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2018-10-17 06:22孙旭易庆艳刘鹏程沈阳药科大学
新生代 2018年24期
关键词:信仰群体马克思主义

孙旭 易庆艳 刘鹏程 沈阳药科大学

“互联网+”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前进具有极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但是这种快速的发展同时也造成大学生群体思想观念的全新挑战,信仰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价值原则,科学的信仰有利于帮助人们对互联网时代充斥身边的所有不良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因此,科学的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信仰意义重大。本文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对大学生群体信仰危机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1 相关概念

1.1 互联网+

对于“互联网+”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未进行统一界定,本文认为,虽然由于需求不同,不同行业的人对“互联网+”的概念界定也有所不同,但是“互联网+”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即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与发展[1]。

1.2 大学生信仰特点与功能

大学生群体具有更高水平的辩证思维与抽象概括能力,但是情感也更加易于波动,出于较强的自尊心,大学生群体一般不愿将过多的个人情感宣泄出来,这也有可能导致其出现过于狂热的行为或者呈现无所谓的态度[2]。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学生群体会呈现明显的抗压能力差、自私心理强等特点。为了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解决大学生信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3]。

2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信仰问题分析

为了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群体的信仰危机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以沈阳药科大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了解,研究内容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3 个维度,如图2-1 所示:

图2 -1 信仰结构示意图

2.1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相关指标尚有不满

根据对信仰二级指标的得分排序可知,大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与共产党的态度较差,说明大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相关指标存在一些不满之处。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指引大学生科学的处理人与社会、自我、自然之间的关系,如果大学生群体一直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抱有不满,我国信仰教育将不能帮助大学生群体形成长久的科学信仰。

2.2 功利性强

结合分析结果,本文发现实际利益需求对大学生信仰形成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找工作时,高年级学生倾向于更多地关注物质利益,更有可能基于生存压力养成金钱崇拜观念。一些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要求,并希望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也更关注收益和损失。以利益为信仰指标,大学生将很难客观地评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缺乏对信仰教育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敬畏感。

2.3 缺少主导价值观

“互联网+”将不同来源的思想和文化混合在一起,然后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却未能教会每个大学生如何辩证地对待这些思想和文化,因此大学生很容易被错误的思想文化毒害。正是这些不同的价值原则使大学生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时,会产生内部矛盾和价值冲突。因而不能形成正确的信仰。

3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信仰问题对策分析

3.1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互联网+信仰教育”实效性

一方面,学校应制定适应时代的教学策略,改变教学中不协调、不合理的现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规范化机制。此外,应当组建信息专业团队并引导信息专业团队学习校园管理、教学、研究和服务知识,使团队能够在高校特殊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 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3.2 注重学生个性需求,加强“互联网+信仰教育”针对性

学校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一是扩大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可以引进一些青年教师并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氛围。二是建立一个多信仰的信仰课程,可以安排其他信仰内容的讲座或课程,引导学生以更专业、更理性的方式正确理解金钱和生活,使他们能够充分理解信仰的内容。

3.3 提高教育者网络素养,增强“互联网+信仰教育”互动性

教育的主体由两部分组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理论知识的指导者,教育工作者可以不断提高网络素养和分析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理解和分析社会现实,帮助学生认真分析新的热点问题,及时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应该有积极的互动。教育工作者可以加入学生的微信群和QQ 群,让与学生交流成为常态。还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加入与建设各种知识平台,影响更多年轻群体。

作为一种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合理的价值原则,使人们能够更有效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 鉴于此,针对大学生“互联网+”时代的信仰问题,本文结合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提出了引导大学生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

猜你喜欢
信仰群体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信仰的旗帜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