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老年人“精准脱贫”生态系统构建

2018-10-19 18:51金钊高仓健
智富时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生态系统

金钊 高仓健

【摘 要】精准脱贫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民生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以城市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精准脱贫”为新视角,基于H市M社区老年食堂的实证调研,对构建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精准脱贫”生态体系从公平性、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可持续性指标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对此,只有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枢纽,整合社会各种养老服务资源形成服务体系,构建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生态支持系统,方能破局。

【关键词】精准脱贫;社区老年食堂;生态系统;专业社会工作

十九大明确提出“美好生活需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1]。这对“精准脱贫”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服务于民生工程。城市社区相对弱势群体指在城市社区中的独居老者等生理性弱势群体,也包括一些处于结构性贫困且较难实现由“他助”转向“自助”的社会性弱势群体。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病有所医对于改善城市社区相对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和构建“精准扶贫”生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增强城市社区相对弱势群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老年弱势群体的不利境遇。

當前杭州的老年食堂存在三种经营模式:社区直接经营;社区工作者负责但经验化程度高;外包给有资质的企业经营,政府补助资金大,市场化倾向严重。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枢纽,老年食堂由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运营,整合社会各种养老服务资源形成服务体系,提升老年人增权能力,养老、孝老和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才能够形成。

一、研究新视角:老年食堂为依托,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枢纽,构建城市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精准脱贫”生态体系

(一)研究综述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当前国内学者对“精准扶贫”的研究集中在“精准扶贫”的含义、现实困境和对策研究等方面,尤其在扶贫主体和扶贫方式上研究方向较为狭隘,忽视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造血式扶贫,“精准扶贫”政策也缺乏可持续性。Roksana Bahramitash认为,社区、基层组织、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调解是减轻贫困的工具。[2]

社区老年食堂作为社区“精准脱贫”生态体系的重要载体,现有研究中国内外学者较多集中在对于老年食堂的社会主体的参与的探索等,对于如何打造老年食堂持续造血机制以及对老人、老年食堂的“能力扶贫”等方面不足。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社会重任,需要社会各组织力量参与并助力,社会工作与扶贫有着天然的内在契合性,西方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表明,社会工作能在反贫困领域发挥重要作用。[3]

(二)“精准脱贫”和城市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生态系统构建

在生态系统理论之中,发展既不是由外在环境所控制的,也不是由个体的内部倾向性所决定的。老年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缔造者,所以老年人与环境共同建构起一个相互依赖、共同作用的网络。[4]老年食堂不应仅限于就餐功能,更是老年人的一个心灵港湾,是一个老年人融入社区的阵地,老年人应通过老年食堂与社区环境共同构建起一个人与环境拟合度较高的相互依赖、共同作用的社区支持网络,推动社区美好生活发展。

布朗芬布伦纳(Brofenbrenner)认为个体的发展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若干个系统,强调应将聚焦调整至个人所处的生活空间,把人看成持续地与其环境的不同层面进行交换并适应之。[5]对于城市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支持性服务,以食堂为基地,搭建以“养、医、学、为、乐”为核心的专业社会工作养老服务体系,并相互联系推动“精准脱贫”生态体系环境的形成。

城市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精准脱贫”生态体系构建(如图1)关键是以老人为核心,食堂为基地,搭建以“养、医、学、为、乐”为核心的专业社会工作养老服务体系:在老有所养上,老年食堂提供老人优惠就餐,保障社区“三无”老人就餐,完善老年食堂就餐设施使之更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等;在老有所医上,老年食堂可以在茶余饭后作为老年人自组织的场地开展健康发展小组活动,或引进医院专家设计的营养餐满足特殊老人的饮食需求等;在老有所学上,老年食堂可化身“免费老年大学”,老人在老年食堂相互结识自发形成互助学习小组,互相学习戏曲、剪纸等;在老有所为上,老年食堂可以作为募集老年志愿者的基地,甚至从“吃饭也在做志愿”开始,生活不便的老人可以与较为康健的老人结成互助对子获取互助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额可兑换老年食堂餐券等;在老有所乐上,基于老年食堂浓缩老年人风采的方式,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城市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精准脱贫”生态体系应具有公平性、高效率、可持续性的特点。其中,公平性是价值核心,提升老人社会参与的公平机会;效率是关键,以较少资源服务于最大可能范围的老人;可持续性是必然要求,整合资源优势体现未来发展趋势。

二、个案分析:构建城市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精准脱贫”生态体系可行性分析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M社区老年食堂

H市N街道M社区的老年食堂由社区外包给B公司经营,为社区老人提供就餐服务。社区老年食堂由政府补贴,社区免费提供场地与水电,B公司自负盈亏。食堂面积约为150平米,可同时容纳50人就餐。目前M社区60岁以上常住老人约有2010人,占社区总人口比重33%,但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约70人,仅占比1.2%,80岁以上高龄老人约400人,占比6.7%。M社区老年食堂每年接受政府补贴两万元,并且享受场地租金和水电费全免优惠,食堂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于B公司的支持。目前该食堂的运营状况实际长期亏损,人工成本占据较大支出成本。目前该食堂已经与同驻在邻里中心的Q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定期组织“邻里和谐百家宴”、“腊八节赠粥”、“老人生日宴”等活动推动邻里互助与守望。

(二)以老年食堂为基础构建“精准脱贫”生态体系的三个维度分析

1、公平性与公益性

公益性实际上是公平性,提升了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和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公平机会等。社区老年食堂作为社会事业,其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凸显在能够解决社区老年弱势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当前该社区老人在老年食堂办理饭卡的注册数量达到1000人,占社区老年总人口50%,每月净增长率为3%。具体而言,一方面反映出存在吃饭问题的老人数量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反映出社区老年食堂对于社区中相对弱势老年群体的覆盖程度仍存在较大空间。当前老年食堂每天接待堂食老人约100人,仅占社区老年总人口5%,其中早餐、晚餐就餐人数较少,午餐约70人(约占社区老年总人口3.5%),尽管老年食堂每天都会给N街道下属八个社区的行动不便或者就餐需求的老人送餐,每天外送人数近100人(约占社区老年总人口5%),但是老年食堂尚未实现让全体社区老人共享社区红利,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机会有限。除此之外,社区老年食堂虽由B公司承包运营但实际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政府的补助以及企业的大量资金投入依旧没能实现老年食堂的普惠程度、公益性程度,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尚且有待提升。

2、公共資源配置效率

公共资源的供给与配置成效直接关系着社区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增进公共资源的优化高校配置关键在于将有限的社会公共资源整合优化,提高其使用率和精准投放程度。M社区老年食堂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人就餐,就老年食堂单位面积而言,仅可服务于0.075位老人(即每单位平方米至多可服务1位老人),由此可得老年食堂的公共资源配置效率较为低下。M社区老年食堂在企业运营之下仅提供就餐、送餐服务,人工成本高居不下但受惠老人数量有限。研究发现,仅就政府对于社区老人餐费补贴而言,该社区平均每个老人每年仅能享受10元餐费补贴,在较低定价的基础上不难得出B公司的资金支持占比较大。老年食堂的运营极大依赖于企业的资金支持而缺乏可持续运营活力,食堂运营投入与社会受益差距悬殊,难以自负盈亏。

3、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

老年食堂作为城市社区弱势老年群体的“精准脱贫”生态体系的交汇点,目前社区老年食堂已经和Q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老年食堂由B公司出资定期组织“邻里和谐百家宴”、“老人生日宴”等活动,通过招募社区老年人志愿者开展。但是就其运营主体来看,企业承担老年运营主题这一角色似乎成为“稻草人”社区景观现象,在社区服务提供的实践中出现失灵问题,老年食堂功能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创新性,造成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较低。其次,政府将社区服务项目委托代理于B公司,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B公司可能会在运营社区老年食堂之时为了片面追求政府的考核指标如老年食堂注册量以及注册增长量等而忽视社区老人的实际需求出现投机行为等,违背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老年食堂的可持续性应立足于社区资源整合,归宿是社会企业,为社区弱势老年群体的自组织式“精准脱贫”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撑。

三、对策机制:专业社会工作融入城市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精准脱贫”生态体系

(一)政府应完善社区基本服务供给形式

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是指基本公共服务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政府的目标的实现程度,二是居民需要的满足程度。[6]政府针对城市社区弱势群体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既要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目标的实现程度,也要满足好居民的精细化需求,提高居民满意程度。

当前老年食堂运营由政府委托企业运营,出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老年群体受惠程度和效度不高等问题。根据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社工机构专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创新已经当今政府部门的普遍共识。一方面,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入社区运营老年食堂充分发挥社区自组织力量,提高社区资源重复利用率并极大降低老年食堂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社区的发展有利于基层治理创新和社会企业的萌芽服务老年群体,推动社区工作的本土化经验积累,构建为老服务的专业社工队伍。

(二)提高社区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社区老年食堂运营应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枢纽作用,形成以老人为核心,社区老年食堂为载体,实现社工+志愿者+公益圈的社区生态支持体系,在为老服务上做到精细化、精准化,在“精准脱贫”生态体系建构过程中充分调动“三社联动和两工互动”。专业社会工作是嵌入原来的社会服务领域之中并谋求发展的。[7]“精准扶贫”生态体系的最大特色在于以食堂为介入点,提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嵌入社区工作,实现精准化服务需求的满足,提高社区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社会组织在融入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时应重视发挥资源链接与整合的作用,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如在老年食堂建设过程中,以社区老年食堂为基地,以社工专业服务为串联的纽带引入医疗资源,整合医院营养师或者参考医院为住院老人制定的食谱来定做每周菜单;提供社区老年人“喘息服务”;为独居等老年人提供“合居”服务;老年和事佬项目;社区老年大学创办等延伸性社会工作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公平性与公益性。除此之外,还需引入第三方评估组织,提高老年食堂建设效率,评估为老服务专业化和满意度。

(三)老年食堂在运营过程中要打造自我造血机制

社区老年食堂的可持续运营要求老年食堂必须打造自我造血机制,提高对于城市社区弱势群体的长久帮扶与支持,城市社区弱势群体的“精准扶贫”生态体系方可完整构建。例如通过社区老年志愿队伍建设和帮助部分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再就业的实现邻里互助带动老年食堂服务精细化,可以在餐厅开辟一些合适岗位,招募老年志愿者和残疾人进入餐厅服务,实施志愿积分制,以累积的志愿服务积分换取餐费或者其他社区服务等。如此一来,既可以降低老年食堂的人工成本,还能够减轻社会福利保障负担、减轻社区弱势群体的依赖感、被社会排斥感,帮助其实现自我增能,促进“精准脱贫”生态体系良性循环发展。

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实现社区老年食堂的良性可持续运营的归宿是走向社会企业,拥有可复制的试点模式,在城市社区实现连锁效应。老年食堂的运营应该将针对公众“普惠”性质的市场服务与针对困难老人“特惠”性质的小众服务结合起来,精准投放、交叉补贴,做到盈亏平衡。社区老年食堂在运营过程中要打造自我造血机制,可以开放接受社会人士订餐服务但是价格略有调高,也可以在社区准入前提下以老年食堂为平台依托引入超市、有机果蔬农场主等在老年食堂定期开展优惠购物活动由此进行收租,在创造出盈利点的同时也要控制好利润率,避免进入伪公益的怪圈。需要注意的是,社区老年食堂必须经营方式公开透明,同时每月或每季度公开账目告知公众“让利”于老人,这样使得老年食堂获取政府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

城市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精准脱贫”生态体系是以老年食堂支起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一个雏形,是侧重提升为老服务质量、推动居民互助以及对城市社区弱势群体开展能力扶贫的重要举措。所以,应该立足于老年食堂,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作用,以社区和社会组织为依托、社会力量为支撑,实现城市社区弱势群体的自我增能和社区老年食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社区弱势群体的“精准脱贫”生态体系的构建。

注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新华网,2017-10-27.

[2]肖春梅,刘占芳.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调查与分析——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7(1):34-37.

[3]汪径,穆莉萍.增能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功能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法制与社会, 2017, 8(上):74-75.

[4]吴捷,管健,等.城市老年人日常活动与心理健康[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115.

[5]黄红,于梦璐.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晚期癌症患者的社会工作介入——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宁养院的个案为例[J].中国社会工作,2017(18):47-50.

[6]丁元竹.走向社会共同体 丁元竹谈社会建设[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0:58.

[7]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206-222.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生态系统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之主策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