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农开办主任张一波在大红城项目区调研
和林县农开办主任云茂在大红城项目区调研
搞好农田节水对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呼和浩特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坚持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充分利用地表水,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技术,综合运用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等措施,着力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高效节水工作,大幅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的水资源利用率。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因地制宜率先利用地表水灌溉,大力推进大红城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设。项目区位于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南部,距县政府60公里,耕地资源充裕,地表水资源相对比较充足,还有多处山间塘坝,很多塘坝有暗泉补水。但是由于耕地多是丘陵坡地,灌溉的基础条件比较差,水浇地面积不大,只有少量农民自己打的浅水井用于灌溉,灌溉均为土渠大水漫灌。已有的水利工程总量不足、规模偏小,建设标准低;投入不足,配套不完善,导致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灌溉保证率低,不能有效解除旱涝灾害特别是旱灾的威胁,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项目区塘坝蓄水库
和林格尔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的指导帮助下,组织有关乡镇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深入拟建项目区进行实地勘察,并与项目区群众进行座谈,经过反复论证研究,最终选择大红城的新红、苗家二十九号两个行政村的1万亩农田作为和林格尔县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引用山间塘坝水库蓄水灌溉。
按当地土地利用中长期规划,项目区耕地全部为基本农田。项目开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紧张有序地展开。专业测量人员测绘了项目区地形图,有关技术人员搜集了大量基础资料,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又完成了项目的初步设计。为了节约开支,原有设备能利用的尽量利用。在大红城项目区实施地块内,高压线最远800米范围内均可接线,原有水井除3号井需更换变压器外,其余深井泵配备的变压器均可利用,塘坝取水新增4台变压器。
大红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当地可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因为都是坡地梁地因地制宜采用滴灌的灌溉方式,设计亩次灌溉定额20立方米,如果按平均每年灌水4次计算,每年项目区节水约160 万立方米。同时新建农田防护林83.4亩共23166棵;修筑田间作业路21.6公里;新打机电井(配套)12眼,建灌溉井管理房25间、塘坝引水工程13处,推广应用高效节水措施。整个项目实施完成后,种植优质玉米年可增产粮食350万公斤,玉米单价按每公斤1.4元计算,年可增收486.5万元;增加秸杆128万公斤,为农户牲畜舍饲提供了饲草保证。据大红城乡新红村种植大户黄培盛介绍,他流转的2000 亩土地,全部种植有机青贮玉米,因为全是坡地旱地,基本浇不上水,导致过去几年连续亏损。今年农开办大搞农业综合开发,他所在的项目区施工进度很快,同时支持他利用水库水搞滴灌,现在他种的玉米长势喜人,种地成本也降了下来。就人工一项开支,以前浇水雇佣15人,现在只需要2个人,人员工资每人每天150元,浇水季节50天,每天节约2000元,人工工资一项就节约9万元;过去亩产青贮玉米2.5吨,今年预计4.5吨,按每吨400元计算,每亩增收800元。
检查水利设备
项目区玉米长势喜人
和林格尔县农业综合开发办通过配套灌溉设施利用地表水灌溉,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利用率,节约用水,巩固和扩大子节水灌溉面积,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为全市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