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模式下的构建研究

2018-10-17 04:41孙秀清尹延永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构建研究法规教育

孙秀清 尹延永

摘要:在我国“终身学习”理念由来已久,且已经融入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由此可见终身教育理念在我国已根深蒂固。在二十世纪60至70年代间,终身教育这一观念被正式提出,且工业和城镇也在迅速发展,由此可见,教育至关重要,其对人民素养、收入差距、人口流动、社会稳定影响都很大。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教育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生产投资行为,因此也可以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计算去成本和效益。可是,对于决策者来说实现各地区内发展全面权衡和检查,包括社会、经济、教育,寻找缺陷并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以成为其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数理量化方式的指标和指标体系来对事物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向进行评价,在本文中通过这一方式的引进,进而探讨存在于教育投入指标体系与法规发展中的作用和弊端。

关键词:教育;法规;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2-0420-02

中国自1949年建国,后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教育事业的推进效果显著,成效突出。文盲现象已经不存在于现今的青年中了,学前教育也在逐步向农村普及,在教育上更加的科学和规范;在教育法规和投入的指标体系上也加大了改进力度,对平衡推进义务教育的投入指标体系力度加大,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素质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快速普及;将企业和各个行业的力量推动起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大量培育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人才;突破35.8%的高等教育普及率,显现出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要求和指标体系也越来越高,本文就如何在新的教育投入体系中体现出教育法规的重要性做出研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发展

事物由点到面逐渐扩大,从简至繁逐渐深入,由低到高逐渐推进的过程即为发展。教育的指标体系的发展不但是指数量的改变,同时也有结构的改变和创新,从而实现质量的提高。教育发展包括多方面,如提高教育理论、增加教育资本、完善教育结构建设、健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师资力量等。

(二)指标体系

总体目标数量和方法的体现即为指标,其组成部分有两个名称和数量,显现出事物标准性的质和量。通过体现不同的总体内容,将其分为数量和质量两种指标;通过不同的计量数值单位,指标又可以分成实物和价值两种;通过体现社会经济现象范围的区别,可将指标分成单项和综合两种;通过指标的管理成效,可以分成计划、实际两种;通过指标的参与考核情况,可以分成考核和非考核两种。在社会中事物不是固定的,其指标性质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在对其进行指标分类时要展现出其所有的特性,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将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合来产生全新的体系,这一体系就是指标体系。

二、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和理论基础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

主体在冲突和矛盾下根据其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在价值和心理上所体现的立场和倾向,即为价值取向。通过将学者进行分类,分别将其归为终极或目标取向。每个人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教育中非常强调的,其不受高低贵贱,男女种族、身体素质等的影响;在本质上,教育不只是增加受教育的数量和扩大其影响的范围,也要注重提升受教育者的知识吸收、技能掌握,同时还包括培养品德、增强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所以,在建立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时要以接纳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等为基础。

(二)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学习型社会理论首先由芝加哥大学前校长罗伯特·哈钦斯提出。20世纪中叶,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明确提出,法国学者埃德加·富尔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就是在后来全球继续教育发展进程中极具战略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章——《学会生存》。文中指出,人类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并着重突出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理念。

在制度的监督下使社会形成终身学习形态,即为学习型社会,其制度包括分担教育成本、保护人民受教育权利、壮大师资力量和确保教育质量等,普及全民终身学习是它的主要特点。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如同其的横纵坐标,通过坐标来体现出在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中两者的必然关联。

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学习型社会理论来作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支撑,可以对其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透视,设立反映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和信息媒介平台等相关内容的指标,故学习型社会理论为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模式分析

地域不同而导致中国的教育事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无法制定符合全国各地区教育发展的全国性统一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并进行全面分析,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出可行性方案。

设定标准原则。确立县级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标准的原则:一是评价标准要能够有效开展工作;其次,评估标准应该得到人们的认可。第三,评估标准应该基于法律数据。

设定标准。选择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标准可以有四种形式,第一种:各指标平衡系数,但不能超出评价标准才可以;第二种:各评价指标的综合均衡系数;第三种,三个核心考核标准,同时还可以包含各指标的综合均衡系数。第四种,不能超出规定上限的综合平衡系数,而且各系数要达标。

标准分析。第一步,制定模拟标准。从现有的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教育目标和我国各县级区域近三年教育发展的变化出发,分别制定高中低三种不同的评估标准,此标准要以我国教育发展的實际情况为前提,在实际的统计数据基础上进行制定。第二步,开展模拟测算。结合上段提出的四种评估形式,对我国各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依据高中低三个标准来进行模拟测算,用以判断是否达标和达标结果。第三步,进行实地调研。此次研究从我国中、东、西三个方位各选择了一个省份,以“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为主题开展调研。第四步,确定评估标准。我国各县级区域小学、初中均衡发展的评估标准分别为:不高于0.65,不高于0.55。

教育发展要想达到均衡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仅需要我们建立适当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更需要在发展中寻求创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制定符合区域教育的政策体系。

四、促进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制定教学计划中使教育内部监管机制得以完善,对学生进行考察、访问和入学考核来对其学习上的需求和目标进行了解,从而在课程和教学计划的设定上更有针对性,且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计划;继续教育的课程要在考核上更加丰富,将考核内容多元化,如添加情景虚拟、实践演练等,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为使教育办学的质量能够提高,从而创建了教育质量外部监控机制,处在同一学习层次的学生政府组织其进行比赛,其中包括知识方面和技能方面,且机构培养的学生也要进行职业技能考核,根据学生的考核通过率来判断教育机构的成果,赏罚分明,成绩太差的将予以取消国家教育补贴资格。并且,吸引企业关注、借助社会舆论等,从质量上对教育服务起到监督作用。

(二)各级政府通过立法保障受教育者的学习权益

各级政府应该切实履行自身职能,通过立法保障教育经费来源,保障教育办学的规范性,并对学习者教育学习时间、学习权益进行立法规制,并制定面向弱势群体的资助政策,以保障社会各阶层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权益不受侵害。

(三)完善教育法规,优化教育投入指标体系

法律的稳定性、普遍性和统一性,让他在本身上就产生了经济影响、教育投入指标体系价值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优势,作为教育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力量,可以为教育投入指标体系设计提供稳定、强制的法律法规保障。用法治手段解决教育指标投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用法律制度的严格性,才能改变教育投入指标体系中容易出现的随意性,使教育投入指标体系的投入规范化、法治化,从而提高有效性。

五、结语

文中对相关的教育发展指标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对各个教育发展指标的优劣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指出相关法律的提议,与现今中国教育发展现状相结合,对构建教育以及法规等发展指标体系在各个层面的实验进行分析,在其价值取向从全纳教育、包容性增长、可持續发展理念为起点,体系建设的分析以学习型社会理论为基础,对基本的教育法规和投入体系建设原则进行深入的论述,在此也希望我国的教育体系会不断的完善,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构建研究法规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