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有效教学

2018-10-16 17:11申叶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廉颇秦王蔺相如

申叶

《将相和》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和“相”之间由失和到永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第一次尝试网络教学,课前我做了精心准备,具体做以下安排:

一、精心设计网页内容

我的教学环节设计理念是利用有效资源进行省时、高效、全方位的学习。在本课教学的网页中共设置了以下几项:资料介绍、图片欣赏、动画视频、问题探究、课本剧、课外阅读推荐、作业练习题。对各项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点击浏览,网页设置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二、充分应用有限资源展开学习

1.教师收集资料要有预见性。有关春秋战国的故事很多,涉及秦赵两国的资料也随处可见,如果我们放任学生上网自由选择,那么两课时的学习时间学生就很难把握要点。鉴于此我结合教学要求在开课时出示了以下资料:(1)秦赵当时的历史背景。(2)和氏璧的来历及发展。(3)文中秦王和秦始皇的区别。(4)乐器“瑟”与“缶”的相关知识等。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的差异获取不同的知识,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2.播放动画片《将相和》,让学生看动画有目的可寻,突破难点。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动画,为了互不干扰,要求学生自戴耳机,独自欣赏。看完后告诉我:喜欢动画中的哪个人?为什么?不喜欢谁,又是什么原因?因为是动画片,所以学生特别感兴趣,也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出示的问题看似简单,答案也可以说是学生最直观能感受到的,所以可以面向全体,能激起更多学生的兴趣,这样就培养了他们“说”的能力。

其次,学生进行汇报,大家都谈到不喜欢的人是秦王,于是我就顺势说:“我也不喜欢秦王,因为秦王对赵国恃强凌弱,因为秦王想占有和氏璧,所以蔺相如才有机会和他交涉进而立功;因为完璧归赵一事,秦王失利,所以他又举行渑池之会。正因为有前两次蔺相如的立功,才引起廉颇的不满,由此可知三件事根本外因是由秦王引起的。”在师生问答中,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在无形中就自然理清了。

再次,我接着问还有哪个人物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自然会谈到文中关键的两位人物廉頗和蔺相如。此时教师可以顺势点拨提出问题:“廉颇不服蔺相如,文中有一句话很清楚,请同学们找出来。”学生用心读文找出关键句:“廉颇说蔺相如仅靠磨磨嘴皮子,官职就爬在我之上,真是岂有此理。”这时我就会以“果真是这样吗?”的问题抛出,然后引入学生再次读文进入新课深入学习。这一教学过程,利用动画突破难点,便于学生自由集中地去观看和思考。

3.问题出示,人尽其才,选择学法,感悟人物品质。秦王、赵王、蔺相如、廉颇是《将相和》中的几个关键人物,而蔺相如、廉颇的优秀品质也正是学生应该学习的。为了让学生对人物深入认识,我设计了不同的学习方法供学生选择:(1)在“问题探究”中出示了与人物个性展示有关的问题。几乎每个问题都能看到蔺相如机智、勇敢、无畏的英雄形象。如果学生搞清了这些问题,对人物自然好理解。(2)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句子。这个设计较有难度,学生不光要体会人物的品质,更要从其心理把握,如何表现人物语言等。(3)课本剧表演。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课本剧,来找角色扮演。这一过程的设计给学生又一个新的考验,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表演后让“观众”评议学生扮演的角色是否成功,说说自己的看法。

4.由扶到放,小组共编课本剧,深入文本的理解。完成了“完璧归赵”这个课本剧的表演后,学生对课本剧有了认识,所以教师此时让学生将后两个故事“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改编成课本剧来加深学习。在完成这一环节时,需要教师提早将搜集到的较为优秀的课本剧存放在网上,待学生自我改编完成之后和它对照,然后知不足而改进。

5.出示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相关时代的历史故事:《荆柯刺秦王》《聂政除韩相》《纸上谈兵》《卧薪尝胆》,便于学生课后阅读。

6.出示分层次作业布置。(1)复述故事《将相和》。(2)讲一个你感兴趣的历史故事。(3)写作文:《第一次上网络课的感想》或者《读〈将相和〉有感》。

总之,我对于本课的教学,尤其是网络课心中有许多设想,也有许多困惑,尽管网络知识是无限的,而对于两堂课就那么几十分钟却想获取包罗万象的相关知识是不可能。所以我认为,网络课的教学也应因文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大柳塔矿区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廉颇秦王蔺相如
负荆请罪
忠诚老将廉颇晚年“背叛”赵国
将相和
蔺相如说话前后矛盾吗?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真实廉颇:胆小懦弱并非英雄?
食客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