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宇婷,袁正仿,袁红雨,班秋艳,江昌俊,*
(1. 安徽农业大学 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2.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省茶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 信阳 464000)
我国茶树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可供开发的资源很多.地方茶树种质资源是在长期的自然和人为选择下形成的,对本地的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蕴藏着丰富的优质和抗性基因.但随着无性系良种的推广,地方群体种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目前部分种质资源已经流失,这对茶树育种尤其是优异资源的挖掘极为不利[1,2].植物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是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部分,是植物基因型和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的综合体现[3].植物的叶片不但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能量,还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容易受外界的直接刺激产生变异,对其叶片性状评价最能代表其表型遗传多样性,目前,这种方法也在很多作物上得到应用[4-8].茶树是叶用经济作物,其表型性状是选择育种材料的重点[9,10],因此研究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是我国长江北主要产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多集中在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南阳等地[11,12].河南茶区处于亚热带-暖温带,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也是南茶北移的过渡区,因此在茶树引种驯化中有特殊的地位[13].但对河南省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研究很少,为此,本研究考察收集了113份河南省地方种质资源,对其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分析.
2016年—2017年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罗山县、潢川县、光山县、商城县和南阳市桐柏县等地考察收集茶树地方种质资源.
每份资源采取10片当年生枝干中部典型成熟叶,按照江昌俊[14]编著的《茶树育种学》中“茶树种质资源性状描述”方法,对叶片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分析,包含12个描述型性状和叶长、叶宽、叶片厚度等3个数值型性状.
对描述型性状按照其标准分级赋值转化为数量型性状,结果见表1.
表1 河南省地方茶树种质资源12个描述型性状的变异Tab. 1 Heteromorphosis of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for Henan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用Excel软件计算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H′).用SPSS 22.0 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采用Shannon-Weave指数计算,计算公式为:
H′=∑PilnPi.
其中Pi为某个性状第i个代码出现的频率.计算H′前,先对数量性状进行数量化处理,即每个性状进行10级分类,结果见表2.
表2 河南省地方茶树种质资源描述型性状10级分类表Tab. 2 10 levels of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for Henantea germplasm resources
注:s为标准差,x为平均数[15].
根据表型性状的差异,共采集了113份不同的茶树资源.113份河南省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12个描述型性状在其描述级别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描述型性状的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Tab. 3 Diversity index an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descriptive characteristics
由表3可知,除叶片着生角度未见“下垂”,其他性状在各表型级别上都有分布,但分布程度不均一.113份种质资源基本属于中小叶种,叶形多为长椭圆形或椭圆形,披针形较少;叶色绿色及深绿色居多,其他3种性状分布分散;叶面隆起性和叶齿密度在各表型级别上分布较均匀;叶片多呈上斜或稍上斜状着生,水平着生很少,未见下垂;光泽性主要为中和强;叶缘多为平直和微波状;叶齿锐度、深度多为中、稀;叶尖主要为渐尖,其次为钝尖,急尖和圆尖少.可见113份种质资源的12个描述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集中性,且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不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在0.72~0.11之间,平均为0.97,叶色(1.11)>叶齿密度(1.09)>叶形(1.08)=叶片隆起(1.08)>叶身(1.07)>叶齿锐度(1.03)>光泽性(1.02)>叶缘(0.96)>叶面积(0.92)>叶齿深度(0.77)>叶片着生角度(0.74)>叶尖(0.72),其中叶色、叶齿密度、叶形、叶面隆起性、叶身、叶齿锐度和光泽性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说明这7个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
从表型性状的基本数据统计中可看出(表4),1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5.35%~46.31%之间,其中叶身的变异程度最大,叶齿锐度次之,光泽性的变异程度最小.在对表型性状的观测中,发掘出8份特异茶树资源,其中2份资源叶长≤3.0 cm,6份资源叶宽≤2.0 cm.
综合各性状的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丰富,可供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的潜力大.
表4 表型性状的基本数据统计Tab. 4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注:叶长、叶宽、叶片厚度的单位为mm.
从表5可以看出,各表型性状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由表5可看出,120对性状的组合中,18对性状呈极显著相关,11对性状呈显著相关.其中叶形与叶尖,叶面隆起性、叶齿深度、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两两互呈极显著相关,同时,叶长与叶形,叶齿密度与叶长、叶宽、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叶长与叶面积的相关性最高,相关性系数为0.85.
表5 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Tab. 5 Correlation among the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注:*、**分别代表P=0.05、P=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基于12个描述型性状,对113份种茶树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22时,可分为4大类群(图1).
图1 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聚类图Fig. 1 Cluster analysis of tea germplas
第1类群包括65份资源,主要特点是叶面积多为中小叶,叶形椭圆形居多,近圆形次之,叶色绿,叶面平,叶身稍内折,叶片呈稍上斜或上斜状着生,叶齿锐、密、浅,叶尖主要为渐尖和钝尖;第2类群包括21份资源,主要特点是叶面积为中叶,叶形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身背卷,叶齿锐密,叶尖主要为渐尖和钝尖;第3类群有3份资源,主要特点是叶面积为小叶、叶形披针形,叶色深绿,叶面微隆起,叶身稍内折,叶缘波状,叶面光泽性强,叶齿锐稀,叶尖为钝尖;第4类群包括24份资源,主要特点是叶面积变异较大,叶形椭圆形,叶色为深绿或墨绿,叶面微隆起,叶身平,叶面光泽性强,叶齿锐浅,叶尖为渐尖.
茶树是叶用作物,叶片是人类利用的材料,在生产上人们习惯以叶片大小、形状或颜色给品种或类型命名,便于在生产上加以区别.基于叶面积、叶形、叶色等3个性状的差异,可将113份河南省地方种质资源分为31个类型(表6),图片见附录.
表6 种质资源类型一览表Tab. 6 The list of germplasm resources types
河南省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在形态上变异丰富.113份种质资源的变异系数在15.35%~46.31%之间,平均36.04%,比蒋会兵[16]调查的云南省地方品种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25.84%)高,比贵州省贵定鸟王种[17]低(56.11%),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在0.72~0.11之间,平均为0.97,略高于国内茶树资源的平均值(0.96).在河南省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中发掘出8份特异种质资源,其中2份叶长≤3.0 cm、6份叶宽≤2.0 cm.
通过对15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各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总的来说,叶片越长、越宽,叶面隆起性越强、叶齿深度越深、叶齿密度越稀.该结果与俞文生等人[18]的研究结果相符.
利用描述型性状可将113份种质资源划分为4大类群,各类群间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有较大的差异,各个类群资源的来源地表现出一定的地域集中性,这可能是因为同一地域的茶树群体之间交流较多,其表型性状相似性也较大.
叶面积、叶形、叶色等3个性状对茶叶加工、适制性研究及育种均有较大的影响,基于这三个性状的差异,共将113份河南省地方种质资源共分为31个类型.
目前,对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茶树资源的研究较多,但对河南省地方茶树资源研究很少.河南地处南北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对南茶北引有其独有的地位,因此对河南省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对今后挖掘优异茶树资源、选育新品种有重要的作用.但仅仅对表型性状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结合化学[19]、分子生物学[20]等多个领域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