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 岑国桢
本文以《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量表》为工具,对上海某高职院校学生65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把握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人口分类变量上的差异,试图探讨提升旅游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职业自我效能是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Hackett和Betz运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研究职业领域中的问题。职业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和职业有关的任务和活动所具有的信念。本文以上海某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自我效能感进行测量与分析,以此把握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人口分类变量上的差异,并试图探讨提升旅游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被试及实施程序
以上海某高职院校学生做被试,采取随机分层取样方法,共发放问卷660份,回收问卷660份,有效问卷651份,有效率为98.6%。其中,男生被试者为152人,占23.3%,女生被试者为499人,占76.7%,平均年龄为18.98±1.03岁。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李亚真编制的《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共有15题,含10题反向计分题,按五级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对应评分1~5。量表分为四个因子:信心程度、难度知觉、克服阻碍效能、结果预期。四个因子能解释总变异的52.649%,且它们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在信度分析上,经检验总量标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3。
(三)资料处理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旅游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状况,对职业自我效能及其4个因子,即信心程度、难度知觉、克服阻碍效能、结果预期四大维度的反应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并对这些结果在不同性别、年级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此了解旅游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状况。回收问卷后,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输入计算机。统计工具采用SPSS 18.0。
二、结果与分析
(一)被试在职业自我效能问卷上反应结果
被试职业自我效能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表明,4个因子平均分范围在2.58~3.49,标准差的值范围在0.50~0.99。按照均分高低排列依次是信心程度、克服阻礙、结果预期、难度知觉。
(二)男、女被试在职业自我效能问卷上反应结果
不同性别的被试在职业自我效能问卷及其4种因子上的均分、标准差及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
表2表明:男、女被试在职业自我效能问卷总分及难度知觉和克服阻碍因子上的均分差异显著,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三)不同年级被试在职业自我效能问卷上反应结果
不同年级的被试在职业自我效能问卷及其4个因子上平均分、标准差以及差异检验结果,见表3。
表3表明:不同年级的被试在职业自我效能问卷总分上差异不显著,但在难度知觉和结果预期上差异显著。事后检验发现,在难度知觉和结果预期上,大三被试显著得分高于大二被试,大二被试得分显著高于大一被试。
(四)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被试在职业自我效能问卷上反应结果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被试在职业自我效能问卷及其4因子上的均分、标准差以及差异检验结果见表4。
三、讨论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旅游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及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上的差异。
(一)职业自我效能总体状况分析
在对旅游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各因子得分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旅游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平均分为3.18,呈中等水平。4个因子平均分范围在2.58~3.49,标准差的值范围在0.50~0.99。按照均分高低排列依次是信心程度、克服阻碍、结果预期、难度知觉。这说明高职生对未来的就业问题信心不足。
(二)不同性别旅游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状况分析
男、女被试在职业自我效能问卷总分及难度知觉和克服阻碍因子上的均分差异显著,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与旅游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有关,像旅游管理和会展等偏文科的专业,需要很强的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女生比男生更擅长。
(三)不同年级类型的旅游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状况分析
不同年级的被试在职业自我效能问卷总分上差异不显著,但在难度知觉和结果预期上差异显著。事后检验发现,在难度知觉和结果预期上,大三被试显著得分高于大二被试,大二被试得分显著高于大一被试。即年级越高,旅游高职院校的学生难度知觉和结果预期水平越高。刚入学的高职一年级的新生刚踏入高职院校,还不是很清楚阻碍自己发展的现实问题,所以,难度知觉和结果预期水平较低。升入大二,入学一年多的时间,学到了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他们的难度知觉和结果预期水平有了提高。三年级的高职生则经过了二年多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的技能,有一部分高职生还经历过实习,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有一定的把握。所以,难度知觉和结果预期水平显著高于一、二年级的学生。
(四)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旅游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状况分析
在职业自我效能4个维度以及总分上,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被试无任何差异。
(五)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自我效能建议
首先,将职业辅导课程纳入高职生的必修课。职业辅导课程应从大一入学开始,每个年级都有其特定的内容。通过职业辅导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自信心。例如,大一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测试,对自己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有充分了解,这样才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另外,根据每个阶段不同,设立合理小的目标,这种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采取有效的反馈方式的方法,能够直接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水平。
其次,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在开展普及性的职业辅导时,要注意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辅导,可以对某些同质性群体(如贫困生群体,职业自我效能水平低下群体)进行个性化辅导,也可以通过团体咨询,对一个班或一个系的学生进行职业效能团体辅导。因为有着同样的问题,同质性群体的职业规划指导效果更好。
再次,注重社会支持,主要是来自父母以及朋辈的支持。研究表明,父母在职业方面所提供的支持会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增强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在与同年级同学、其他专业朋友的互动和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被认可、尊重及支持,能得到切实的帮助和建议,减少专业学习中的阻力与挫折,有助于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由此可见,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均能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职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因此,在就业指导方面,还应该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有所了解,创造良好的朋辈环境,帮助学生就业。
最后,加强职业实战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自我效能。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机会,使其在活动中树立增强对职业岗位的信心。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假期或者双休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通过实践,让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提升职业情境中困难的解决能力,从而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
(作者单位:1.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休闲学院;
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