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伟 王伯英 陈彬
(一)市场情况
2018年7月共发行11712款银行理财产品,环比上升1.74%,变动幅度相对较小。其中保本固定型、保本浮动型、非保本型分别占比5.77%、20.50%及73.53%,非保本型产品相比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在期限方面,1~3个月占比最大为38.16%,其次3~6个月占比为33.53%,24个月以上占比最少为0.43%。相较于6月份的发行情况,本月1~3个月产品占比下降,或主要因为央行加大了货币投放力度,短端资金较为充裕。在收益率方面,由于央行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市场资金一直较为充裕,相比上月收益率有所下行,以兴业银行7天期短周期理财产品为例,6月份收益率为5.10%,7月份为4.50%,收益率下行了60个BP(基点)。展望8月,在贸易战及国内经济调结构情况下,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趋势短期难以改变,资金利率水平有望维持低位。
(二)产品推荐
(三)监管动态
2018年7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央行通知”)。整体来看,还是在资管新规的大框架范围内,但进行了部分补充及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宽松。以下介绍主要变动点。
1.理财新规
新规内容有:允许公募产品投资非标,部分定开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降低公募理财销售起点,过渡期可自主安排进度,等等。较前相比,均有所放松。
①过渡期: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投资新资产(新资产不局限于标准化资产),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的整體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新规给予了银行较大自主权,银行可自主决定整改节奏。
②净值管理:银行现金类管理产品可以参照货币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过渡期内,过渡期外还不定)。
③理财产品准入:商业银行发行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由5万元下降至1万元。
④非标投资:银行理财等公募资管产品可以投资上市交易的股票和适当投资非标,只要满足期限匹配、限额管理、信息披露等要求。
2.央行通知
①公募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明确公募资管产品可以投资非标,公募银行理财产品也可以投资非标资产,但需要满足现有的额度规定及期限匹配和集中度要求。
②金融机构发行的老产品可以投资新资产,老产品规模相较于之前不增加,新资产到期日不得晚于2020年年底。
③允许符合条件的封闭式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具体内容如下:一是资管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二是资管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
④非标回表:放松MPA考核,支持银行补充资本等支持非标回表,过渡期后未回表的非标也可妥善处理。
(一)市场情况
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7月份共计发行306款信托产品,已公布产品总规模为265.48亿元,产品数量及规模继续环比下降。具体来看,证券投资类信托发行了55款,贷款类信托发行了35款,权益投资类信托发行了26款,组合投资类信托发行了18款,债权投资类信托发行了7款,股权投资类信托发行了6款,其他投资类信托发行了118款。如图1所示。7月份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7.34%,收益率小幅下行。由于资管新规相关细则的落地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非标投资,预计短期限信托产品或有增加发行的可能。
(二)产品推荐
(1)投资领域方面,对于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推荐信政合作类信托,具体方向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类产品,介绍产品如下:
(2)对于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选择波动性较大的证券投资类、权益投资类信托产品,综合考虑信托公司、产品投向及风控措施,介绍产品如下:
(三)风险提示
2017年以来的严监管政策给市场的流动性带来了一定冲击,部分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资金周转困难,市场出现了多只产品的违约现象。虽然目前由“去杠杆”改为了“稳杠杆”,但打破刚兑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依然没有放松,因此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谨慎选择强担保、流动性好、预期偿债能力强的企业。
疫苗事件催生了社会对孩子健康的担忧,再考虑到孩子特别容易磕磕碰碰,因此综合性的一款产品即为融合了“疫苗+熊孩子”特性的保险,显得性价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