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杨丽
胶质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颅脑肿瘤,以浸润性生长为主要特征。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最为有效的手段。以往实施的传统开颅手术虽可有效切除肿瘤病灶,但此手术方式创伤较大,易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而对其预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预见性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具体的计划和措施,使护理工作更主动。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在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治疗中进行应用,取得理想的疗效,且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82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0.62±5.16)岁;病变部位:额叶23例,颞叶9例,顶叶5例,枕叶2例,额颞叶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40.74±5.19)岁;肿瘤部位:额叶21例,颞叶7例,顶叶6例,枕叶4例,额颞叶3例。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患者术后常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护理相关工作。
1.2.2 观察组
1.2.2.1 预见性心里护理 胶质瘤患者大多都有心理紧张、焦虑的心理,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主动进行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2 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护理 术后严密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时检测患者体温,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发热,高热者及时降温。嘱咐患者使用恢复神经功能的药物,并下床进行肢体运动锻炼。颅内出血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45h特别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身体情况的观察,如出现颅内压显著升高表现,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数(%)]
附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2.1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P<0.05),详见附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满意度100.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0.24%,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附表2。
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患者建立利于疾病治疗和恢复的积极心态,纠正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主动配合治疗和恢复,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低级别胶质瘤的术后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其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