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海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所谓中心,即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中心是否明确是评判作文好与坏的首要标准。一篇考场作文,如果中心不明,遮遮掩掩,甚至散乱无中心,即使语言再美,内容再精彩,也不可能获得高分。因此,同学们在写中考作文时,一定要做到中心明确,主旨突出。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第一步:审题预设中心。文章中心从何而来?是在写作之初,根据题目要求及素材积累,事先确定下来的。拿到一道作文题目后,首先要审题,这里的“审”,含有反复分析、推究的意思,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我们想通过文章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就会逐渐明晰,中心由此产生。
不妨来看2017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
“向 学习”。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入具体的人名,也可以补入动物名、植物名等。比如我们把题目补为“向一位挑山工学习”,那学什么呢?挑山工坚韧的品质令你印象深刻,就學他的坚韧品质吧。这时候,你的作文中心就已经基本确定,那就是赞扬挑山工的坚韧品质,表达向挑山工学习的决心。有了明确的中心后,后面的写作才会有的放矢。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在审题过程中预设文章中心时,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中心一定要正确,要充满正能量,消极的、错误的立场、观点、情感不能作为文章的中心。比如“向一位挑山工学习”,你就不能去学挑山工的小气,不能去学他的懦弱。二是在预设文章中心时,敏感的话题不要涉及,比如宗教、迷信、早恋等。如果中心思想与这些话题有关,把握不好,就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的结果。三是中心尽量做到唯一,即文章只有一个中心,不要出现多个主题。仍以“向一位挑山工学习”为例,如果你在这篇文章中既赞扬挑山工的优秀品质,又批评他的小气、懦弱,而且这两个方面不分主次,那就让读者难以知道你真正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者自己也会越写越糊涂。“意多文乱”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步:选材紧扣中心。确定了中心后,接下来就要想方设法表现中心,突出主旨,而选材无疑是这一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材料选偏了,就无法服务于中心,中心肯定就难以突出,甚至会跑题。只有文中所有材料都能紧扣中心,文章的主旨才能贯穿全文,得到完美的体现。
请看2017年山东日照中考作文题“最珍贵的财富”,“财富”的含义是丰富的,它不仅仅是指金钱,凡是对人有价值的东西都可称为财富。一位考生经过思考后,决定以“诚信”为题来写这篇文章,把中心定为“人最珍贵的财富是诚信”,并且准备把作文写成一篇议论文;随后他开始选材,拟用三则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第一则事例是一个商人平时诚信经营,深得顾客信赖,生意越做越红火,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靠的是诚信,没有诚信,他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诚信显然是他最宝贵的财富。第二则事例同样与商人有关,一个人开包子店,为了快速发家致富,便偷工减料,结果顾客越来越少,最终关门。他幡然醒悟,诚信才是最重要的。第三个事例还与经商有关,写一个商人乐善好施,深得人们的敬佩,吸引了许多人慕名前来消费。这三则素材,前两个一正一反,证明了中心论点;而第三个讲的是善良,与中心没有关联,如果将此则素材写入文中,那就会冲淡文章的主题。
因此,同学们在选材时,一定要紧扣中心,反复推敲,把那些最能体现中心的素材筛选出来,坚决剔除那些与中心无关的素材。
第三步:行文突出中心。要想让考场作文中心明确,表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表达不到位,再好的立意,再精彩的素材,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前功尽弃。那怎样才能在写作时突出中心呢?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拟题亮出中心。在写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以及半命题作文时,最好能在题目中亮明中心,特别是写议论文,最好就以你的观点作为文章题目,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到主题;二是开头点出中心,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说明文,都可开门见山,用简短的话直接点明主旨;三是反复强调中心,即在行文过程中,在段首或段尾简要重复一下主题,让上下文之间连成一条线,从而让中心更明确;四是结尾概括主题,升华主旨,呼应文首。当然,上述方法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比如2017年山东济宁的材料作文“习惯”,可把题目拟为“成功离不开良好的习惯”,首段写“成功需要奋斗,需要机遇,但更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接着从“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掌握更多的知识”“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获得更多的帮助”等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再以“要想成功,请养成良好习惯”结尾,这样,文章的中心就非常明确。
好了,掌握上述技巧后,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一篇中心明确的好作文。
杨汝迅办法总比困难多
杨汝迅
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困难怎么办?爸爸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办法总比困难多。
爸爸从镇上的工厂下岗后,回家搞种养殖。他租下100多亩土地,一部分种上了水蜜桃、柿子,一部分种上草莓、葡萄,并准备养殖1000只绿壳蛋鸡。树和草莓栽下去了,雏鸡也抱回来了,但本来答应为爸爸提供技术服务的远房表叔因报酬问题,中止了和爸爸的合作。果树需要治虫防病,雏鸡需要防疫,妈妈愁得难以入眠。爸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别急,问题总会解决的。后来,爸爸去向县里的技术部门求助,获得了专家的一对一帮助,再加上爸爸勤奋好学,技术难题很快解决。
转眼间,草莓快要上市了,来联系批发的人寥寥无几,十多亩地的产量,如何销售又成了一个难题。妈妈望着快要成熟的草莓又愁得睡不着觉,爷爷奶奶也长吁短叹。如果草莓卖不掉,折本还是小事,雇左邻右舍做工的工资发不出,以后谁还会来帮你干活?
那几天,爸爸也似乎老了许多,眉头拧得紧紧的。但爸爸并没有慌乱,而是安慰家人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多动动脑筋,或许这销路就打开了。
果不其然,几天后,爸爸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去找他的一位战友,此人在文化局工作,手上有一个名气很大的微信公众号,他来我家草莓地进行了一番“采访”,拍了不少图片,然后发了一篇文章,号召粉丝们来现场采摘,享受农家之乐,帮帮困境中的我们。随后的日子里,每天都有许多人开车来到田头,自己采摘草莓,然后付款买走。大家还对我家的绿壳蛋鸡、桃园、柿子园、葡萄园产生了浓厚兴趣,表示只要质量好,生态环保,今后一定来买,并且介绍更多的人来。奶奶乐得合不拢嘴。
爸爸也笑了,他用微笑告诉我们:困难不可怕,办法总比困难多。
【简评】
本文通过记叙爸爸在创业过程中面对困难,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几个小故事,揭示了“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一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除了素材紧扣主题外,行文过程中,“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一中心更是贯穿题目、开头、结尾以及每个故事中,显得格外鲜明。
一起来对“低头族”说不
盛 泉
“低头族”就是指那些一心低头玩手机,两眼不离手机屏的“手机控”们。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甚至在你的家中就会有几个。
“低头族”们专注于手机世界,看似小事,实则危害非常大。一方面,会使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之中,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工作,影响学习,甚至会把人引入歧途。这方面的例子很多,特别是有些中学生,自控能力差,一旦迷上手机,往往难以自拔,整日精神恍惚,意志消沉。这样的学生,怎能成人、成才?
另一方面,会影响家庭和谐,制造家庭矛盾。比如有一段时间,我爸爸迷上了手机,下班回来什么事也不干,不是刷朋友圈,就是与人聊天,或者打手游,妈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三天两头吵,甚至还动了手。好在我及時向爷爷奶奶通风报信,爸爸被闻讯赶来的爷爷奶奶狠狠教训了一番,还写了检查,家中从此才太平。我还听说过有一户人家,大年三十,全家团聚吃团圆饭,本应气氛活跃,祝福声声,可小辈们都低头玩手机,一声不吭,惹得家中的祖奶奶一肚子不痛快,气得拂袖而去,好好的过年氛围就这样被破坏了。
更为可怕的是,“低头族”不分时间地点一门心思看手机,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弄不好脚下一滑,就会摔一个大跟头,说不定还有性命之忧。网上曾流传着一个视频:一位年轻的妈妈深夜低头玩手机,走着走着就掉进了道路旁边的河流中,结果可想而知,等人们发现时,她已失去了生命。
既然低头玩手机有这么多害处,那我们每个人都应拒做“低头族”才对。让我们一起来对“低头族”说不,首先自己带头不做“低头族”,然后再劝说身边的人不当“低头族”。
但愿“低头族”有一天能销声匿迹!
【简评】
本文主要论述了低头玩手机的害处,呼吁人们拒做“低头族”。作者紧扣这一主题,精选素材,从三个方面论述,并在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倡议,使得文章中心明确,主旨突出,引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