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刚
我校被确定为内地新疆高中班承办学校后,校园里多了一群特殊的孩子——新疆学子。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背井離乡,长年在外求学,原有的习惯与内地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严厉批评,简单粗暴
在2015届,我班有一名维吾尔族男生艾力。个头不高、其貌不扬、性情平和、中规中矩的艾力刚开始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但没过多久,就有科任老师向我反映艾力上课走神甚至做和课堂无关的事情,而且总有科代表向我反映艾力迟交甚至干脆不交作业。很快他被“请”到了办公室,等待他的是我的“金刚怒目、雷霆大作”。出人意料的是,后来关于他不良情况的反映不减反增,这让我非常恼火。在和科任老师、科代表的一次次短暂交流中,我们把“不思进取”“不懂感恩”“不知悔改”这些标签粗暴地贴在了艾力身上。
对他,我究竟该怎么办?
真诚关爱,打开心扉
那是月考前的一个上午,班长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马老师,艾力上化学课看课外书,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吼,然后气呼呼地冲出了教室。”我强压怒火,因为此时最重要的是先找到他。找人的过程是漫长而煎熬的,好不容易在一个隐蔽角落里找到他,他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出现,坐在泥土地上,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这和当着全班的面大喊大叫的形象判若两人。我的心猛地一痛,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至今很难说清楚。
这件事,艾力肯定有错,不过就当时的情形,对他的批评一定要讲究方式。当时我的批评温和而有力,他应该是从我对他的批评中感受到了尊重和认可,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后他表示会主动找化学老师道歉,也向我道出了他的心声。
耐心倾听,了解情况
原来,他来自新疆和田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初中时所学科目的教材都是用维吾尔语编写的。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成绩一直稳居全级前三名。考入内地高中后,读预科班时还比较适应,但升入高一后,老师讲课速度很快,特别是化学课,因为前几次周测他考得不理想而且下周就要月考了,他很担心自己会考差,觉得特别对不起父母,心里很着急,只有在看课外书时才觉得心里好受一些。他很想回新疆上学,可是又没有勇气。
听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深思——我真的错怪他了。目前他遇到了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眼前的落后与初中时的辉煌让自尊心强、敏感的他有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上课不专心、迟交作业正是他学习困难的直接表现,过大的压力使得他内心焦虑,也影响了他的人际交往,难怪大家对他有那么深的误会,而他所说的“想回新疆”“看课外书时才好受一些”恰恰说明他想逃避,而在课堂上因一点儿小事大吼大叫正是他长期压抑后的宣泄。
我向他诚恳道歉,他表示自己也有很多做得不对的地方。然而,道歉归道歉,如何帮助他战胜困难并适应新环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具体建议,走出困境
为了对艾力的情况有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经过这次谈心之后,我又联系了科任老师、部分学生以及他预科的班主任。我为他逐一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
1. 提高学习效率,针对薄弱学科进行补强,从而拥有真正的自信。
2. 合理安排时间,坚持体育锻炼,打好成长成才的“持久战”。
3. 调整生活节奏,逐步养成习惯,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后来,我还托朋友从新疆带了一些土特产,有时从校外的新疆餐厅打包一些清真美食给他,让他有困难随时找我,还时不时地询问他的近况,尽力为他营造一种家的感觉。
令人欣慰的是,在我的长期关注下,艾力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有了更多的朋友;在班会课上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独舞,逗得同学们开怀大笑;也能抽时间踢足球,还加入了校队,参加了全市中学生足球联赛……
三年后的高考,这个来自边疆贫苦农家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大学。我想,这对他的前程、邻里乡亲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后来,我常常想当初我对艾力那些无意的忽视、错误的斥责,差点儿成了他人生中致命的“蚁穴”;而我对他饱含肯定的批评话语、友善的动作、温暖的眼神,或许是改变他高中生活的“支点”。其实对学生真正的尊重和关爱,就像我们用心埋下的一颗种子,它会静静地生根,悄悄地发芽,或许还能开出簇簇鲜花,甚至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