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摘 要】根据监管机构的信息披露及新闻媒体的报道,近年来各类操作风险事件与案件呈多发趋势。在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办理过程中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是商业银行发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由于柜面操作风险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不仅给客户造成了经济损失,也给银行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不仅关系着金融行业的科学合规经营,更将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金融业在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金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的一系列创新,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互联网金融、智慧银行、人工智能、余额宝、微信红包、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更是向传统的银行业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对于商业银行案件整治力度空前,追责严厉,部分案件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近两年来监管机构连续发文整治商业银行不规范行为,并开展了“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整治十乱象”等系列治理活动,整治力度前所未有。2018年银监会印发了《进一步深入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意见》和《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要点》,“严监管”与“强监管”已成为金融领域工作的主题词。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柜面业务是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操作的集中体现,由于柜面操作风险案件频发且涉案金额巨大,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给客户造成了经济损失,也给银行信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强化对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意义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直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公布,明确将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可见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不仅关系着金融行业的科学合规经营,更将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甚至将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二、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监管要求
近年来根据监管机构的信息披露及新闻媒体的报道,各类操作风险事件与案件呈多发趋势,在对各类操作风险案件的分析与梳理过程中不难发现,众多操作风险案件的发生均集中于商业银行的柜面业务,在柜面业务的办理过程中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是商业银行发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
按照银监办发【2015】97号《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有效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通知》文件中的要求,客户申请办理柜面业务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采取凭证签字、语音自助提示、屏幕自助显示等多种方式,告知客户其办理的业务性质及金额并得到客户确认,确保根据客户真实意愿办理业务。柜面办理大额资金汇划应坚持前后台分离、岗位制约原则,实行远程复核(授权)的银行,办理金额超过一定标准的资金汇划业务应实行现场审核与远程复核(授权)相结合的方式,对办理重要业务的客户实行交叉回访。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柜面业务流程控制,严格落实现金收付、资金汇划、账户资料变更、密码挂失与重置以及网上银行开通等柜面业务的授权、控制和监督制度。
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涵义与特点
(一)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涵义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银行系统或者银行程序上的缺陷,银行工作人员操作违规所导致的银行柜面业务差错,即在商业银行的日常柜面业务办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业务处理和内控管理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因柜面处理操作不恰当,导致银行或者客户的资金受到损失的可能性。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对操作风险的有效管理,必然要重视对柜面业务操作的风险管控,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控制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特点
第一,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不仅发案时间较长而且隐蔽性很强。这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部分业务办理的操作流程比较繁琐,业务流程较长,操作的步骤性明显,而且目前大多数的商业银行执行综合柜员制及单人临柜制度,使得部分业务在办理过程中,无论是系统设置还是业务需要,都是由临柜人员单人完成的,且无需进行复核与授权,柜员个人就可以进行业务操作。
第二,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一旦发案损失金额巨大。由于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件的发生具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被察觉,使得违规操作人员往往心存侥幸,种种因素都会使得涉案金额逐渐增加,案件损失必然会越来越大。
四、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原因
(一)业务办理违规
业务办理差错引发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主要由于柜面经办人员过度依赖业务复核与授权环节,特别是针对大额支付业务,从理论上来说,业务经办人员是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而在实际业务办理过程中,如果业务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履行第一道防线的职责,而是完全依赖于业务经理即复核人员、授权人员,这样的操作就会导致在实际业务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差错。
(二)员工责任意识不足
业务柜员责任心不强引发操作风险,主要是商业银行柜面从业人员如果存在职业道德不高、责任心不强,对于客户所办理业务的风险提示不到位,做业务时不细致,就会造成操作上的错误,产生操作风险。加上员工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操作过程缺乏严谨性,随意性及不规范现象严重,业务柜员对于操作流程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不进行深刻的思考,更不會有意识的将操作规范融入到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去。
(三)制度与管理不完善
在监管体系方面,我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主要偏重于合规性监管,监管制度不完善,同时由于部分监管法律制度陈旧,对于实现情况的指导性不强,对于风险性监管的效果不足,特别是部分监管法规的内容,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
(四)系统建设滞后
新业务系统与核心数据业务处理系统不匹配,形成操作风险。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核算过程中,随着各项新业务的开展,根据不同的金融业务与金融产品以及业务监管与管理要求,新建大量专业核算系统,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核心系统与专业业务核算信息系统之间,在信息传输、共享数据、业务办理、统计汇总等方面,常出现无法有效衔接等问题。
(五)审计工作落实不到位
稽查审计环节薄弱,无法迅速有效识别操作风险。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重视核算工作,对于事后稽查审计工作的开展却相对滞后,部分基层营业网点、分理处甚至没有专人从事稽查工作,直接导致了操作不规范甚至于风险事件的发生。
五、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
(一)加强事前防范重视全面培训
关注操作风险前置,重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事前管理。目前大多数银行的
监督重点都集中在事中、事后,而对于事前的控制过程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对风险的事前防范及预判性不够,因此,要强化风险与合规意识培训,提高全员风险识别与预判能力。
(二)完善事中控制强化内部控制
重视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加强内控建设的实用性,优化商业银行的管
理流程和管理方法,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和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其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也随之上升。建立严密的风险识别与防范体系,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通过风险控制的手段促进内部控制的發展,更要明确各岗位操作流程与岗位职责,保证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平稳有序健康开展。
(三)强化事后监督完善审计稽查
重视事后审计稽查,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开展专业化、有针对性的事后稽查
审计,同时要适时更新审计方法,以便有效应对新业务的发展,要对稽查监督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提高监管效率。现代商业银行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伴随着新产品、新系统的上线,使得各项稽查审计制度也需要进行更新与完善,建立全面的科学的稽查审计管理制度,完善稽查审计管理体系,商业银行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六、结语
“严监管”已成为当前金融领域的主题词,面对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利差收益明显减少,业务创新模式的不断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与此同时,线下物理网点仍然是接触客户及资金的前沿阵地,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仍然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是关系商业银行科学经营、合规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从静.浅谈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流程[J].财会通讯,2016(8).
[2]高露.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原因及控制措施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3).
[3]郭晶.浅议当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多发的成因及治理对策[J].时代金融,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