文化的政策,并不断地创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给江苏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江苏木偶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木偶的起源探究
关于木偶的起源有很多种说话和猜想。《列子·汤问》周穆王时曾有一个乐师带着演员给他演出,“歌合律,舞应节”,但解开一看,原来是绑着皮革的木头人。这种木头人其实就是木偶。这样说,周穆王时期就有了这种木偶的表演,这种表演还处于粗放阶段。当然,也有人质疑木偶是不是从周穆王开始的,从史书记载可以推断周穆王之前应该有木偶的表演,只是当时的传媒局限性,因此带有地域特色。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木偶的出现最迟也不会晚于战国。战国古墓中曾出土过不少木俑,脸部彩绘,身穿衣服,有的手足还能活动,这大概就是木偶。但是这种木偶是来表演还是用在居家陈列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可以肯定,不管是木偶的陈列还是木偶的表演,当时木偶已经走向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情趣。唐代杜佑《通典》说“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汉代马钧是有名的巧匠,他制作的木偶如果像上述山东莱西发现的木偶那样能随意跪坐,操纵它表演各种技艺并不难。可以断定汉代木偶表演艺术已经开始普及了。汉代时期的文化以画像石、画像砖在两汉间极为兴盛,把这种画在木头上表演,也会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学者普遍的观点是:木偶"源于汉,兴于唐"。众所周知,汉唐文化是封建时期文化的全盛时期,中国木偶真正成为艺术,"以歌舞演故事"。历朝多有木偶戏演"郭秃"故事的记载,依史而断,中国已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纵、木偶装扮具体人物、当众表演简单故事的木偶戏是在汉末时期。木偶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生生不息的演绎着人们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二、江苏木偶艺术面临的问题
尽管在当前的环境下,江苏木偶剧团的全体成员在不断地寻求发展出路,无奈人才的缺乏和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多元化文化的冲击,给江苏木偶艺术的发展蒙上了一层暗色。通过网络和信息,外来文化开始入侵,让本身植根于东北江苏这片沃土的木偶表演艺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作为一种民族的、中国大地传统文化发展的木偶,在不断被国外的人物和动画所取代,在少年儿童的心理渐渐忘记了中国传承了千年的艺术形象。另外,在木偶表演艺术的人才方面,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对比火红的演员业发展,木偶的表演人才眼看就要断档。尽管有一些艺术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投入了一部分热情,但是对比其他的艺术发展,木偶表演艺术从前景到收入待遇都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年轻人的心理状态会受到浮躁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影响,越来越偏离木偶艺术的真谛。真正醉心于木偶艺术发展的综合人才严重缺乏,创造、设计和表演等方面综合人才的缺乏也限制了木偶艺术的发展。
三、扩展木偶艺术空间的方法策略
(一)培养木偶艺术人才
“校团联手”,整合木偶艺术教育资源。高校木偶艺术人才要求有较高的木偶技艺水平。比如: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与院团联手培养木偶艺术人才。2004年,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还没有木偶表演专业,于是,学校大胆创新,与上海木偶剧团合作,以高等艺术教育的标准,请院团优秀的木偶演员上表演专业课,并综合利用上海戏剧学院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了较好的教学育人效果。正因为上海戏剧学院木偶表演专业办学效果显著,其他木偶皮影院团也向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提出人才培养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更是在学院成立了中国木偶皮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如此,上海戏剧学院不但实现了院团联手办学,甚至与木偶整个行业联合办学,得到全国各木偶院团、木偶皮影学会和国际木联的支持。
(二)加强文化宣传和历史传承
对木偶的表演要冲精神上热爱。如果没有热爱,谈什么传承呢!艺术是热爱作为起源的,如今商业经济对传统艺术的冲击,加大了传承的难度。后来提倡“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传统艺术开始复苏,木偶剧也出现了春天般的局面。比如,福建木偶戏人才培养计划”被列入“优秀实践名册”。50多个学校开展了“百场木偶进校园”活动,建立了20多个公众木偶社团组织,培养了数以万计木偶戏欣赏者。赢得了市场的占有率,从而对木偶艺术的很好传承。另外,修建木偶剧院,开设“青少年木偶艺术爱好者培训班”及“国际木偶艺术家培训中心”,为更好地开展国际间木偶艺术家的合作、更广泛地培养木偶艺术传承人与爱好者,提供新的平台和条件。这也是对木偶的传承。
(三)丰富当前政策策略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以及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各地纷纷开始建立起自身的非遗保护体系。2006年木偶戏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广西为例:广西的靖西提线木偶、藤县杖头木偶戏、北流杖头木偶戏、山口杖头木偶戏、广西木偶戏等都被列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广西木偶艺术的传承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在国家大力繁荣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大政策下,各种有力的积极政策措施也不断出台。国家艺术基金、动漫产业资金、文化产业资金、剧本扶持计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计划等,为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资金渠道;各类大型汇演、交流演出、下乡惠民为文化艺术提供了宣传展示推广的平台。
四、中国木偶艺术展望
现在,中国的木偶艺术正走在复兴和创新的道路上,从当下木偶的表现形式来看,主要以木偶剧的形式为主,木偶剧的观众则以儿童为主要群体,其题材的创新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木偶剧颇受期待。当代木偶剧虽然在表现山结合了许多现代元素,包括题材、科技手段等等,但是与现代的主流文化相比仍然存在不足,面对现存的问题,首先要进行大力度的体制改革,积极地争取国家对木偶艺术的扶持性政策,争取引进民间资本,资本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这样,木偶剧市场才可能有一席之地;其次,大力培养木偶艺术人才,人才是木偶艺术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源泉,以人为本,改变“人走艺丢”的状况,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还要进行科学的分类,术业有专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专业和优秀的人才;再者,要用于创新,大胆想象,结合多元化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结合更多现代的文虎艺术表现手法,形成多元的且独具特色的木偶文化。
五、结语
从木偶的发展中可以深刻的知道木偶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也感受到木偶艺术的源远流长。那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把木偶艺术发扬光大,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木偶的魅力,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永红.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思考[J].大众文艺,2013(18):1-5.
[2]北京读图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木偶艺术[M].黄山书社,2013.
[3]李和明.川北大木偶传承的启示与探索.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文集,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