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一甲子 风雨兼程六十年
——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建院60周年发展综述

2018-10-18 03:52:10高飞飞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电科院自治区内蒙古

文/高飞飞

电科院代表内蒙古电力公司与ABB签约开展科研合作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也迎来了建院60周年生日。回望来路,电科院改革发展的每一段里程,无不和着时代的节拍,折射出自治区电力工业乃至地方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熠熠光辉。

艰苦创业踏征程(1958-1978)

为适应自治区电力工业发展需要,1958年9月,内蒙古电力工业管理局中心试验所正式成立。成立之初,仅有十几名职工,仪器设备也十分简陋。此后的五年多,中试所数次迁址,两次变更主管单位。老一辈电力技术与科研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狠抓基础、基层、基本功,健全管理机构,有计划充实技术人员和测试设备。期间,自治区多个电力建设工程相继上马,中试所担负起全区电力基本建设调整试验任务,还开展面向生产的试验研究工作,试制了50千伏升压器等各种短缺仪器仪表,成功承办全区电力系统“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成果展览会。

1978年,中试所易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电力试验研究所,企业的生产、科研、管理、组织等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就这样,老一辈电科院人披荆斩棘,开荒拓土,艰苦奋斗,为自治区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了卓著功勋,为电科院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励精图治谋发展(1979-20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电科院的改革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高压试验大厅、电气试验楼、恒温楼先后建成使用,购进一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团队结构日益改善,科研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荣获公司三等奖以上科技成果奖68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电研所牢牢把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主动参与达拉特发电厂、丰镇发电厂、海勃湾发电厂等新建机组的全过程技术监督,全面完成与集团公司签订目标责任状,被评为“95112工程”功臣单位。

1996年,为适应大容量、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高参数、高自动化的电网发展需要,自治区科委、内蒙古电力公司决定将电研所与内蒙古电力调整试验研究所合并,成立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全区电力生产试验研究和电力建设调试研究及有关科研工作。

电科院主动迎接机遇与挑战,努力向着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现代企业方向迈进。建院当年达到内蒙古电力星级企业标准,1999年通过ISO9002认证,2000年被认定为企业技术中心。2001年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电科院成立内蒙古电力技术监督检测中心,代表自治区政府行使电力技术监督职能。到2012年底,全院4个分实验室通过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CMA/CAL认证,累计400项科研成果荣获集团公司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余项,多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文明单位”。

在生产现场为“党员先锋队”授旗

全国劳动模范姚树华(左三)在创新工作室组织科研工作

“大国工匠”孙利强在实验室

改革创新奏华章(2013-2017)

2013年以来,电科院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大力实施科研转向战略,推进企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科研创新与技术服务成为电科院发展的“车之双轮、鸟之两翼”,齐抓并举,齐头并进。

抓生产——“打铁还需自身硬” 持之以恒狠抓资质升级和技术监督与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经政府授权的专业检测检验中心14个,拥有“国家甲级安全评价资质”等各类资质70个。修订《内蒙古电力企业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提升技术监督的权威性和技术服务的含金量,探索优化新能源企业技术监督模式,获评“第八届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新技术推广先进集体”,并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评为AAA级信用企业。

志愿服务活动

成功调试网内首座50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攻克蒙西电网最薄弱网架与最复杂工程的过电压计算难题。圆满完成“局域网和微网对蒙西电网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等重大课题研究。研发新型大容量光伏逆变器,达到国内顶尖水平。国内首创火电厂热力设备金属材料动态腐蚀速度在线监测装置,已在京隆电厂2号机组投入使用。首次超临界机组高中压转子动平衡配重一次成功,解决了振动处理领域公认的难题。抽水蓄能机组涉网性能试验、风电机组建模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创新开展“变压器精确评价”,技术水平达到行业前列,实现电网安全生产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防范的重大转变,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重科研——提升创新软实力 紧密围绕八大学科开展论证与规划,建成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正在筹建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试验研究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入实质性运转,“院士工作站“申报有序推进。

完善科研创新管理体系机制,为科研人员松绑,为科技项目服务。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院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达到50%,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比41%,拥有自治区“草原英才”5人、团队4个。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促成集团公司与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电科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不断深化与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项目、实验室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交流合作。一大批科技人员敢想敢为、勇立潮头、引领创新,形成科研团队建设有序、科技人员心聚力合的良好态势。

职工健身运动

2016年,“专用型在线式工业离子色谱分析测量装置研制”项目获评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集团公司在自治区科技创新最高奖项方面零的突破。2017年,姚树华职工创新工作室获得“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孙利强荣获首届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称号。

强党建——发挥国有企业政治优势 院党委全面实施“五提五促”党建工作思路,延伸打基础,重点抓巩固,深化从严治党。严格党委对重大决策前置研究、全程参与、把关定向的程序,制定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领导班子会议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实施细则》等制度,初步实现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大力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以基层党校为阵地,建设学习讲堂,推进理论学习全覆盖。中心组成员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等主题进行专题研讨,赴延安、乌兰夫故居、自治区廉政教育展厅现场学习,与厦门大学、湖南省委党校、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专题培训班,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让党的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

成功召开电科院第一次党代会,对基层党支部开展连续两年5轮次的“评星定级”工作,激活基层党支部内生动力。各支部积极搭建党员建功新平台,组建“风电低电压穿越试验现场”先锋服务队、“红火焰”“践行者”党员先锋队、“蒙电卫士”党员服务队、“明心志愿服务队”,让党员形象树起来,作用发挥出来。

扎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行清单化明责、痕迹化履责和台账化记责。梳理建立廉政“风险库”,有针对性建章立制,堵塞管理漏洞。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构建覆盖全院各专业的“大监督”体系,常态开展监督检查、整改、再监督,形成闭环。

技术服务现场

育文化——建设幸福企业 倡导 “努力工作、快乐生活”,扎实开展文化育人“凝心工程”。摄影、游泳、足球等文体兴趣协会蓬勃开展,每周有活动,每月有比赛,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成功举办“幸福企业·我爱我家”职工趣味运动会、“科技支撑电网发展,创新引领企业未来”职工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展现了积极向上的团队风貌。

关爱年轻骨干成长成才,在入院三年内的职工中选拔表彰“成长之星”“青春榜样”。组织文明家庭评选,“道德讲堂”每月开讲,影响力和辐射力持续增强。广泛宣传首届“蒙电工匠”“最美蒙电人”先进事迹,树立价值标杆,营造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不忘初心再出发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自治区打造新型清洁能源基地,集团公司推进电网智能化升级,巨幕拉开,灯光闪耀,科技工作者迎来属于自己的绚丽舞台,电科院吸引了各方关注的目光。

面向未来,秉持着“以人为本、技术为先、务实钻研、创新发展”的治企理念,电科院进一步明确企业发展使命定位:致力于打造内蒙古电力技术的研发应用基地、人才高地,成为内蒙古电力系统坚强技术支撑和优质技术服务的可靠提供者。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承继几代电力人拼搏奋斗的光荣传统,凭借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大好来势,怀揣着建设“百年电科院”、创新发展、走向卓越的梦想,电科院人更加坚定执着,阔步前行。■监督

技术监督现场

风电技术

猜你喜欢
电科院自治区内蒙古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9年2期)2020-01-06 03:11:12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伙伴(2019年7期)2019-08-13 06:40:49
可爱的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8年2期)2018-12-03 08:14:06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爱在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4
特别感谢为本刊付出辛勤劳动的审稿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湖南电力(2016年1期)2016-03-12 02:10:54
特别感谢为本刊付出辛勤劳动的审稿专家 (按姓氏拼音排序)
湖南电力(2016年6期)2016-03-11 03:38:05
特别感谢为本刊付出辛勤劳动的审稿专家 (按姓氏拼音排序)
湖南电力(2016年4期)2016-03-11 01:34:44
中国电科院主导的两项行业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