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10037)
传统的园林苗圃是在一定时间内利用科学技术培育生产出特定的园林绿化所需苗木的纯生产性园林绿地。但在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功能简单、产业单一的传统苗圃经营模式已经无法应对苗木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因此,传统苗圃特别是城郊的大型苗圃以高品质苗木种植为基础,通过植入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和科技示范等多元功能,形成一种新型的苗圃经营模式——休闲观光苗圃,成为苗圃发展的途径。为此,本文以南京浦口区麦浦苗圃为例,对休闲观光苗圃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南京麦浦休闲观光苗圃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勤丰社区,距离南京市区15公里,北接宁合高速,交通便利。截至2016年,苗木种植面积已达6000余亩,种植的苗木品种主要有:法桐、榉树、香樟、栾树、桂花、红枫、无患子、红叶石楠、樱花、紫薇、高杆女贞、枫香、乌桕、紫叶李、鸡爪槭等,并先后引进一些南京地区的稀少品种进行种植,主要有:小叶刺冬青、红果冬青、杨梅、南京椴、红豆杉,以及世界上濒临绝种的树种对节白蜡等。
(1)因地制宜
在保留苗圃基址原本的地形现状、水源分布、苗田分布的大前提下,适当运用园内特色的苗圃景观和当地的文化特色对麦浦休闲观光苗圃的功能分区、道路系统和景观结构进行改造。
(2)生产优先
麦浦休闲观光苗圃仍然是以生产苗木为主体的现代苗圃。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在突出其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再对旅游观光、科普教育、成果展示、文化传承等休闲项目进行开发。
(3)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在对苗圃进行景观改造规划设计时必须依据自然规律来塑造地形,构建景观,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力求创新
突破就规划论规划的原始格局,以创新的思维模式进行规划。主要表现在规划的动态发展观上,突破苗木基地常规格局,在苗木种植上采取大苗成熟换小苗的种植方式。功能上发挥多元化特征,使树木与园艺、树木与生态、树木与旅游完美结合,发挥园区各方面优势。
依据国家及地方的旅游业、农业的发展规划,结合麦浦苗圃基地的实际情况和南京浦口旅游资源总体状况,将麦浦休闲观光苗圃的规划主题定位为:集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技培训、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特色产品加工与配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休闲观光苗圃,将其打造成一个供南京市民及周边地区居民进行短期旅游的目的地。
本规划在遵循因地制宜的基础之上,结合休闲观光苗圃的内涵和经营者、参与者以及游览者的需求,规划形成了“一核、两轴、八心、十三区”的空间规划布局形式(图1)。
“一核”:即全园景观与人流的最中心、景观视角的最优点——麦浦广场
“两轴”:分别是景观文化轴和科技示范轴两条景观主轴。
“八心”:园内八个主要景观节点,分别是民俗体验中心、寺庙文化中心、赏樱创意中心、科技示范中心、苗木交易中心、垂钓中心、接待中心和娱乐中心。
“十三区”:包括入口集散区、景观展示区、服务管理区、科技示范区、园艺展示区、文化娱乐区、休闲采摘区、垂钓休闲区、苗木专类园区、苗木生产区、仓储生产区、生态防护区以及乡村生活区共十三个分区。
图1 规划总平面
(1)入口集散区
入口集散区位于基地东部偏北处明因路与勤联路交接处附近,包括入口广场、苗圃大门、入口景观绿地、售票处、生态停车场。
(2)服务管理区
本园区内的服务管理区主要有两处,一处位于入口处的景观大道附近,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小卖部和厕所,为游客提供观光车、导游和售卖纪念品等服务;另一处位于垂钓休闲区,主要为参加垂钓活动的游客提供工具和器材等。
(3)景观大道
景观大道位于入口集散区附近,主要包括麦浦大道、曲线大花池、樱花创意园、麦浦广场、镜湖和活动草坪几大部分,包含园区景观主轴上的多个主要景观节点。
(4)科技示范区
科技示范区位于景观示范区的南部,是园内高新技术和植物新品种的对外展示窗口、是专业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的主要平台,区内主要包括技术设备展览馆、研发中心、DIY实践基地和苗木交易广场。
(5)园艺展示区
园艺展示区主要用于展示园艺作品与园艺景观,让游人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了解相关的园艺技术与园艺知识,激发游人对园艺的兴趣。
(6)文化娱乐区
文化娱乐区整体上成线状分布,从景观展示区的西侧一直延伸到场地西北角的出入口,是园内一条主要的游览路线。该区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明因堂附近以宗教文化为主的文化娱乐区;另一部分是景观展示区西侧以乡情民俗为特点的文化娱乐区。
(7)休闲采摘区
休闲采摘区位于场地西北角文化娱乐区的西侧,主要是为游人提供切实体验农耕生活、感受收获之喜悦而设置的一块农业类景观的特色功能区,主要由农耕体验田、采摘园和农具库三大部分组成。
(8)垂钓休闲区
垂钓休闲区位于场地东北角一块原有水源处,经改造后该区共拥有垂钓水库、品茶轩、林洞烧烤、博弈亭和棋艺亭这几处景点,是一个相对比较静谧的功能区。
(9)苗木专类园区
苗木专类园区位于场地的北部,是苗圃景观中必不可少的特色功能区之一。该区域内共有海棠园、紫薇园、梅花园、彩叶树种园、名贵树种园、牡丹园、月季园和水生植物园共八大专类园。
(10)苗木生产区
苗圃生产区安放在原有的苗圃生产区处,位于场地的南侧,从西往东共分为引种驯化区、精品苗木生产区、温室生产区、种苗生产区、乔木生产区、灌木生产区和地被生产区这七大生产区。
(11)仓储生产区
仓储生产区位于苗木生产区内,主要包括仓储间、农具库和晾晒场等,为农户和耕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存储空间和苗木的后期加工场地。
(12)生态防护区
生态防护区主要位于场地北部、西部和南部的有水源的边界地区,一来用于分割场地内外空间,二来用于涵养水源和保护生态,三来还能阻挡冬季严寒的西北风。
(13)乡村生活区
乡村生活区则是对场地内部原有村庄的保留,将这些村庄融于整个苗圃景观之中,奠定了苗圃景观的乡村质朴基调,展现了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画卷。
(1)园路规划
在进行麦浦休闲观光苗圃的园路规划时,首先对其进行道路等级划分,共分为以下四个等级: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管理道路和游步道。
一级道路:即全园的主干道,连接各个功能区,路宽9米,满足大型车辆、消防车辆和观光游览车的通行,有人行道与车行道之分,路面材料选用沥青。
二级道路:即全园的次干道,连接功能区内各个景点,是游览观光的主道路,路宽6米,路面材料选用混凝土水泥。
三级道路:即景观游览步道,是各个景点内部的道路,除消防车外不允其他车辆通行,路宽3米,路面材料可根据不同景点的景观特性予以不同选择。
游步道:园区内部供游客步行的散布道,路宽1.2-1.5m,道路线形迂回曲折、铺装形式多样,以各种各样的汀步和嵌草铺装等自然、生态的形式为主。
(2)停车场设计
停车场是园区不可缺少的设计项目之一,停车场的合理规划能够保证园区出入口附近的人流和车流拥有流畅的交通流线,避免交通拥堵情况的出现。本项目中在大多数主次出入口的附近都设置了生态停车场,保证从每个入口进入园区的自驾游客都有处停车并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入园内。
(3)植物景观设计
对园区植物景观设计时,本着适地适树原则、季相分明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和景观美学原则,对十三个功能区各自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入口集散区:运用大量的草花与长条型曲线花坛形成花带花境景观,形成“地被+灌木+乔木”的复层结构,选取白三叶、红花檵木和金叶槐形成植物组团置于入口广场大型自然式种植池内,结合微地形与池中景墙组合搭配,形成园区主入口的主要景观。景观大道:植物景观以规则式栽植为主、自然式栽植为辅。规则式栽植主要是指沿着景观大道两旁的大型长曲线大花池线形,对所用灌木和乔木进行列状栽植,在半圆形花坛内按特定种植密度栽种应季花卉;自然式栽植则是指景观大道旁的微地形景观上,采用“草花+小乔”的结构,选用杜英和日本五针松搭配景观石置于该区域地势对高处,突出微地形景观、自成一景。
(4)苗圃产业规划
通过苗圃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分析,为该基地提出以下产业发展规划:第一、丰富与完善原有的产业链,在苗木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水产养殖和林下经济等,拓展苗圃土地的利用率。第二,瞄准市场趋势,利用苗圃自身的资源优势开拓市场所需的新领域,将苗圃内的多种“供”与市场的各种“求”相对接,形成“生产——销售”的一体化流程。
本文以南京麦浦苗圃为研究对象,在保证苗圃基本生产功能的同时,在规划设计方案中融合休闲游憩、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乡情体验等观光休闲功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城郊大型休闲观光苗圃的规划设计起到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