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之洋
楚纪良是某高校退休教授,搞耐热材料研究的。他一生追求完美,著作等身,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深受学生和同行的爱戴和尊敬。同时他经济富足,房、车均属上乘,了解他的人无不羡慕有加,他自己也常常踌躇满志。然而只有一件事让他备感遗憾,那就是他的婚姻。
他的老伴儿早在4年前就因病去世,对此他并不特别悲伤——他们两口子感情不和是众人都知道的事,结婚一辈子,打了一辈子。当然,他也不是像微信上流传的那样,“男人四大喜之一”,他还不至于那么浅薄,他和老伴儿没有原则上的冲突,只是性格不合,毕竟在一起生活30年了,多少有些感情。不过,楚教授毕竟才60多岁,他要趁着身体尚好,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度余生。这不,老伴儿刚去世两三个月,他便着手续弦。
因为有与前妻不和的经验教训,他又比较追求完美,故在婚介所或是有人想给他介绍对象的时候,他都提出非常明确的要求:对方必须身体健康,容貌姣好,身材在1米65至1米70之间,且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必须有文化,性格温柔,善解人意;必须能料理家务,做饭懂得营养搭配;必须懂美,衣着打扮应体现美感;待人接物、说话做事必须得体,不能逮着吗说吗,要不卑不亢,应对自如。总之,需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理想中人。他认为,只有找到了这种“真爱”,他这一辈子才活得值,否则太亏了。
他这个条件一出,许多介绍人都打了退堂鼓,道声“难啊”,摇头叹息而去。还别说,也有特别热心的人“知难而进”。有一次,一个亲戚给他介绍了一位中学老师,说所有条件都符合他的要求,然后拉着他们见了面。但此人很快就被楚教授否定了,理由是对方相貌太差,穿衣打扮不懂得审美。这位亲戚还想替对方辩解,楚教授明确地告诉他“以后别什么不三不四的人都领来见我,我很忙”,弄得那位亲戚很尴尬。但这位亲戚也真“锲而不舍”,后来又为他介绍了一位三十多岁的白领“剩女”,所有条件无不具备,楚教授非常满意。然而,谈了几次后,楚教授又向那位亲戚发出了“警告”:以后再介绍,要先了解一下那个人的人品。那位亲戚忙问是怎么回事,楚教授说:“她一上来就要在我的房产登记证上加上她的名字,这不是要图谋我的财产么?我过的桥比她走的路还多,跟我玩儿这个,岂能得逞!”
几年过去了,现在楚教授仍然单身。有人劝他降低些条件,说您要的这种条件,年轻人都不敢想,您这把年纪了怕是不能如愿吧?他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初衷不改,必须坚持那几个“必须”。知情的人背后都纷纷议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他这么找,可能到踹腿的时候也找不到。”
余闻而叹之,遂赋诗曰:
孜孜寻梦有恒心,
八面玲珑万事春。
偌大学识岂不晓,
世间何处有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