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梅 王 洁 钟映茹 孙宇航 胡永国 张大志 任 红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74号 4000102)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4000163)西南大学医院《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编辑部,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400715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纽带,其引用质量可反映作者的科研素养、论文的学术水平和期刊的质量与影响力。参考文献的引用质量包括引用格式(即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内容与格式)、引用内容(即直接或间接引用参考文献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和引证作用(即引用内容的合理性与时效性)3个基本要素[1]。关于参考文献著录内容与格式中存在的问题、著录差错分析及识别方法与防范措施的研究报道较多[2-6]。而引文内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即后2个要素或引用准确性)是论文引证质量的基本保证,是评审论文学术价值的重要方面[7]。虽然引用准确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多为定性的理论性分析[8-11];偶有初步分析,如张菊等[12]报道了2004年5种被引频次较高的中华系列杂志的参考文献引用准确率为62.4%,但她们可能受限于全文获取条件,对部分文献仅核查了摘要,而摘要不可能包含可以引用的所有内容;未对不准确引用情况做进一步细分,也未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因此,笔者在前期研究[13]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中华系列与学报系列高影响力医学杂志论文,依据论文后文献全文核对论文引用处内容,对比分析了96篇论文的1502条引用文献及1821处引用文献的准确引用率和不合理引用情况,以具体数据和实例展示两系列杂志论文的文献引用准确性现状和我国主要的医学科研群体对这两系列杂志的态度,并对作者、编辑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参考文献的引用准确性和论文质量,从而促进期刊影响力的提升。
期刊及论文的选择原则与方法和笔者前期研究成果[3]相同。
对所选的每篇论文后的文献按语种和类型分类统计,重点对文献正文为中、英文期刊文献进行核对。英文期刊文献在PubMed、OVID、BMJ及EBSCO等数据库购买并下载PDF全文、摘要或题录;中文期刊文献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购买并下载PDF全文。阅读文献全文,将论文引用处内容(理论、观点、结论、方法、结果描述、数据等)与文献原文进行核对,判断并记录文献引用正误情况。
引用准确性判断参照文献[13]:当引处内容与文献原文完全相符者为引用准确;不完全相符者为不合理引用,将其分为无关引用(引处内容与文献内容无关)、多引(引处内容与文献内容相关,但文献原文中未见引处的观点、方法、结果描述、数据、结论等)、漏引(所引处句子表达的内容仅一部分见于文献原文,即文献标引所在分句内容未见于文献原文)与错引4种类型,并进一步将错引分为方法(技术路线、材料、公式等错误)、观点(观点、结论的全部或部分错误)、数据(单一数据或区间数据错误)与笔误(名词错误、数据少左侧高位数等)4种情况。若某条文献在论文中多处引用,只要有一处失误则定为不合理引用。
详细记录文献的类型、期刊文献查阅数量、引用准确性与不合理引用情况。基于论文篇数、期刊文献条数和引用处数统计引用准确率和不合理引用率。另外,记录论文第一作者单位的分布情况。
对两系列医学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引用准确率、多种不合理引用率等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中华系列杂志中选出《中华儿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和《中华肝脏病杂志》5种期刊;在医学学报系列杂志中选出《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和《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5种期刊。所选10种期刊均为月刊,选择2014年第6期论文作为样本论文,其中中华系列的前两种期刊分别选择7篇和9篇论文,其他期刊均选择10篇论文。
核查96篇样本论文,除去未标引和重复标引的文献,有效文献为1663条,图书、网络、会议等其他文献共68条, 期刊类文献为1595条,仍占绝对优势(95.91%)。所核查的期刊文献全文共1502条(94.17%),其中中文期刊文献为302条(99.02%),英文期刊文献为1200条(93.02%)。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中、英文期刊文献查找情况
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3篇论文中有2条英文文献分别被标引2次(分别视为多引1次);《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第8篇论文有10条文献未标引,故剔除。
96篇论文中参考文献只有中、英文期刊文献(含摘要)且引用全准确的共8篇(8/96,8.33%),两系列杂志论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8,P>0.5);所查到期刊文献全文证实引用均准确的论文为23篇(23/96,23.96%),两系列杂志论文间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1,P>0.5;表2)。两系列杂志的样本论文中共核查期刊文献全文1502条,引用不合理的文献219条,占14.58%(即引用准确率为85.42%);中华与学报系列样本论文不合理引用率分别为15.13%(108/714)和14.09%(111/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8,P>0.5)。文献共引用1821处,不合理引用率为12.74%(232/1821);中华与学报系列论文的不合理引用率分别为13.28%(117/881)和12.23%(115/940),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4478,P>0.5)。
中华与学报系列杂志论文的中文期刊文献分别核查147条和155条,不合理引用率分别为6.80%和1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7,P>0.1);两系列杂志论文的中文期刊文献分别引用182处和206处,引用准确率分别为94.51%和89.81%,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χ2=2.903,P>0.05)。不合理引用中,均以多引和错引常见,没有无关引用;错引以数据引用错误为主,其次是观点引用错误和笔误(表3)。
表2 基于论文篇数的文献引用准确性分析
注:全准确文献数是指参考文献只有中、英文期刊文献(含摘要)且引用全准确的论文数量。
表3 两系列杂志论文的中文期刊文献引用准确性与不合理引用分析
中华与学报系列论文的英文期刊文献分别核查567条和633条,不合理引用率分别为17.28%和14.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97,P>0.1);两系列杂志论文的英文期刊文献分别引用699处和734处,引用准确率分别为84.69%和87.19%,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χ2=1.857,P>0.1)。不合理引用中,同样以多引和错引为主,这两种引用在中华与学报系列分别占33.64%、48.94%和31.78%、31.91%;无关引用在中华系列的比例(14.95%)高于学报系列(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82,P<0.025)。错引以数据引用错误为主,其次是观点引用错误和笔误(表4)。
表4 两系列论文的英文期刊文献引用准确性与不合理引用分析
进一步对两系列杂志论文的中、英文期刊文献按引用条数和引用处数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系列的中文期刊文献引用准确率明显高于英文期刊文献(引用条数:93.20% vs 82.72%;引用处数:94.51% vs 84.6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89,P<0.005;χ2=12.074,P<0.005);学报系列的中文期刊文献引用准确率略高于英文期刊文献(引用条数:87.74% vs 85.47%;引用处数:89.81% vs 87.1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39,P>0.25;χ2=1.022,P>0.25)。详细的统计结果见表5。
表5 中华系列与学报系列杂志论文的中、英文期刊文献引用准确性与不合理引用比较
对仅获得摘要的48条英文期刊文献(引用53处)进行了分析,引用准确率为45.28%(24/53),远低于全文查阅的准确率85.97%(1232/1433),而与全文中摘要可提供的判断结果(39.42%,565/1433)相近;相关引用为29处(表6和表7)。
表6 英文摘要引用准确性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无论中文期刊文献还是英文期刊文献,单凭摘要只能确定少部分文献引用的正误(正:准确;误:不合理),中文期刊文献的引用准确率为30.41%(118/388),英文期刊文献的引用准确率为39.42%(565/1433);其余大部分需查阅全文。
表7 所引处内容见于文献全文位置的一览
有些文献在一篇论文中多处引用,增加了引用不合理的概率,尤其英文文献的多处引用概率较高(表8)。中华、学报系列杂志论文的中文期刊文献一处引用准确率(94.21%与88.03%)、多处引用准确率(88.46%与86.84%)及两系列杂志论文整体的一处与多处引用准确率(91.18%与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华、学报系列杂志论文的英文期刊文献一处引用准确率(84.18%与87.43%)、多处引用准确率(75.27%与72.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系列论文整体的一处与多处引用准确率(85.92%与7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68,P<0.005)。进一步做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系列与学报系列杂志论文的英文期刊文献一处引用正确率均高于多处引用正确率(分别为84.18% vs 75.27%,χ2=4.316,P<0.005;87.43% vs 72.62%,χ2=12.869,P<0.005),其统计结果见表9。
对多处引用的文献分析显示,中文文献没有完全不合理的引用,而英文文献仅在中华系列杂志论文中发现有极少部分完全不合理引用,占0.71%(4/567)。
表8 文献引用准确性与引用处数的关系
表9 两系列杂志论文的英文期刊文献一处与多处引用正误比较
由表10可以看出,两系列期刊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分布明显不同,中华系列杂志论文第一作者在非教学科研单位(省市级以上医疗单位)比例高于学报系列(23.9% vs 6.0%,χ2=18.758,P<0.005);两系列期刊论文作者单位均没有市级以下医疗单位。进一步分析第一作者单位对引用正误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作者单位性质与96篇论文的引用合理性和有无错误引用无明显关系。但这可能与论文篇数少、每篇论文的文献条数不相等有关。
表10 两系列杂志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分布比较
两系列杂志论文参考文献总体引用准确率较10年前大大提高(85.42% vs 62.40%)[12]。无论按论文篇数、参考文献条数,还是按引用处数统计,两系列的文献引用准确率均较高,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作者对这两系列高影响力期刊同等重视,当然这与样本期刊的作者主要集中于医科大学、科研院所和大学附属医院有关,他们均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科研素养。
两系列的论文篇数引用准确率(23.96%)略高于6年前高影响力中华系列的引用准确率(21.28%),参考文献条数与引用处数的不合理引用率(14.58%、12.74%)与6年前相近(16.37%、13.00%)[13]。而本研究中,中华系列杂志论文的参考文献条数与引用处数的不合理引用率分别为15.13%和13.28%,与2012年相比(16.37%和13.00%),无明显改善[13],这可能与中华系列杂志论文非教学科研单位作者占比较高有关,论文的质量与作者的科研素养和严谨作风密切相关,同时也提示优秀作者的科研成果外流现象已威胁到国内某些顶级刊物的质量。
中华系列论文中文期刊文献的条引用不合理率为6.80%,低于学报系列的12.26%,引用处数的准确率为94.51%,高于学报系列的89.81%;而英文期刊文献在两系列的引用准确率相反。这说明部分高科研素养的作者不够重视中文文献引用,是态度问题;也与中华系列的作者在非教学科研单位的占比较高有关,非教学科研单位作者的科研实力和科研素养相对较低,这是环境氛围和水平问题。Davids等[14]从4种小儿整形外科杂志的20篇论文中选择200条文献进行核对,结果发现,这200条文献的398处引用中引用错误率为38%(152/398);忽略他们的样本数较少这一缺陷,该结果说明,只要作者认真对待,中文期刊的引文质量完全可以优于英文期刊。
在不合理引用中,两系列杂志论文的中文刊均没有无关引用,无论中文刊还是英文刊,均为相关多引占比最高,其次是错引和漏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多引并非属于阅读型引用[15]。在学报系列中文文献的12处多引中,有3处为同一篇论文连续引用该刊的3条文献(《南方医科大学学报》),这不排除期刊自引或作者的非学术性引用可能[8];而刘雪立等[16]研究表明过度自引对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的提升并没有优势。中华系列多引数量为7处,无明显类似引用趋势。漏引可能与作者为显示该研究的先进性故意引而不著有关[9];也可能与编辑有关,如在实际工作中为节约版面删减文献,或据杂志标引要求需将文献标在句末。在英文期刊文献不合理引用中存在无关引用,这可能与作者未查阅原文献直接转引相关[9],也可能与作者英文水平有关[13]。无关引用在中华系列杂志论文中占比为14.95%,高于学报系列的所占比例5.32%,这也印证了作者单位分布和作者水平与文献引用准确性有一定关系。
在不合理引用中,中华与学报系列的错引分别占30.77%(36/117)和30.43%(35/115),均略低于笔者前期的研究结果38.62%[13]。错引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这不仅会以讹传讹误导读者,也是论文本身的重大缺陷[10]。在错引中,以数据引用错误居多,其次是观点引用错误和作者笔误。
数据错误分单一数据与区间数据错误,对区间数据错误,如《中华肝脏病杂志》第1篇的第3条文献,引处为“75%~80%”,而原文相应数据为“76%~80%”。观点错误分全错与部分错误。(1)若观点相反或张冠李戴,则定为全错。此类错误可以细分为:①观点相反,如《中华肝脏病杂志》第10篇论文15条文献引处“高果糖饮食不足以引起肝脏炎症”,而文献原文为“高果糖饮食能引起明显肝脏炎症”;②张冠李戴,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第9篇论文第6条文献的引2处为“引发宫颈癌的HPV主要毒株在辽宁省依次为HPV-16……”,原文并未提及辽宁省和HPV毒株等,该内容见于第7条文献,这需要作者在阅读文献时做好记录,写文章过程中严谨细心才能避免。(2)观点部分错误。如《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第3篇论文的第1条文献,引处为“肺癌居全球癌症死亡首位”,而原文为“40岁以上男性因肺癌死亡在癌症死亡居首位(40岁以前男性第一死亡癌症为白血病)”,注意原文有年龄与性别限制。这些与作者的英语水平有关[13]。此外,常见的笔误有名词概念性错误或数据少左侧高位数,如《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第14篇论文第9条文献引处为“……可减少中年人患肥胖症的风险……”,而原文为“……可减少儿童患肥胖症的风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7篇的15条文献第1处引用为“正常人群CKD患病率为3.4%”,而原文相应数据为“13.4%”,这可能是作者录入失误,或编辑在编排时敲掉了数字“1”,只要作者记录准确并注意核实引文内容、编辑细心,就可以避免这种低级错误。
中文期刊文献一处引用正确率(91.18%)略高于多处引用正确率(87.50%),而英文期刊文献一处引用正确率明显高于多处引用正确率(85.92% vs 74.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显示,中华系列与学报系列杂志论文的英文期刊文献一处引用正确率均高于多处引用正确率(84.18% vs 75.27%;87.43% vs 72.62%)。这说明多处引用增加不合理引用率,作者在多次引用同一条文献时尤其需注意[13]。与前期结果比较,中文期刊文献的多处引用准确率有所提高(前期研究结果为74.51%),而一处引用准确率、英文期刊文献的一处与多处引用准确率基本保持不变[13],这表明文献引用准确率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的样本中出现4条英文期刊文献的多处引用全错(其中一条文献4处引用均错在同一个数据)的情况,这可能与作者的英文阅读水平、记录不准确或直接转引有关。国内一流医学期刊的引用尚存在这类问题,也提醒广大作者、编辑应高度重视文献引用准确性问题。
对仅获得摘要的48条文献进行分析,引用准确率为45.28%,远低于全文查阅的准确率85.97% ,而与全文中摘要可提供的判断结果(39.42%)相近。说明摘要只可起到初筛的作用,要做到准确引用或核查文献,有必要阅读全文[11]。
在文献查阅中,笔者还发现其他一些严重影响引用质量的问题,如重复标引、未标引、翻译失误等现象,前两种现象编辑在编校过程中应尽量发现、修正,至于翻译失误,如《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第2篇论文第12条文献,原文为“缺失率(loss 或lack)为38.6%”,而非引处的“突变率为38.6%”,这与作者英语水平或写作时不够细致有关。
高影响力中华、学报系列杂志的作者主要集中于教学科研单位,他们对这两系列刊物发表论文同等重视,文献引用正确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华系列中文文献引用准确率高于英文,而学报系列中、英文文献引用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作者单位分布不同导致作者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和部分教学科研单位的作者不够重视中文文献的阅读与准确引用等因素有关。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文献,多处引用的不合理引用率均增加,这应该引起学界和业界的高度重视。
针对本研究的统计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作者应查阅拟引用文献的全文并编码,在阅读过程中记录好要引用的内容,杜绝直接转引,以避免无关引用、多引和错引;在写作过程中保留引用内容的文献编码,直到终稿,避免漏引或在调整内容位置时造成文献张冠李戴。在形成终稿前认真核查,最后将文献编码转换为论文的文献序号。(2)编辑应引导、督促作者合理、正确地引用参考文献[17]。编辑在编校过程中注意核查,避免文献漏标或重复标引等低级错误;如遇调版删减文献,可与作者协商,避免漏引;活用或修改一些不合理的编辑规范,如“文献必须标引在句末”,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并不合理,例如,疾病名为对等关系用顿号分隔,而作者的文献可能只标在某一疾病右上角(遵循引用最新文献原则),此时若编辑简单地将文献序号改在句末,明显导致漏引。编辑在工作中应扮演好作者良师益友的角色,从文献题目、摘要,甚至全文去核查、把控文献引用的准确性[11,13,18]。
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包括本研究的准确引用率、各种不合理引用与错误引用数据及实例,将更能激发作者、编辑们的严谨作风和责任心,端正部分作者查阅参考文献的态度,从源头上提升参考文献的引用准确性,提升论文学术质量和期刊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