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俊 李兆学
【摘 要】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十分严重,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由于矿石类型、赋存条件、开采方式、地质环境容量的不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不同,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或加剧一些地质灾害的产生,造成地表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水体污染、矿震等各种地质灾害,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治理;生态环境效应;生态恢复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了全球的共识,在对全球科技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矿产资源采掘直接导致了各类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现象的产生,不管是生态环境污染,地貌景观破坏,还是地质灾害的产生,都严重影响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因此,不用国家以及地区必须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对新常态之下矿山地质环境的生态修复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更好的实现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以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一)、起步探索阶段
在本世纪初,我国结合国家经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的实质要求,通过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提出了全新的示范工作要求。为了更好的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我国要积极的安排了18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项目,有效的推动该项目的大力落实,积极的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该项目之中,不可否认,前期工作的实践为进一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和借鉴。
(二)、快速推进阶段
在对不同经验项目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前提之上,我国在2003年到2009年之中累计安排了1577个项目,尽管在前期治理和研究时投入了许多的经费,同时实际的数量规模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落实到不同项目上的平均投入经费却较少,如果站在个体矿山经费投入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大部分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根本问题无法实现有效的解决。
(三)、调整完善阶段
矿山地质环境的生态修复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和环节比较复杂,最终所取得的效果仍然不容乐观,对此,我国在2010年以及2015年之间重新调整了项目的投入方向和重点,积极的突破小项目投资所存在的不足,尽量避免选择一些经费较少并且比较分散的小项目。该发展计划中的大部分项目主要以区块项目为主,项目的面积较大,同时主要以连片经营為核心。这些大型项目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同时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以及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在本世纪头十年之中,我国已经有了1934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该阶段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同时实际的整治方向更加的明确,能够积极的突出重点,将分期实施与总体规划相结合,更好的落实集中连片理念,保障整个项目推进的持续性和高效性。
三、矿山地质环境研究趋势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政策
矿山的开发涉及许多的环境问题,同时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过于片面,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紧密结合。因此,现有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难以落实,对此,我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针对我国目前的现实条件,相关的技术操作者以及基层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新旧矿区进行分别的治理,严格按照前期的操作思路和原则,明确废弃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基金制度要求,积极的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保证金制度,严格按照前期的治理验收标准,通过开发许可证审批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之间的紧密结合,来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作的落实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积极的规避不同的问题。其次,在实现废弃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基金完善的同时,还需要对正在生产的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进行及时的了解,促进矿山权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责任的明确树立和划分,以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建设为切入点,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依据。
(二)、矿山灾变机理
矿山资源的采伐极易导致各类地质灾害的产生,同时现有的生态环境也被污染,地质地貌严重被破坏,通过对矿山灾变机理的分析可以了解生态环境之中的迁移方式,迁移机理和物质形态,不同形态以及地球化学作用会导致最终的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持续加剧,直接影响着相关减灾方案的拟定和落实。对此,操作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目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原因,将模拟试验,原位测试,现场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实现不同手段之间的紧密配合,积极的落实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机制建立工作,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来找出矿山地貌演化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作的大力落实。
(三)、矿山防灾与生态修复技术
在现有的矿山地质环境灾害防治的过程之中,矿山防灾和生态修复技术最为重要,但是这两大环节的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形式十分复杂,因此属于较为薄弱的工作环节,在前期试验阶段,矿区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措施主要以修整地形稳定边坡为主,以此来积极的避免一定的地质灾害。但是为了能够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工作人员需要以矿山的土质和土壤结构分析为切入点,立足于地质地貌的现实条件积极的应用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将区域试验,原位测试和现场看守相结合,综合利用不同的研究和测量手段真正的做到地质结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当然,技术工作者还需要了解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明确不同环节之间的联系,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更好的为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的实现各类管理资源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四、结束语
我国当前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及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等。必须强调的是,矿区生态恢复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层面的问题,而且与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一项耦合了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系统工程。因此,矿区土地复垦是以人类发展为核心,对土地自然、经济与社会属性的综合整治,在消除环境危害的同时重建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祝启坤.阳凯.张进超.宋征.土岭矿排土场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工程研究[J];中国矿业;2013年02期
[2] 夏凡.宋洪伟.杨学亮.铁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研究及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年02期
[3] 康海成.矿山水土流失特点与防治措施.中国水土保持,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