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民俗文化的推广研究

2018-10-17 05:17吴志明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凉山州彝族民俗文化

吴志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越来越受到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一方面,这是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下去的一个途径;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的开发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当然,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开发也是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方式。一直以来,由于位置、环境、历史等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近年来,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成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途径。

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广能够极大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四川省凉山州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广问题一直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当然,如何进行凉山州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广也成为了当地人民关注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将围绕凉山州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广问题展开讨论。

一、凉山州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推广的现状

(一)交通不便

凉山州地处四川大山深处,海拔高,交通发展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另外,大凉山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对交通的发展不够重视,因此当地的交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大凉山地区的交通问题是限制当地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推广的限制条件之一,这就导致了当地的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广受到阻碍。只有政府更加重视凉山州民族地区交通状况的改善,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凉山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广,推动大凉山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够

为了推动凉山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凉山州民族地区政府更多地把重心放在了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上,忽视了凉山州民族地区旅游的开发,当地的民俗文化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其中就包括了凉山州民族地区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不够,宣传力度也不大,导致当地的旅游开发的效率低下。随着商业化的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凉山州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可能会导致旅游资源的浪费和民俗文化的失传。为了促进凉山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了传承凉山州民族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凉山州民族地区政府必须要重视当地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广。

(三)信息更新慢

由于凉山州民族地区地理位置的限制,对于现代多媒体的引入也不够,导致凉山州民族地区在进行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广时,宣传手段受到极大限制,其知名度也仅限于周边地区,在全国范围和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不大,了解凉山州民族地区的人很少。同时,当今社会的产品更新换代快,凉山州民族地区网络发展受限,无法及时了解到其他地区的需求,导致凉山州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广受到了一定影响。

(四)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凉山州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决定了在凉山州民族地区在进行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广时,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另外,除了凉山州民族地区的交通设施不够完善外,当地的酒店设施和服务也存在一定问题。当地的很多人受教育程度不高,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所以在接待外来游客时的服务态度还有待改善;当然,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也可能导致与游客沟通有困难。另外,凉山州民族地区周边的公共照明条件差,导致游客在夜晚时出行不便,只能在黑夜中行走,安全系数低。

二、凉山州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推广的优势

(一)凉山州特有的资源

凉山州是一座地貌复杂的城市,高山、丘陵、平原等各种地貌应有尽有,总体来说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因而它拥有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凉山州大部分地区气候不够分明,但它却拥有着极其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光热和降水资源。金沙江、大渡河、泸沽湖等众多河流湖泊在凉山州活跃着,再加上丰富的降水量,凉山州地区的水力资源让这个城市有了“水能资源王国”的美称。

(二)独特的民俗文化

除了这些地理环境上的特点之外,凉山州还是四川省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城市,尤其以彝族人数最多,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这种人口分布状况使得凉山州的民俗文化甚是丰富,笔者介绍几种较为突出的特色文化习俗。

1.火把节。火把节的存在对于彝族人民来说意义非凡,不光是对凉山州彝族地区,它对所有的彝族地区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古时候,人们又把火把节称为“星回节”,传说它起源于古代人民对火的崇拜,希望能用火把害虫驱跑,从而达到保护庄稼的目的。彝族人民在农历6月24日这一天,会在寨子里竖立由干松木和松明子辫扎而成的大火把,每户人家门前则竖小火把。到了晚上,人们把火把点燃,整个寨子里都明亮起来,年轻的男女在大火把周围唱歌跳舞,畅玩整夜。火把节期间,会有许多诸如射箭、摔跤等娱乐活动,还会开设集市,人们都处于一片欢声笑语之中,非常热闹。

2.婚嫁习俗。凉山彝族的婚嫁习俗发展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对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来说都是重要的资料,随着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它已经形成了一套本民族独有的婚嫁习俗。彝族婚礼有一种很多人很难理解的习俗,新娘在婚前半个月的时候就要节食,婚礼前一周只能每天吃一个鸡蛋和喝一碗水,到了婚礼那天则完全要禁食禁水,这对新娘来说实在是一种煎熬。到了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最热闹的仪式则是泼水,女方的姑娘们会在男方接亲的小伙子们的必经路线沿途准备好充足的水,一看到接亲队伍到来后,便一个个活力四射地用各种工具向接亲队伍泼水,场面十分热闹,旁观者看得非常开心。

3.音乐。说起彝族音乐,不得不简单介绍一下“毕摩音乐”。“毕摩”是由彝语音译而来的一个名词,“毕”的意思是“念经”,“摩”则是指“有知识的长者”,“毕摩”在彝族有着重要的地位,通俗点说就是类似于古代少数民族“祭司”一般的存在。毕摩在举办任何仪式时都会使用一种彝语叫做“切克”的工具,再加上该民族独特的唱腔与调式——即“毕摩音乐”,作为彝族的宗教音乐,它在彝族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毕摩音乐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趣的文化传播手段。除了毕摩音乐之外,彝族的口弦也值得一谈,它是凉山彝族分布最广泛的一種乐器,笔者曾经在观看法制频道时看过一部特别有意思的普法栏目剧——《听见凉山》,这部剧里有一首叫做《口弦》的插曲一度让笔者很着迷,当时不清楚为什么要以“口弦”作为题目,作为歌曲的意象,直到了解到口弦对凉山彝族人民的影响之深后,才明白口弦是他们民族的精神粮食。

4.服饰。由于彝族的分支较多,不同地区的彝族服饰多少有所不同,在凉山州彝族聚居区,人们的服饰通常有特别鲜艳的色彩,并且大多用银制品和刺绣饰品来做装饰,头上顶着各式各样的帽子,最具特色的一点是人们长年累月都穿着查尔瓦。

(三)原始的民俗文化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凉山州民族地区的人民生活并没有受到外界的太大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凉山州民族地区的民风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很多人们心情的放松。当前,很多人为了缓解压力,会倾向于选择类似凉山州民族地区这样的旅游景点去游玩。

三、促进凉山州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推广的措施

(一)加强凉山州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要重视凉山州民族地区的交通发展,这包括改善与外界的交通条件和完善内部交通网。要改善与外界的交通条件就必须先与周边地区建立交通网络体系,合理利用周边的交通条件,促进凉山州民族地区的发展。完善凉山州民族地区的内部交通网,就要重视当地特别是旅游景点的道路建设,利用交通将凉山州民族地区分散的景点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更好地为游客规划旅游路线,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完善景点内部的接待设施。食宿问题是游客考虑的重点之一,发展凉山州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必须要重视游客的食宿问题,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特色食物。当然,要进一步完善当地的酒店配套设施,提高酒店的接待能力。

第三,完善景点内部的照明设施。很多游客喜欢在夜晚去游览部分旅游景点,完善景点内的照明设施有利于游客在夜晚出行,也有利于安全系数的提高。

第四,提高当地人的文化素质。当地人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能够给游客带来很好的印象,便于更好地与游客进行沟通,进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融合民族文化,确立特色旅游标志

近些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状态,相关部门开发的旅游区越来越多,若要使凉山州彝族地区能够在众多旅游区中脱颖而出,首当其冲就是要确立一个专属于凉山州的特色旅游标志。由于凉山州有着大量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当地政府在对旅游业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将凉山州彝族的特色习俗风情与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做到综合开发,既能让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怡人的景色得到体现,又能够使凉山州彝族充满特色的文化有所传承。在将民族文化融合到旅游业中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制作诸如编织品、石制品、雕塑品等具有彝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比如版画、索玛石等。游客自己留作纪念会很有意义,用来送人也不会觉得尴尬。

第二,让游客亲身体验当地的特色民族风俗和节日。比如,很有名的火把节,不一定非得在特定的时候才举办,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专门用来为旅游者提供火把节的体验机会。大家一起围着火把唱歌,跳舞,吹口弦,还可以参与各种娱乐活动,致力于使游客融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对当地特色文化产生真切的感受。

第三,对于很多游客来说,参观风景只是旅游的一部分,当地特色的食物对他们来说同样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凉山彝族地区可以制作一些特色的食物,以便于吸引游客。例如,当地彝族的风味食品——苦荞粑粑,彝族人民在祭祀、婚嫁、待客宴席等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中都少不了这道食品。与其他地区的粑粑不同,凉山州彝族地区的苦荞粑粑需要用子母灰(即火灰)烧制而成,并且蘸冬蜂蜜进餐才能尝到那种独特的味道,使人吃了之后口齿留香。

第四,除了这些自然和人文景观之外,凉山地区还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毛主席在凉山州皎平渡口领导红军们渡了江,完全摆脱了十万大军的追捕,使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得以实施;还有著名的“彝海结盟”,笔者曾经观看过根据这个史实制作出来的一部影片,红军在长征时经过了凉山州冕宁彝族地区,被当地群众给围堵住了,后来刘伯承将军与彝族沽基家支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帮助他们在当地组织了红军队伍,还赠送了一些枪支弹药给他们,和平的解决了问题,使红军得以顺利通过凉山州彝族地区,多年后此地建立了“彝海联盟纪念碑”……这些红色旅游区对游客们也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他们可以通过参观这些景点对革命精神产生一定的感触,在旅游的同时还能获得精神感悟。

(三)加大宣传力度

笔者曾做过一些小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听到“凉山”时第一反应就是“穷”,以及“偏远”,他们对“凉山”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想不到那样一个穷困闭塞的地区会有什么值得去旅游的景点,因此,打开凉山州地区旅游业的知名度迫在眉睫。网络发展的速度在现今社会变得越来越快,政府部门首先要起到一个带头作用,联合受益单位一起制作该地区的旅游景色专题片,然后在电视节目和网络平台上播出,利用网络媒体对凉山州旅游业进行大力的报道;还可以在该地区的节庆日期间邀请媒体前来采访,或者制作以凉山州地区为背景的纪录片或故事片,就如上文提到过的普法栏目剧《听见凉山》一样,凭借其极强的故事性和独特的民族性吸引了不少观众,使凉山州的名气得到了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凉山州彝族地区的民族艺术团组织起来到其他地区开展演出,印刷一些能够反映凉山州彝族地区特色文化的精美册子赠送给观众,以利于提高凉山州的知名度。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四)引进高素质人才

不可否认的是,凉山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把握好发展方向。由于凉山州民族地区位置偏远,当地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所以,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对于促进当地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引进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对当地旅游开发方向的把握。很多高素质人才非常了解社会发展状况,这就有利于根据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广。

其次,高素质人才的文化素养更高,有利于与游客的沟通,了解游客的需求。与游客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对于本地区的服务的改善具有引导作用,在进行沟通之后,很多游客都会给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这也有利于当地人及时做出调整,进行完善。

最后,高素质人才对于新媒体的运用更加熟练。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广势必要借助网络进行宣传,由于当地各种条件的限制,当地人对于网络等新事物的概念很模糊,无法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而高素质人才则能够很好地利用网络来为凉山州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廣提供宣传平台。

(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由于凉山州民族地区地理位置的限制,单独发展旅游业的难度很大,这就需要当地政府与周边地区搞好关系,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最好能形成一个旅游带,丰富景点类型,增加吸引力。例如,峨眉山的知名度远远大于凉山州民族地区的知名度,凉山州民族地区可以主动与峨眉山地区建立联系,形成区域联盟。利用峨眉山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凉山州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峨眉山的旅游业和凉山州民族地区旅游业还能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六)面向国际,吸引游客

作为通往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道路,凉山州在古代便成为“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必须经过的地方。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的带领下,凉州地区有望向国际旅游景点建设这方面推进。国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人们自然应该努力奋斗,凉山州地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要放眼于国际环境,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带来的机遇,将该地区的旅游景点做一个更广的推广,借助本地的特色吸引其他国家游客的目光,争取能够引进外国投资者对凉山州旅游业进行投资。当然,凉山州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推广还可以借助于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利用国家提供的机会发展当地的经济。

四、结语

旅游不光是为了观看新的风景,还是一种求知的途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受。游客在对某一景点进行参观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对该景点历史和文化的体验呢?凉山地区的旅游业一定要有策略地发展,恰当地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一个有特色的、足够吸引游客眼球的观光胜地。

(作者单位: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凉山州彝族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彝族海菜腔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