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度:90000000+
夏天热浪来袭,中暑事件时有发生。夏日里如何预防中暑的发生?需要大家对中暑这一症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措施。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中暑的相关知识吧!
1、先兆中暑
病人常常感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存在障碍,体温通常低于37.5摄氏度,在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进入阴凉通风的环境时,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
病人除有先兆症状外,有的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面色苍白,呕吐,皮肤湿冷,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通常休息后体温可在4小时内恢复正常。
3、重症中暑
轻度中暑进一步加重,出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肢体软弱无力,脉细速,体温正常或变化较小,意识模糊或昏厥。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呕吐、面色潮紅、头温40摄氏度以上,体温一般正常,严重者昏迷,引起多脏器损害而死亡。
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凉快通风处;
2、脱去或松开衣服,使患者平卧休息;
3、体温升高者予以物理降温,冷水或酒精擦浴,按摩四肢、躯干,直至皮肤发红,以促使循环血液将体内热量带到体表散出,必要时可在额头、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
4、给患者喝含盐清凉饮料或0.1%~0.3%食盐的凉开水,及人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水等清热解暑药;
5、若病人昏迷不醒,可掐病人的人中穴(位于鼻唇之间中上1/3交界处)和虎口等,促使病人苏醒;
6、出现呕吐的,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1、建议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的工作者,要加强通风降温措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2、合理调整工作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3、外出时宜穿宽松透气性好的浅色衣服,并戴防护眼镜和遮阳帽,随身带上必要的防暑药物。
4、出现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等症状时,应尽快在通风凉快的地方休息,补充水分,如果有明显的恶心、头痛、四肢酸软等症状,早点就医。
5、合理饮食,及时补充水分,饮食以清淡为好。
主持/陈建荣
教授 硕导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院长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诊信息学组、中毒学组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以上观点并不完整。
首先,先兆中暑属于病情较轻的中暑类型,不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故一般不会出现定向力障碍,体温正常或略高,不超过38℃;其次,重症中暑可进一步分型: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此外,解决中暑的关键是快速降温:
1、体外降温,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脱去衣服,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
(1)无虚脱患者,迅速降温的金标准是冷水浸浴或冰水浸浴,将患者身体(除头外)尽可能多地浸入1.7~14.0℃(35~57℉)冷水中,并且不停搅动水,以保持皮肤表面有冷水在头顶部周围放置用湿毛巾包裹的冰块。此法能在20分钟内将体温从43.3℃降至40℃以下;
(2)虚脱者,采用蒸发散热降温,如用15℃冷水反复擦拭皮肤,或用电风扇或空气调节器。体温降至39℃时,停止降温。
2、体内降温,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冷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药物降温,热射病患者,应用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盐药水治疗无效,而且可能有害。迅速降温出现寒战者,生理盐水500ml加氯丙嗪25~50mg静脉输注,应监测血压。
最后,炎热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在11:00~15:00暴露于阳光下太久。中暑患者恢复后,数周内应避免阳光下剧烈活动。
关键词解释 中暑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不良的指征,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