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
(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 上海 20131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老年COPD患者人数多,病死率高,在当前全世界死因中居第4位[2]。COPD稳定期患者虽然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但患者的肺功能仍呈恶化趋势,因此如何控制稳定期病情和减少急性发作是治疗的重点[3]。冬病夏治贴敷治疗是针对冬季易发生或症状易加重的一些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的疾病一种治疗方法。其治疗理念是炎热的夏季,特别是在三伏天,选择一些大热大辛的中药,在相应的穴位上敷贴,从而达到驱寒治病的目的。我中心近年来采用中药穴位敷贴配合辩证施护来治疗稳定期的老年COPD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中心门诊或住院就诊的老年COPD患者180例,经各项检查后均确诊为COPD稳定期。其中男性111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71.42±5.66)岁,病程5~38年。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于2013年修订的“COPD诊治指南”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 211修订版)[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管理和预防指南中关于COPD稳定期的诊断、分级标准。稳定期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较轻,并维持超过3各月。中医症候诊断准则:按照周仲瑛主编的《中医内科学》(第7版)之肺胀肺肾气虚证诊断标准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将COPD缓解期划分为以肺气虚为主、以脾气虚为主、以肾气虚为主3种证型。纳入标准:患者年龄≥60岁;患者处于稳定期或非急性发作期,连续2年均有发作,且每年发作1次以上;患者符合中医肺胀肺肾气虚的辩证标准;患者或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之情同意书,就诊资料较为完整,有固定联系方式,具有随访可能性。排除标准: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的全身疾病和精神病患者;皮肤有破溃或对本帖有过敏的患者;依从性差,不能保证按本研究方案完成研究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一年内感冒次数及6分钟行走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衡可比。
1.2.1 对照组 予以噻托溴铵粉雾剂(思力华),德国勃林格殷格公司生产,每天一次,每次一吸。
1.2.2 观察组 予以中药三伏帖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雾剂治疗方式同对照组相同。三伏贴药饼采用白芥子、细辛、干姜、吴茱萸、甘遂、肉桂、延胡索按照一定比例研磨成药粉,采用鲜生姜汁将上述药粉调成泥糊状,制作成直径约1cm、厚约0.5cm的药饼,用胶膏固定于穴位上。治疗时间为2015年至2016年的两年中的三伏的第一天,一伏一贴。所有患者在选择双侧肺俞、大杼、定喘、膻中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择配穴:肺气虚选心俞和膏育;脾气虚选脾俞和膈俞,痰多加丰隆;肾气虚选肾俞和关元。每次贴敷时长为2~3h,反应不敏感患者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6h,敏感患者可在出现明显不适时停止敷贴。
1.2.3 疗程 两组患者均以2年1个疗程,1疗程后评定其疗效。
1.3.1 安全性观察 包括一般体检项目;血、尿、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如出现过敏反应,应详细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特征、严重程度,并及时处理。
1.3.2 疗效性观察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指定的中医症状的积分评分标准[5],对喘息、咳嗽、咳痰、胸闷、畏寒、气短及易感冒等症状按照临床轻、中、重三级分别计2、4、6分,无则计0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情况、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一年内感冒次数、6分钟行走距离。
1.3.3 总体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于2013年修订的“COPD诊治指南”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观察期内(敷贴前及敷贴后2年内)感冒次数减少≥50%,喘息、咳嗽、咳痰等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中医症候积分减少≥50%;有效;年度感冒次数减少≥30%,喘息、咳嗽、咳痰等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减轻,中医症候积分减少≥30%;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11%,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9,P=0.008)。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 (n,%)
观察组治疗后,喘息、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和易感冒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咳痰、气短和易感冒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喘息、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和易感冒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注:经t检验,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观察组(n=90) 对照组(n=90)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喘息 3.84±0.45 3.55±0.57a 3.788 0.000 3.79±0.49 3.70±0.34 1.432 0.154咳嗽 3.41±0.90 1.58±0.62a 15.885 0.000 3.48±0.90 3.33±0.88 1.131 0.260咳痰 2.82±0.45 1.79±0.50a 14.526 0.000 2.76±0.49 2.60±0.44 2.305 0.022胸闷 2.72±0.34 2.61±0.18a 2.713 0.008 2.71±0.31 2.66±0.10 1.456 0.148畏寒 1.66±0.44 1.56±0.29 1.800 0.074 1.67±0.46 1.62±0.23 0.922 0.358气短 1.87±0.42 1.54±0.46a 5.026 0.000 1.88±0.39 1.74±0.45 2.230 0.027易感冒 3.15±0.24 2.58±0.22a 16.609 0.000 3.34±0.37 3.07±0.42 4.567 0.000症状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比较 ()
注:经t检验,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生活质量观察组(n=90) 对照组(n=90)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年内感冒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年感冒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数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年内感冒次数及6分钟行走距离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年内感冒次数及6分钟行走距离比较()
组别(n=90)一年内感冒次数(次数/年) 6分钟行走距离(米)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5.81±0.39 3.88±0.84 19.7700.000 256.35±50.50 380.55±17.95 21.9840.000对照组 5.85±0.49 5.05±0.92 7.281 0.000 252.90±56.25 359.85±20.61 16.9370.000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一般体格检查、血、尿、粪三大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均未发现异常。观察组90例患者中有3例在敷贴穴位的皮肤出现小水泡,予以碘伏局部消毒处理,擦涂紫药水后体征消除。对照组90例患者未出现任何不适。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发现,我国COPD的总体患病率为8.2%,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6]。从发病年龄来看,主要以中老年患者为主。COPD在中医上属于“肺胀”、“喘证”范畴,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7]。COPD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脏和肾脏,后期则累及到心脏。本病缓解期便于本虚,分为肺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3种证型。
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是互相关联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因而,人应顺时而生,应时而动,顺应大自然的法则才能适应生存环境。《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圣人夏养阳气,冬养阴气,以从其根。”即要求人应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夏天应生长之气,冬天则应收藏之气。其中蕴含的“治未病”的思想是“冬病夏治”治疗方案的最早的理论来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说明阳气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肺脏功能、主持气化开合、抵御外协侵袭、维持阴阳平衡的功能。COPD最根本的病机就是阳气不足,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冬季易受外邪侵袭而反复发作[8]。因此,利用夏季温度高、阳气充沛的最佳时间,采用温里驱寒和补虚助阳的中药进行穴位服帖治疗,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经过经脉的循行,深入脏腑,直达病变位置,从而驱散机体内阴寒之气,使冬天反复发作的、难以治愈的喘咳性病症,在三伏天得到预防性治疗,从而达到“缓则治其本”以及“治未病”的初衷。
三伏贴属于中药贴敷疗法,关于三伏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三伏贴所选用的中药多在清代张璐的“冷哮方”的基础上稍作改动。白芥子,味辛性温,入肺、胃二经,可温中散寒,利气豁痰,治疗喘咳痰饮、胸肺胀满疼痛。细辛,性味辛温,入心、肺、肾三经,可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祛风散寒,治疗肺寒咳喘病症。甘遂,性味寒苦,有毒性作用,入肺、肾、大肠三经,可泻水逐饮,治疗气逆喘咳。肉桂,性辛、甘、热,入肾、脾、心、肝四经,可驱寒止痛、活血通络、补火助阳,治疗肾虚作喘、腰膝冷痛等肾虚症。延胡索,性温味辛,入肝脾二经,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治疗一身上下诸病痛症。
本次研究发现,通过中药三伏贴治疗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发现,外敷三伏贴比单独使用西药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一年内感冒次数、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同时也为老年COPD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