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雪凤
材料作文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忌囫囵吞枣凭感觉,还没有读懂材料,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摸住一处就写,结果往往偏离题意。写好材料作文,先要审清材料的内容,审准题意,是材料作文成功的关键。
一、全面、深入解读材料
审清材料关键在于全面、深入解读材料,找准关键词句,把握材料内容和中心。
(一)反复阅读材料
与命题作文不同,材料作文更考验学生的分析力和敏锐性。在解读材料时,切忌囫囵吞枣地读一遍后凭感觉立意,而不去仔细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和导向。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读,明内容;二读,找感觉;三读,明主旨。
如这样一则材料:在英国小镇上,一个神情忧郁的年轻人坐在路边喝着闷酒。在他不远处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乞丐,老乞丐一直在关注着这个人。终于,老乞丐走上前去,对年轻人说:“你一定遇上了什么难题,我想和你聊聊。”年轻人看了老乞丐一眼,沮丧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快崩溃了,你帮不了我。”老乞丐诚恳地说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年轻人没有拒绝,随老乞丐坐车来到了郊区。下车后,老乞丐指着一排排的墓碑说:“你看见了吗,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人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笑了。
初读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很困惑,材料只是一段从报纸上引用的记叙性内容,而没有一句表明观点的议论性句子。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来总结归纳。再读后,认真琢磨,可以提炼出“没有问题的人生是没有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困难、挫折、磨难的过程”“问题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一笔厚礼”等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深入解读材料,还可以从老人让一个几乎被所谓的“问题”压垮了的青年,通过巧妙的方法,“使他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的角度,确立立意为:碰到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法,要直面问题。当然还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尝试立意。
(二)抓住关键词审准材料
抓关键词是审准材料的前提。如材料:他撒谎了,你可以提醒他“民无信不立”。他灰心了,你可以提醒他“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受挫折了,应该提醒自己“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我想躲避了,应该提醒自己“自己的路自己走,谁都无法代替你”。我要消沉了,应该提醒自己“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提醒”真的那么重要吗?
这则材料的关键词就是“提醒”。从材料内容上看,有意引导学生对生活、生命中的境遇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材料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讲到了提醒别人和提醒自己要坚强、向上、坚持。除此之外,“提醒”还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学生可以抓住提醒这个关键词展开回忆和思索:生活中自己遇到过什么事情,提醒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什么(谁)提醒了自己?提醒了什么?你提醒了谁?提醒之后有了怎样的变化?……沿着这样的思路去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典型事件,引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生发启迪感悟,那些有意义的事例就会成为文章的血肉,那些智慧的思想火花便成为文章的灵魂。
(三)抓住关键句审准材料
关键句往往是材料中的评论性语句,但有些材料不会直接陈述该句子,因此学生需要仔细寻找揣摩材料中的关键句。
如材料:纸、墨、笔、砚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虽然非亲非故,却从四面八方友好地走到了一起。瞧这哥们四个,白的白,黑的黑;硬的硬,软的软;方的方,长的长。长相各异,脾气不同,却相安无事,团结如一,所以被人们尊称为“文房四宝”。
这则材料的关键句就不是那么明显,学生就要仔细审读材料,抓住“从四面八方友好地走到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长相各异,脾气不同,却相安无事,团结如一”等关键句,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那就是:为了共同的目录要团结合作。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纸、墨、笔、砚相互配合,才能创作出美好的艺术作品,我们也应如此,可以从“要自觉地适应别人,彼此相互包容,相互接纳,相互理解,不要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甚至自以为是”这一立意出发进行写作。如写记叙文可以拟题《相亲相爱一家人》,写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相互关心帮助的事例,表现团结合作的精神;如写议论文可以拟题为《众人拾柴火焰高》《包容走遍四方》等。
(四)以果探因审准材料
审读材料采用以果探因法也很有效,即根据材料给出的内容,把握命题者情感导向,以准确地读懂材料。
如材料:屡遭创业失败的年轻人,垂头丧气地走到自己的书房,推开窗子。窗外是棚户区拆迁后留下的一片废墟,断壁颓垣,杂草丛生……“砰”的一声,他猛地关上了窗子,低着头,坐在房间的一隅,默不作声。妻子看到了,拉着他来到郊区的公园散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树上鸟儿唱着婉转动听的歌谣……看着沁人心脾的景色,他万念俱灰的心情也漸渐舒缓过来。
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就可以用以果探因的方法,去思考年轻人心情改变的原因有哪些:一是妻子的引导,二是自己主观思想的改变。他的主观思想的改变是受环境的影响。这个材料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在生活中,环境对人的情绪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确而及时的心理减压、疏导有助于蹄疾步稳地走好人生之路。学生可以将思绪迁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寻找相关的素材,进行挖掘构思,从而写出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二、审清写作要求,高效写作
材料后的“写作要求”也是需要学生认真仔细阅读的。如果有“结合材料”“根据材料”的文字,最好在写作的文章里巧妙地呈现材料的内容和影子,即“点材料”或“引材料”。但要特别注意的是,点材料时切忌照搬照抄,应归纳引述或引述关键语句。在构思时,要符合作文要求,规范精细。
总之,在对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的时候,要读懂材料,要准确、具体、全面,不能断章取义;要读准引导语,抓关键词句。除此以外,还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积极发挥想象和联想,注意材料的针对性和倾向性,把各种方法相互联系和综合运用起来。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准确立意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