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 袁素洁(通讯作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17)
近年来,胃肠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胃肠镜因材质特殊、构造精细、管腔狭小,且部分部件不耐高温、高压等特点,清洗消毒灭菌难度较大,已成为造成医院感染和医源性传播的重要途径[1]。胃肠镜操作时,易损伤黏膜,特别是活检时,因而,胃肠镜的有效消毒和灭菌对于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非常重要[2],所以,对胃肠镜的适当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以预防或控制感染提出了迫切要求[3]。
我院的胃肠镜中心:基础设施、消毒后使用前的胃肠镜、胃肠镜消毒监测情况。
1.2.1 调查量表 采用设计的调查表,对我院的胃肠镜中心设施情况、个人防护以及医院管理监测等方面进行评测。
1.2.2 消毒后胃肠镜 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4],取清洗消毒后胃肠镜,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胃肠镜管路,并全部收集送检。将洗脱液充分混匀,将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却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CFU/件)。将剩余洗脱液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滤膜(0.45μm)的过滤浓缩,将滤膜接种于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当滤膜法不可计数时,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50,(m两平行平板的平均菌落数);当滤膜法可计数时,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ml(CFU/滤膜),(ml滤膜上菌落数)。
表1 胃肠镜室设施基本情况
表2 消毒胃肠镜监测管理情况
表3 胃肠镜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及使用情况
表4 胃肠镜清洗消毒监测结果
表5 胃肠镜监测情况
我院的胃肠镜中心整体消毒水平合格,管理环节有待完善。
我院胃肠镜中心存在以下问题:(1)清洗消毒室和诊室放在一起,没有独立的清洗消毒室。(2)部分胃肠镜需要当天清洗消毒后再使用,所使用的酶洗和消毒剂不能及时更换,易造成酶洗的酶浓度降低,消毒剂有效含量下降。(3)虽然个人防护用品已配备,但胃肠镜中心现场操作人员未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制度,见表3。(4)本次共检测了49支胃肠镜,总合格率为100%。消毒胃肠镜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检查诊断,胃肠镜可能传播的病原体非常多,如:HBV、HCV、HIV等病毒,以及假单胞菌、幽门螺杆菌、肠道细菌等细菌[5]。根据我院调查结果分析影响胃肠镜消毒质量的主要原因有:(1)胃肠镜使用频次高,清洗消毒能力有待提升。(2)胃肠镜中心未按《胃肠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6]要求设置,未设独立的胃肠镜清洗消毒室。(3)繁忙时胃肠镜水洗不及时,或酶洗液未及时更换或浸泡时间不够。
针对我院胃肠镜中心存在的问题,为继续提升医疗机构的胃肠镜的清洗消毒质量,改进措施以下:(1)灭菌胃肠镜的诊疗室环境至少应达到非洁净手术室的要求。(2)增加清洗消毒设备、胃肠镜数量以及配套设施的投入与接诊患者数相适应,设置通风良好的独立清洗消毒室。(3)施行岗位培训,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胃肠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操作规程,不得简化相关过程,冲洗水必须采用合乎标准的流动水,严格按规定执行个人防护。(4)加强胃肠镜的生物学监测,同时落实对新的消毒方法进行检测,将消毒剂有效含量纳入监测范围。条件许可时,开展酶最佳消化浓度、温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提升清洗消毒层次。(5)胃肠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使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初洗时仍需手工操作,因为手工清洗的消毒效果更佳[2]。(6)将胃肠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院质控范畴,制定完善的胃肠镜清洗消毒的规章制度,加强监测。(7)胃肠镜中心设立专人负责清洗消毒质量的监测。(8)使用胃肠镜清洗消毒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时间、就诊者姓名、使用胃肠镜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操作者签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