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根,李钦传,韩 宁,董 林
作者单位: 200000,上海市东方医院急诊外科
物联网被看作是信息领域的一次重大发展和变革[1]。它通过信息传感器,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信息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医疗技术服务中。针对目前上海市多发伤救治过程中由于院前院内急救人员分属不同团队,而存在的联合救治多发伤过程中衔接不顺畅的问题[3]。由上海市东方医院提供临床需求、制定急救流程,由信息科技公司进行数学建模和流程实现,开发出一套院前院内急救数字化信息系统,实现了多发伤救治过程中患者信息的全面感知、可靠的数据传输、智能化的远程会诊、高效准确的救治,创新了医疗急救模式,提升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院前院内急救信息平台主要由院前端、院内端和远程管理模块组成,见图1。
图1 院前院内急救信息平台示意
1.1 院前端 院前端通过定位、射频识别、互联网通信和音频视频采集等技术采集和传输救治现场的情况、连续动态的音频及视频资料、患者的实时生命体征、途中的救治措施等。
1.2 院内端 院内端可实时获取院前端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掌握其病情变化、进行实时信息交互和远程救治指导。接诊医师可通过该信息平台获取的伤病员信息做出是否开放绿色通道的决断。
1.3 远程管理模块 远程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存储、显示器等硬件设备及自主设计的应用软件。该模块可对院前及院内端所有数据进行存储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同时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可以丰富创伤数据库。该模块为该信息平台的管理模块。院前、院内移动终端的账号注册及管理均通过该模块实现。
2.1 移动音频、视频的采集,有利于创伤患者伤情现场的直观了解 用于采集多发伤救治现场及救治过程的音频、视频信息,采集的图片及视频不宜过大以方便传输,同时能达到一定清晰度使院内医师能够获得足够清晰图像信息。可以使院内急诊医师及时掌握现场情况,为院内急救医师提供现场音频、图像及视频信息;分析出多发伤患者的致伤方式,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2.2 安装有自主设计院前院内信息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有利于实时信息交互 院前端智能移动设备通过蓝牙与移动视频和音频采集设备、无线监护仪、无线输液泵等实现信息交互;同时院前智能移动终端将收集与接收的数据通过互联网实现与院内移动终端的对接。院内急诊医师可通过院内智能移动终端获取院前急救过程中实时的音频、视频、伤病员的处置措施等信息,并可运用该设备与院前救护人员进行对话,了解病情和事故属于群发性还是单发性、伤员的受伤机制、伤情严重程度等信息并指导远程救护。
2.3 无线监护仪、输液泵,有利于远程病情指征监测 无线设备为经过自主改造过的设备,可采集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输液信息按照特定的通讯协议将其传输至院前移动终端,院前移动终端通过网络传输至院内移动终端,院内医师可以获取待接收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信息及救治过程的用药信息,可以实现救护对象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采集和传输,使院内接诊医师动态了解患者的伤情变化。
2.4 系统时钟、定位设备,有利于远程救治的实现 目前该平台的系统时钟、定位均采用智能移动终端的自带功能,有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校对,时钟统一采用东八区时间。院内高资质专家可以通过该平台为院前医师提供远程医疗支援,将院内急救的功能延伸至救护车的同时,帮助突破院前抢救在人员和设备上的局限性。此外,院前急救信息系统的使用,使得院前抢救的介入提前,除时间上获得优势外,也使创伤处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得到提高。
2.5 信息存储、提取和管理,有利于病例交接的电子化和丰富创伤数据库 可存储该系统运用过程中所有数据,包括音频、图像、时间信息、位置信息、文档等;可将所有信息归类存储,方便调阅;可自动对关键信息予以提取并自动统计。院前院内急救信息系统软件内置一套完整的创伤评分软件,使用的医师可以按照提示对创伤患者进行创伤评分。当患者到达医院后,患者基本信息、创伤评分结果、基本生命体征等数据会自动填充,使用医师只需对自动生成的交接班记录做出修改即可,从而大大简化了交接班流程。在应用院前院内急救信息系统过程中远程管理模块可对救治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存储、分类,可以为患者后续院内抢救时提供追溯参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供进行疾病谱研究的数据基础,为区域内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区域急救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多发伤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救治关键在于规范化的早期、专业及联合救治[4]。早期处理主要是在院前急救阶段。院前急救的发展使得创伤患者的救治结局得到改善[5]。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急救工作模式效率低,存在抢救不及时、抢救措施不规范、信息传递不畅等多种弊端[6]。在联合救治多发伤过程中衔接容易出现问题,难以达到多发伤的一体化救治。上海市东方医院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的院前院内急救信息平台用于救治多发伤,可以将院前救护现场音频、视频、患者生命体征和药物治疗实时传输至院内,实现院前院内急救无缝衔接及救治流程优化。此外运用该平台救治多发伤丰富了创伤数据库,可为多发伤救治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物联网作为近年来的新兴事物,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同样的也对医疗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7]。我国计划到2020年,在医疗领域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用以推进物联网集成创新和规模应用,并支持物联网与医疗领域深度融合[8]。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地区开始尝试将物联网应用于急救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9]。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信息化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工作并不断地完善[10]。尽管物联网运用于临床,但仍需面对诸多存在缺点,如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基础能力薄弱、缺乏大规模示范应用、物联网平台发展处于初期、物联网生态操作系统环节不完善等[11-13],但是该系统的研发应用为物联网应用于多发伤救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