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喜乐
【摘 要】在唢呐学习的一开始阶段,大部分学者会遇到唢呐吹奏不连贯的现象,而唢呐吹奏的连贯性对于乐曲本身的情感表达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唢呐吹奏连贯性问题的研究很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描述了唢呐吹奏的连贯性,并通过科学的分析来深入学习唢呐吹奏的技巧。
【关键词】唢呐;吹奏;连贯性
中图分类号:J63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063-01
为了能够解决唢呐吹奏的连贯性问题,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了自己的认知,但是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因此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唢呐吹奏的连贯性问题,需要多元化考虑不同的问题角度,详细分析所有影响唢呐吹奏中连贯性的因素,只有分析了整体的关系,才能够产生令人满意的连贯音乐。
一、心理角度
首先我们可以先从心理的角度,来认真分析唢呐吹奏中的连贯性问题。心理也就是人们的大脑,在客观事物产生之后,对于客观事物体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反应,对于人体的整体运动产生了统领的作用。[1]可以说任何有意识的人体反应运动,都需要依靠心理活动产生,唢呐吹奏活动同样不例外。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吹奏练习当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会采取就事论事的方法,来解决吹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说有的学生气息不好,那就针对性锻炼气息,通过调节气息来提升连贯性。有的学生掌握的口型不到位,那么就针对性锻炼口型。这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都是能够解决问题,但是有一部分问题还是无法解决,连贯性就属于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通过研究表明,在唢呐吹奏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虽然研究唢呐的操作过程以及吹奏结果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内心。唢呐的吹奏离不开舌头、气息以及手指等肢体的配合,但是这些肢体的配合都离不开大脑的支配,唢呐在吹奏过程中产生的声音,来自于大脑存储的音乐旋律,在演奏之前其实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旋律,我们通过吹奏唢呐来演奏出来的音乐,都是人的大脑提前对于音乐产生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同时又分为了成熟和不成熟的感受。还有一部分学者在考试或者是演出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在吹奏过程中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把某一段旋律忘记了,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大部分人会认为是过于紧张造成的情况,其实这种情况跟紧张的情绪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并不是直接的关系,主要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在大脑当中这一段音乐旋律不够清晰,因此当外界的条件产生变化的时候,大脑当中的音乐旋律就会收到干扰[2],导致本来就不清楚的旋律,由于神经高度的紧张而遗忘。想要改善这一忘记旋律的情况,除了需要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化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强化大脑当中音乐旋律的清晰度。在我们的大脑当中,如果记录的乐谱还不够成熟,那么大脑中的音乐感觉不够到位,就会对吹奏的连贯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生理角度
从心理基础上解决吹奏连贯性问题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在吹奏的过程中,遇到了生理障碍,还会对于吹奏的连贯性造成一定的影响。[3]生理主要是人体细胞组织以及人体的器官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和功能,只有人体的技能正常运转,人体才能够准确的进行各种活动的操作。我们在吹奏唢呐过程中,也就是人体运动的一种,人体运动生理机能配合产生动作,需要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唢呐在吹奏过程中,是通过推气功能系统和挡气功能系统配合完成的,不管其中哪个系统出现了问题,最后都会对吹奏产生影响,在时间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吹奏人员有自己的吹奏方法,因此在两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生理障碍。[4]例如说膈肌在吹奏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膈肌是位于胸腹腔之间的片状肌肉,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我们在呼气时膈肌是放松的状态,吸气时膈肌是收缩的状态,如果使用正确的吹奏方法,那么不管是吸气还是呼气,都能够保持膈肌在收缩的状态,这样能够确保膈肌正常的生理循环。
三、物理角度
之所以需要从物理角度进行唢呐吹奏连貫问题的思考,因为物理学当中包含有力学以及声学,想要得到最好的演奏声音,就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唢呐的吹奏采取的就是物体振动发声的科学规律,在实践当中,如果吹奏采取的力度是正确的,那么声音应该是连贯的,这种连贯的力能够具备整体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人们通过腔体的运动,感受到了热力学的作用,唢呐在吹奏时,就是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物理振动同时产生作用,才能够提升连贯性。因此唢呐吹奏的连贯性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5],需要结合多种因素共同探讨,掌握正确的吹奏方法,始终让唢呐的吹奏保持在正确的物理规律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够产生连贯的声音。
四、结语
唢呐吹奏的连贯性问题比较复杂,其中设计了多种专业知识,需要从心理、生理以及物理等多个角度来科学的看待问题,才能够解决吹奏的连贯性问题。学生们在实践中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吹奏方法,严格遵守心理、生理和物理原则,提升吹奏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1]张爱军.浅析唢呐吹奏控制对音准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7,(09):74-75.
[2]张建庄.我国南北方民间唢呐吹奏的异同点[J].大舞台,2011,(06):166-168.
[3]张宁.把握唢呐吹奏中的“起”、“行”、“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02):82-85.
[4]张宁.把握唢呐吹奏中“声音的高位置”[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04):81-84.
[5]张宁.试论唢呐吹奏中的连贯性[J].艺术研究,2004,(0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