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函 颖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将建成的脚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施行,新农村建设稳步前进。
新农村目前面临的问题有:
1)实用性不强,不少民宅在布局上还沿用了传统民宅的布局,既不科学,也不合理;
2)住宅面积大,造成资源浪费;
3)技术含量不高,质量得不到保障,房屋建设使用的建筑材料比较劣质;
4)没有意识到公共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5)整体环境脏、乱、差,乱扔、乱倒垃圾的行为没有受到管制,大部分农村没有场地绿化以及卫生洁化;
6)没有体现出地方文化特色,在形式上千篇一律等等。
如今,新农村建设发展过快,相关人员粗暴地切入,却忽视了当地居民的实际感受体验,导致效果并不理想。
高院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属成都近郊。高院村是新都区锦绣田园·花香果居连片发展区的核心区域。高院村各组团之间大量保留原生态植被及林盘。
川西林盘是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川西地区文化特征与具有独特生态价值的川西生活空间形态。
环境行为学是研究环境设计与人类行为关系的学科。它力图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人的活动及人对空间环境做出的反应,应用到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去,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观察”是在环境行为研究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须注意五方面的问题,即行为、环境、时间、观察人员、观察记录。
研究外部空间的活动:利用5W法:When-Who-Where-Why-What。即时间因素、活动人群、活动场所、活动目的、活动内容。
利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人群及其行为活动。将场地划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并按地点细分。将人群分为男、女,同时按年龄段划分。记录相关活动内容,并在区域地图上标注。整理得到表格和图纸,进行统计分析。
调研的区域划分是依据凯文林奇的五要素:道路、边界、节点、地标、区域。根据原有规划设计,5个人各自针对区域内共5个分区作为观察区域每30 min进行一次统计观察,最后划分成的分区示意图如图1所示。
经过观察记录发现在场地上的人发生的活动类型有散步、休闲聊天、玩耍、家务、农活、出行、游玩等,如图2所示。在这个空间布局中,散步与休闲聊天所占的比例最高,玩耍、家务的比例稍低,农活、居民日常出行、外来游客游玩所占比例最低。
得到的场地频率分布图如图3所示,居民对整个场地利用率最高的有村委会及其小广场、超市、茶舍,其次是道路、房前屋后的空间、停车场,其余的场地空间利用率则相对较低。
1)茶舍、村委会及其广场、超市、麻将馆等是休闲放松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
2)住宅房前屋后的绿化空间也相对重要,吃饭、做家务等活动都会再次发生,居民还会自发的修葺后院,用于喝茶休息。
3)道路对居民来说不只是行车路过的场所,同时也是散步,聊天的重要场所。
4)场地内原住民的使用空间主要集中在场地社区中心和自己的小院周围。原住民的活动更加随意,对于环境景致的要求一般,重舒适易达。
5)外来参观的游客多喜欢风景优美,花卉植物丰富的河边步道和茶苑,自行车游览等。观光游客活动空间更具目的性,对环境景致要求更高,且多集中在社区主干道周围。
通过研究不同空间类型中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总结出每个空间中应适当满足的布局条件和营造标准,形成以人为主体的一体化人居环境。
4.1.1道路交通的规划组织
道路交通应当考虑到人们的集中和交流的空间尺度,适当加宽道路宽度。道路布置尽量按功能按车行类型做区分,大型车的行车在村落之间做主干道通行,限制村落内部车行及流量,减少人们的通行风险。道路规划考虑居民在道路上散步、聊天、遇见打招呼的生活方式,见图4。
停车场集中布置,每个小聚集体各自拥有停车区域,在活动频率高的场所应当保持可达性、便捷性、通畅性、安全性。
4.1.2社区服务中心的设置与布局
社区服务中心是整个社区的政治和交流活动的中心。它为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区中心应注意与整个社区内各组团的统筹协调布局。社区中心尽可能与各个小组团形成最短的联系距离,社区主干道旁可设水景,花坛,广场等,拉大与干道之间的距离,缓和人群集中的空间。同时在其广场上还可放置运动器械,供居民锻炼、娱乐的空间需要。
社区中心同时起到与社区对外交流的重要功能。景观的设置尽量集中于社区中心附近,或者与交通主干道相连,便于满足游客的需要,见图5。
4.1.3微田园的设置
微田园的意义同原来农田的意义相去甚远,已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是居民闲暇时种植蔬菜、水果等供自家使用。社区居民自己房前屋后的微田园内,居民活动率最高,同时位于道路两旁的田园,人们更容易发生对话交流,易产生居民之间的交往空间,见图6。
4.1.4住宅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居民住宅对房前屋后的空间利用率很高。在此空间之内,是居民生活娱乐的重要场地,有时甚至会出现几户人家共同使用的情况。前院空间主要通过花台,梯步,晒坝等形成空间的过渡,供居民进行休闲,停车。后院主要通过植物墙,篱笆围合形成相对封闭的内院形制。住宅出入口与道路呈树杈型的布局,邻里之间可相互招呼,保证居民自己活动场所的同时也保证了邻里之间的互动,见图7。
4.2.1针对待设计的公共空间进行调研
通过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公共空间以内环境要素进行调查,同时对不同的空间类型进行定点定时的环境行为调查和统计,列出环境行为频率、类型分布图。
4.2.2对调研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行为学调研的空间环境因素和环境行为的种类和分布频率图进行综合的分析。总结出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和行为需求。
4.2.3总结空间营造的方案
设计应当满足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现实需求和中远期需求,同时体现出环境设计对于人们行为的尊重,满足实用,安全的同时促进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原则。
对林盘社区场地进行环境行为学的调研和分析,更有利于我们掌握该地区人们对于场地空间的利用情况,解决社区营建过程中对于人群使用需求忽视导致社区公共生活匮乏的问题,让社区空间焕发活力生机,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只有充分研究社区居民和使用者的行为需求,从需求出发重新营造积极有效的社区公共空间,改善环境品质,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居民参与公共生活,才能使新农村社区焕发当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