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南亚的公共外交浅析

2018-10-19 09:11聂汝玉章璐瑶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公共外交外交政策东南亚

聂汝玉 章璐瑶

摘 要:在如今科技快速发展,经济不落下风的发展状态下,在传统外交的基础上,公共外交作为补充形式,在包括国家形象的维护与塑造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就公共外交进行一定的探讨并浅析中国在东南亚国家的外交政策上,公共外交应如何发挥其自身影响力,维护国家

形象。

关键词:公共外交 东南亚 外交政策

现代意义上来讲的公共外交最初发源地是美国,学者认为,公共外交是赢得用户并得到其他国家政府支持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上来讲,公共外交能够影响到本国以及对象国的民众,从而制造出舆论压力,达到外交目的。公共外交作为“背后的说服者”,其主要对象不是所谓的政客,更多的是国家民众,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沟通以及互动,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好关系塑造,在现代外交上,越来越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力。

一、中国的公共外交政策变化

中国对东南亚国家,一直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外交演变过程,其经历了从单一的宣传到多维的,立体化的外交体系构筑的过程,在这一发展中,主要概括为三个过程

1.1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

在这一时期,我们国家的公共外交,只是处于一个尝试的阶段,更多的还是依靠着政府为中坚力量的对外宣传。当时的中国,一方面要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另一方面需要对美国霸权主义做出反对态度。在东南亚各国,中国当时面对的外交对象主要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比如越南、老挝等,所以公共外交以官方为主,主要是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以新华社为主的各大媒体,出版各类宣传刊物来宣传国家政策,增进与其他国家的交流。

1.2 1978年至1991年美苏冷战结束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使得中国开始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在这一时期,我国与众多东南亚国家建交,这也是为了经济发展吸引外资以及跟东南亚的华侨同胞们处理好合作关系而服务。此时,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都作为双方交流的辅助平台。新闻白皮书、外交发言人的制度引进也加快加深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力度,当然这一时期的重心是在经济发展方面。

1.3 90年代冷战结束之后

冷战结束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中国真正开始了自身在公共外交领域的深入探讨与实践,也逐渐理解的公共外交的深刻内涵,当时,对外宣传为主的外交手段开始转变,中国开始行之有效的构筑自己的公共外交体系。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使得美欧加剧了自己的野心,中国作为硕果仅存的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自然免不了收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歪曲和抨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很多东南亚国家,中国正是为了维护国家自身形象,提高国际影响力,开始着手建筑外交体系。不但通过电视媒体等宣传中国的真实态度与积极面貌,更要利用中国自身在传统文化领域的优势而进行广泛的交流与互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家影响力。

二、公共外交在外交体系中的必要性

2.1东南亚是中国发展成为全球性大国的关键地区

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国家与地区的关系,是事关全局的,作为中国重要的周边地区,中国国内经济发展能够平稳有序进行离不开东南亚地区的保障。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鼓励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毫无疑问的是,东南亚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地区,不管是货物运输还是外资贸易都是需要东南亚地区的稳定作为支撑的,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毒品、人口贩卖等恶性更是需要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通力合作加以整治,这就更需要相互之间的信任与交流。

2.2民间组织活动对人民影响加剧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是与日俱增,包括人们非常关心的环境、人权等问题,非政府组织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在政府之外,东南亚各国的非政府活动有效的开展使得外界与他们的联系日益加深。他们可以被视为是一股第三力量,对国家的政治生态、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甚至凭借着舆论压力,可以与政府分庭抗礼。中国需在这一方面加强措施来发展公共外交,引导舆论走向。

三、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公共外交对策建议

3.1在国家、政府发挥自身实则之外,民间组织更要以身作則

要想实现民族复兴,实现国家形象的正确树立,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也是需要各界力量共同奋斗、努力的,所以这是一个系统过程,不能仅依靠国家政府,非政府组织甚至是个人的力量同样举足轻重,要注意培养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有效的宣传国策,加强树立国家好形象的意识。

3.2加强对外宣传手段,方式多样化

要依靠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需要加强在新媒体的宣传力度,同时,在宣传手段上需要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增加形式,多元化、立体化的宣传通常更为形式有效。培养国外留学生并在期间加大对国家形象的正面宣传,宣传时少刻板的说教给予更多的反馈效果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四、结语

公共外交有助于改善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完善国家形象,中国公共外交也应着力与实现塑造国家正面积极向上的根本上来,这与实现经济援助、文化交流等是相互统一的。

参考文献:

[1] 胡百精;李治.公共外交的语境、内涵与形态的发展[J].国际公关,2009,(2):35.

[2] 唐小松;朱元伟;胡雨平.公共外交在中国的构筑、发展[J].国际关系研究,2016,(2):43-45.

[3] 林锡星;赵文成.试析我国能源运输战略[J]..东南亚研究,2014,(2):48-50.

作者简介:聂汝玉(1992-),女,汉族,籍贯:云南保山,职务:学生,学历:研究生,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东南亚南亚政治。

猜你喜欢
公共外交外交政策东南亚
活捉一只“怪怪虫 ”
公共外交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启示
公共外交视野下琼海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默克尔的“德式”风格外交
美俄聚焦东南亚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美国和平队历史及影响探析
美国《外交政策》:美国错判中国的强大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