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彭 宇
现实生活中,党员一般在本地、本单位发挥的作用多,在异地、单位以外发挥的作用少。如何才能发挥党员在本单位、本地以外服务中心、立功创业的的两地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近几年,有的地方开展党员两地报到、两岗服务活动,取得了一些实效,值得各地学习借鉴。所谓“两地报到”是指党员不仅在本单位尽职尽责,还在要户籍所在社区报到,参加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所谓“双岗服务”是指,党员在本单位有一个岗位,在户籍所在地或长期居住地的小区也有一个公益性岗位。社区有问题解决不了,可以找在职党员帮着出主意、想办法。在职党员8小时内正常上班,8小时外奉献社区,这也有利于在职党员收集社情民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是一种双赢之举。
让在职党员担任社区的兼职网格指导员就是一种有益的创举。他们可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兼职网格指导员可以协助社区党组织在网格中建立党小组,形成一个小区或一个地段一个党小组,引领带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网格管理。协助网格长检查、督导网格员的工作开展,规范网格员履职行为,及时发现、杜绝群众身边的形式主义,让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另一方面,每个单位的在职党员都有其所长,并且精通本职工作业务,将他们下沉,可以利用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资源,协助解决基层治理的实际问题,发挥8小时以外的作用。比如,来自建设局、水务公司、环保局的指导员,将重点监督跟进小餐饮无序排污的整治;来自疾控中心、各个医院的,将重点关注网格内的环境卫生状况,还可以为老年人讲解保健知识,提供医疗帮助;来自学校的或从事宣传工作的指导员,将为社区的“一社一品”出谋划策;来自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的,将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
这种“双重管理”模式把分散的在职党员凝聚成一个整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职党员”既是单位人,又是社会人。若一个党员在单位党员意识强,在社会党员意识弱,显然不能算是一名合格党员。破解“8小时外”的监督难题,就是让党员向社区报到,将在职党员的管理从“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经常与社区群众接触,让在职党员能了解群众更多的想法,能更好为群众服务。交流相互的时间多了,也会增进党员与群众的感情,和谐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