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濯水古镇旅游开发探析

2018-10-19 03:39孙章学
卷宗 2018年21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古镇旅游

摘 要:在濯水古镇旅游开发中,只有将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结合起来,实现定位与规划相结合、思路与举措相结合、保护传承与开发相结合,让游客真正体验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才能提升旅游的质量,进而实现古镇旅游经济的腾飞。

关键词:古镇;民族文化;旅游 研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古镇旅游与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当前古镇发展的新要求和方向。濯水古镇集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优美的自然山水于一体,是展现和传承土家族苗族独特而灿烂的文化景观和载体,更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依托。如何将古镇旅游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在古镇旅游开发中的灵魂作用,是黔江区在“旅游大区”建设背景下开发濯水古镇时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 濯水古镇的民族文化的特点

作为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镇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渝东南古镇格局,它既体现了与其他城市历史街区的差异,也承载着巴文化、土苗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创新。濯水古镇民族文化具有以下的特点:

1.1 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一万年前,濯水古镇所在的阿蓬江领域就有人类的活动。红土湾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巴国编钟的出土、巴寡妇清的文字记载、石鸡坨和蒲花河宋代砖瓦窑遗址、阿蓬江箱子岩和蒲花河泉门口等的“悬棺葬”、蒲花河畔的冉土司官陵墓群,都证明从先秦到明清濯水人类生活的轨迹。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镇上相继出现了“十大号口”、 三大会馆,詹氏徽墨开始大量生产,印染、酿造等工业作坊悄然兴起,这里与龙潭、龚滩并称“酉阳三大镇”。

1.2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史上的濯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130年、1394年,土司武装为争夺濯水在这里发动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公元1863年8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将李复猷率太平军在这里住军修整,并从此出发攻入黔江城;公元1934年5月5日,贺龙、关向应等率红三军全部人马在这里驻扎,并强渡阿蓬江;公元1939年,国民党军在这里举行“川东整训”,开办军工企业。

1.3 开放包容带来多种融合

濯水是移民镇,开放包容是其显著特点,也是濯水之所以成为名镇的重要原因。一是多民族的融合。历史上,江浙、云贵、川陕等地的人来这里定居繁衍,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创造,成就了古镇的繁荣。二是建筑艺术的融合。濯水古镇建筑按照水、吊脚楼、徽派建筑进行空间布局的,和谐共生,构成濯水的建筑特色。风雨廊桥更是多民族建筑艺术文化的缩影。三是多种文化在这里融合发展。这里拥有较多的历史遗址以及相关的历史典故,有丰富多彩的名人文化、风俗文化、民间歌谣、历史传说等文化艺术遗存,有巴楚文化、移民文化、码头文化、土苗文化、场镇文化、商贾文化、红色文化等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古镇人文景观。四是多种特色景区的融合。濯水古镇景区有古镇、花海、暗河、湿地公园等,是古、奇、幽、静的完美结合。

1.4 民族风情丰富多彩

在民族文化方面,有后河古戏、土家摆手舞、山歌、西兰卡普、刺绣等;在节庆文化方面,有赶年、舍巴日、三月三、摸秋节、女儿节、放鱼节等;在民间工艺方面,有西兰卡普、蜡染、藤编、竹编、草编、绣花、淘艺、铜艺等;在雕刻方面,有大梁、门窗、栏杆、家具、门、磉磴、石花钵以及墓碑等;在特色餐饮文化方面,有马打滚、懒豆腐、烟熏腊肉、油茶汤、鸡蛋茶、大糍粑、魔芋豆腐、绿豆粉、鮓海椒、罐罐茶。

1.5 多项国市品牌叠加效应突出

自2009年开街以来,被重庆市青少年宫授予市青少年写生基地,被重庆市摄影家协会指定为摄影基地,被央视网评为最具魅力古镇。2011年被重庆市经信委命名为重庆市民族风情创意产业发展基地、重庆市最美小巷。2013年3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2014年3月荣膺国家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年成功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區行列。2016年10月,濯水镇位列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 濯水古镇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的价值

濯水古镇历史久远、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和开发价值。特别是在黔江“旅游大区”建设背景下,将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其意义更加凸显。

2.1 历史研究价值

濯水古镇上万年的人类活动史、上千年的开阜史,造就了历史人物辈出、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和重要历史事件的产生。历史人物如巴寡妇清、徐庭泽、汪本善等,历史事件如濯河坝钱票、半边钱和找补券、徽墨、袍哥会和镖局、红三军强渡阿蓬江、太平军在濯水等,传统文化中如移民文化、传统手工业、工商业交换模式、戏曲文化等,这些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2 建筑艺术价值

古镇留存着较为集中、完好的传统建筑和文化遗址,其街道和建筑群落独具特色。水、建筑、巷的三纵空间格局模式,现代与传统建筑的和谐构建,邻水建筑与地形的充分适应,特别是L型的柜台、凉天、濯河坝讲堂等建筑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2.3 社会核心价值理念价值

镇上名人辈出,既有科学家、医生、商人,又有军人和文化名人;既有传统文化人物,也有红色革命先辈。他们爱国爱民、勇于拼搏、崇尚科学、坚持正义,是时代的标杆,是正能量的体现。濯水人不排外、注重团结和谐、秉承“天理良心”的训条,共同构筑了濯水的繁荣。特别是“天理良心”既是古镇之魂,更是道德之范。濯水古镇的核心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的契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基地和平台。

2.4 经济开发价值

民族文化与古镇旅游发展的结合必将产生经济的价值。现代旅游更注重体验,更加看重文化的消费。通过对濯水古镇的开发,将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结合起来,使民族文化成为古镇旅游的灵魂,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游客可欣赏后河古戏,寻访商贾足迹,开展龙舟竞赛,体验土家婚俗,探寻蒲花秘境,可给当地旅游带来勃勃生机,从而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的增加,达到富民增收的目的。

3 濯水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古镇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

濯水古镇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再加上优美的自然风光,具有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古镇旅游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是实现古镇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3.1 规划与定位相结合

濯水古镇的总体定位为“武陵山区最具民俗情调的水乡古镇”,目标是将其打造为集民族风情体验与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此,围绕“千年濯水、吾心安处”主题,要凸显濯水古镇的历史风情、民族文化特点、人文体验,强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蒲花秘境要突出蒲花暗河的自然奇观、山水生态。围绕该定位制定规划,一是景区总体规划要体现民俗情调的水乡古镇特点。在景区拓展、风貌改造、街道布局、老街保护与修缮、设施的配套与完善等方面,体现人文与自然的结合属性。二是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为规划的重点内容。对古镇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进行具体的规划,比如时间、空间、范围、地点、保护传承方式、责任落实与追究、奖励与处罚等等。三是注重景区联动。将古镇、婚庆园、暗河、湿地联动规划打造,融为一体。只有将规划与定位结合起来,将总体规划与具体规划结合起来,才能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2 思路与举措相结合

按照在严格恢复历史上的街巷格局基础上,不拘一格地强化土家古镇的空间特色;利用曾经辉煌一时的“十大号口(商埠)”、“三大会馆”、后河古戏来贯穿现在濯水古镇的旅游空间组织,并将历史上的“百日场”的赶集形式转化为旅游活动内容;以“水码头”为线索打造滨江景观,丰富古镇的游乐项目;以开发、保护、传承与发扬古镇民族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为重点,带动镇民和游客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旅游品质的提升。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规划的前提下,实施景区的风貌改造,保护原有的建筑、街区结构,对破败的建筑进行修复。同时,对不符合古镇风格的建筑进行重新包装,打造出于古镇一致的风貌,体现濯水“千年”特点。二是改道国道319线,使国道不再通过镇内核心区,避免交通拥堵。对沿线道路和景区内部主干道进行等级提升,设置观光车道和观光人行道连接古镇、婚庆园、暗河景区。建设主题性、体验性的参观线路,形成“快旅慢游”的交通格局;三是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新建或完善购物中心、游客中心、汽车站、码头、水上游乐中心、宾馆等设施,构建濯水旅游区的整体品牌形象。三是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三大会馆、十大号口文化档次,开展后河古戏、制陶、刺绣、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出、传习与展示。四是体现民族特色,营造民族氛围。濯水古镇作为少数民族镇,必须要体现少数民族的特点,不管是人的服饰、建筑结构等还是生活方式、特色小吃都要有民族的特色。针对目前民族氛围不浓、游客感受不到民族特色的现状,应要求居民和政府工作人员、旅游从业人员均穿土家族、苗族服装,以增添民族文化的氛围。

3.3 保护传承与开发相结合

古镇旅游开发必须以文化為灵魂,这也是古镇旅游能长盛不衰的要旨。濯水古镇既要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发展旅游,又要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两方面同等重要。一是以文为魂 、以水为脉。通过水脉的利用,以古镇文化为灵魂,将土苗文化、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等充分融合,营造山水意境。建设水幕电影场,将濯水古镇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摄制成电影每晚播放,演绎阿蓬江畔绿色旅游度假新方式。二是整合资源,整体打造。按5A级旅游景区相关标准对濯水古镇、蒲花暗河两个4A级旅游景区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功能互补,有效对接,差异发展,共同完成5A成功创建。三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将濯水打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建立民族文化集中展示馆,以“天理良心”为核心,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四是按照古镇民族风情、田园风光、自然山水三大板块进行濯水旅游总体包装与建设开发,打造古镇参习、生态体验、渔村休闲、暗河探幽、滨河垂钓品牌,营造生态旅游的浓厚氛围。五是利用节会、赛事,打造旅游的新亮点。利用“五一”、端午、国庆等和土家族苗族的传统节气, 举办土家摆手舞、唱山歌、吹莽号比赛,举办放鱼节、赛龙舟、狂欢节、摸秋节、女儿会、相亲会等,营造旅游的氛围。

总之,在发展旅游的工程中,只有将古镇沧桑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沉淀和民族风情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才能永葆古镇的价值,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实现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孙章学,男,土家族,重庆黔江区人,中共黔江区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古镇旅游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千年古镇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