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供稿
用智慧让深奥的科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用幽默让枯燥的科学原理变得生动有趣。日前,2018“谁是王牌诠释者”复赛举行,复赛分为学生组和成人组,围绕“航空航天”“航海航运”“健康医疗”“创新科技”“传统技艺”和“世间万象”六个主题,通过脱口秀、舞台剧、相声小品、实验、游戏、歌舞等多种形式进行科学诠释。最终,4组学生组选手和8组成人组选手入围今年“谁是王牌诠释者”决赛。
今年,“谁是王牌诠释者”赛事自创立5年以来第一次推出学生专场。与往届比赛相比,学生组复赛充满了更多欢笑。与来自专业科技场馆、科研院所的科班“诠释者”相比,青少年的选题、表演更有趣味,甚至更大胆。如同青少年选手曾子通、杨卓然小朋友前一秒一本正经为你讲“放屁那些事”,后一秒就嘻嘻哈哈玩闹起自己制作的“空气大炮”。
今年比赛中,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舞台上。屠逸鸣小朋友曾在2016年“谁是王牌诠释者”决赛中崭露头角,今年,他又带来最新作品《防水喷雾真防水吗》。来自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的刘子忞小朋友更是上海青少年科技圈的小明星——2017年上海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意一等奖,小小的年纪他获得的荣誉称号已经数不胜数,为比赛打造的脱口秀节目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也正是几年里目睹了这些青少年对科学的痴迷,“谁是王牌诠释者”赛事今年特设学生专场,并在比赛之前开设辅导课程帮助科学“小粉丝”提升科学诠释的能力。
虽然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评委们却一点不含糊。主办方除了邀请东方卫视制作中心副总经理王缅来评判选手的节目编排和表演技巧外,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和中国科学院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上海组委会主任关大勇在科学性上也极为严格。但凡选手在演示过程没有讲清科学原理,几位评委在点评中必定“刨根问底”。评委们表示:“我们并不是故意刁难小选手,只是希望小选手能真正懂科学,爱科学。”
比赛中有一段小插曲,黄浦区瞿溪路小学的两位小选手在表演节目“探雷小能手”时,自制的机器人突发故障,小选手们不紧不慢地在台上修着机器人,台下的评委默默地等了10分钟。虽然最终机器人没能修好,表演时间也超时,但评委们却给予了小选手足够的鼓励。评委告诉小选手:“做科学研究需要这种不急不躁的耐心,你们很棒。”
确实,我们应该用宽容的眼光看待孩子们,或许在宽容中,孩子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能得以提升和张扬;或许在宽容中,能培养出许多个性鲜明的孩子。科学的未来终究要交给这些“预备军”手中。
所谓“科学诠释者”,就是能用各种方法把复杂难懂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现象解释给大众的科学传播者。成人组的比赛,评委们就是以此为标准评判选手的成绩。经过赛前的专业培训,选手们的演示水平已突飞猛进,一个个作品成熟而完整,但在科学诠释方面让评委挑了很多“刺”。
选手作品《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在艺术上堪称一出完美的舞台剧,但在科学性方面相对较弱。评委李辉直言:“科学诠释者不仅仅是表演,更需要在表演中突出‘科学’。科学诠释是丰富科学传播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目的就是推动科学传播多元化,让科学流行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科学普及‘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作品《热锅上的嫲嫲》用拟人化的表演形式讲述变色龙宝宝发烧让变色龙妈妈束手无措,幸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转危为安的故事。在故事的叙述中穿插小儿发烧就诊和救治的相关知识。比如,小于三个月的宝宝体温超过38℃时需要去医院就诊,而大于三个月的宝宝体温超过40℃时才需要去医院就诊……身为妈妈的SMG节目主持人贝倩妮对于节目的知识性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身边许多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发烧,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医院送,或盲目吃退烧药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李辉却给节目挑了“刺”,他表示,变色龙是冷血动物不会发烧,作为诠释者在科学性上需要严谨,以免误导公众。
作品《众里寻他千百度,好药就在药师心坎处》从药剂师的角度解释了几个公众关心的问题:“中药好还是西药好?”“进口药一定比国产药好吗?”等等。评委给出的建议是,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强化作品内容,目前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出的话题就是社会热点,和参赛作品正好契合。贝倩妮表示:“社会热点事件是开展科普活动的最好时机,科普工作一定要与社会热点事件结合,这既能显著提升科普活动的公众关注度,同时还能使科普知识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谁是王牌诠释者”是上海市科协和东方网共同主办的一项集实践、竞赛和展示于一体的主题赛事活动。2018年是该赛事的第五届,随着赛事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今年有来自长三角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选手慕名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