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合格”视角下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8-10-16 10:50李念春张婷婷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6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党员大学生

李念春 张婷婷

摘 要 新形势下,以“四个合格”即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为标尺,是衡量大学生党员质量,检验大学生党员学习教育的成效的先进标准。但当前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还存在着缺乏规范性、科学性,没有最终落实的问题,而在“四个合格”视角下重构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为大学生党员的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使其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和战略性价值。在“四个合格”视角下构建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要体现保证评价标准的先进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实施的整体性、评价要求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效果的激励性的原则。

关键词 “四个合格” 大学生 党员 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李念春,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张婷婷,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235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和精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生力军,肩负着艰巨而崇高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党员素质的高低、先锋作用发挥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党组织在广大青年大学生和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认可度,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新形势下,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继续把握好“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总体要求。在此背景下,要以“四个合格”即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为标尺,衡量大学生党员质量,检验大学生党员学习教育的成效。政治合格是基本要求,大学生党员必须积极学习贯彻党的知识,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执行纪律合格是基本底线,大学生党员应该增强组织观念、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严守党的纪律;品德合格是基本前提,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示范带头人,须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合格是根本落脚点,大学生党员需要身体力行、履职尽责、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目前,对于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体系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党组织在对大学生党员群体的管理过程中,面临大学生党员群体实际整体质量如何,其素质是否已达到了一名合格党员的要求等问题,还需要有完善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来进行衡量,并使其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因此,在“四个合格”视角下,重建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

一、当前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管理中基本都有党员质量的评价体系,但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还存在着缺乏规范性、科学性,没有最终落实的问题,因此在“四个合格”视角下重构大学生党员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和战略性价值。

(一)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缺乏规范性

大多数高校入党前期培训多,入党后期培训少,一般做法是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在上级要求的情况下进行考核,没有要求的时候就不进行考核,甚至少数高校缺乏发展后的大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另外,有些党组织既没有日常的检查考核,也没有具体的量化评分,还没有奖惩措施,没有广泛的听取群众意见,造成了考核评价体系过于形式化,更谈不上将其常态化。

(二)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来比较学生间综合素质的高低、仅以学生的工作能力高低来评定其是否优秀、仅以学生是否全面发展来判断其是否先进。这些评价标准没有充分的了解大学生党员的个性差异,没有把大学生党员的具体情况与判定标准结合起来。

(三)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未落实到位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细则》相关规定,结合当代大学生自身条件和要求,对大学生考核主要从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学业能力、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但在现实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大部分基层党组织更注重学生入党前的各方面综合考评,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由于各方面客观因素导致无法进行有效考评,使得考核评价体系徒有其表,失去了考核的意义,并没有起到考核体系的反馈和激励作用。

二、“四个合格”视角下构建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还存在着各种问题,而在“四个合格”视角下构建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为大学生党员的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使其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利于保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制度性、科学化,促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一)利于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规范化和具体化

以“四个合格”为视角,使大学生党员的评价体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此评价体系以“四个合格”的视角为一级指标,具有宏观层面的引导性,并用二级指标将其细化,使以及指标更加清晰明了,二级指标再细化为直接的具体要求,具有微观层面的可视性。每项具体要求都可用分数量化,可操作性强,直接引导大学生党员践行“四讲四有”,做到“四个合格”,具体落实“两学一做”,从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关键少数”向基层延伸,为大学生党员提供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

(二)确保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新形势和新任务下,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评价,是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保证。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大学生党员更好、更健康地成长成才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规范具体的评价体系也能够起到反向激励和反馈作用,推动大学生党员不断反思自我,有标准地进行自我批评,有助于凝聚先进分子的向心力,确保大学生党员群体的先进性和純洁性。

(三)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

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有助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促进其作用的发挥。高校作为高知识群体和高水平知识创新活动密集的战略高地;作为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积极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作为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图谋的前沿阵地,因此,此评价体系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助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开展有利于国家各方面人才的培养,确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实施。在党的有效引领下,激发各方面先进人才为“中国梦”的实现而矢志奋斗的热情,激励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斗志,凝聚力量推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四个合格”视角下构建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原则

在“四个合格”视角下构建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是在传统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上的创新、变革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保证评价标准的先进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实施的整体性、评价要求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效果的激励性。

(一)评价标准的先进性

以“政治合格”、“品德合格”、“执行纪律合格”、“作用发挥合格”作为评价标准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标准。但“四个合格”只是宏观层面的要求,必须结合大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将其细化,在结合大学生党员的学生身份的特点上开展大学生党员考核评价。

(二)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要以“不断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以“四个合格”为维度,既要有定性评价, 也要有定量分析,既要看静态成绩, 也要看动态变化, 既要有党内评价, 也要结合党外评价, 全面测评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政治立场、理论素养、思想品德、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学业能力、遵纪守法、社会实践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评价实施的整体性

表1:“四个合格”视角下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表

(备注:以最后总分作为评价标准,等级分为“不合格”、“良好”、“优秀”三等,60以下为不合格,60-80为良好,80及以上为优秀。)

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委组织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各院系党总支、党支部协调配合,联动一体,形成评价组织网络,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以校内评价为主,适当考虑社会评价,增强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四)評价要求的可操作性

评价体系的宏观层面只是方向性要求,而微观层面才是可操作性的评价要求。评价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评价指标, 将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有机结合,特别是微观层面的二级指标和具体要求应具体细化、可操作,使之充分体现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成绩。

(五)评价效果的激励性

评价的结果不应只是一个最后的分数,而应该达到反馈大学生党员身上存在的问题,促使其不断反思,根据“四个合格”的要求来改正、提升自己,起到及时反馈和激励的作用。同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适当的奖惩, 主要是“抓两头、促中间”。对优秀大学生党员要利用各种形式表彰和奖励, 对党员队伍中的“落后分子”要及时进行劝勉 , 并跟踪帮教、限期整改, 对“中间分 子”要添一把火促其再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 真正实现以考核促成长的目的。

四、“四个合格”视角下构建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见表1)

参考文献:

[1]李贵平.大学生党员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2]黄维平.构建大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的理论思考.传承.2008(3).

[3]刘志侃.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4]黄武南、蒋韬.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3(6).

[5]覃红、龚炜.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保障体系略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1).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党员大学生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