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红
摘要:水产养殖是一种生产活动,是通过人为控制培育、繁殖与收获的水生动植物,蛋白质的最迅速、最可靠的来源方式就是水产养殖业,全球许多国家对其都非常关注。然而,水产养殖业在发展中国家所开展的生产方式都是小规模生产,在经济利益至上的理念下,水产养殖户对生产产量过度追求,而对生态平衡和水产养殖区域的环境不加重视,经常受到资源匮乏、病害、环境污染等的困扰和制约,水产养殖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极大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品质。所以,控制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
关键词:水产养殖 环境 污染 防治
一、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一)破坏水环境
现代水产养殖投饲了大量的外源性饵料,水体中产生大量的残饵, 這种集约化、高密度生产,极大增加了水体的有机负荷,从而出现富营养化,使得生物多样性降低、病原体增加等。为了防治病害,大量的化学药品被投放在水域内,从而使水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加大。
筏式养殖模式,由于水体交换、物质循环比较缓慢,使得养殖水域内长期淤积悬浮物,使微生物活动加强,加大了养殖水域内的氧需求量,以致出现缺氧环境,极大影响了水产养殖工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虾类养殖来讲,水产养殖的规模和水平决定了周围水环境的污染程度。虾类养殖若使用单养高产模式,利用的饲料率极低,养殖区域的池水会由于养殖过程中的排泄废物、残饵、虾粪造成破坏,另外,经常性的换水也是单养高产模式的一种方式,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也破坏了浅海海水水域,通过不断进行交换池水、海水,其产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精养虾池中存在悬浮颗粒氮、溶解有机氮、N以溶解无机氮等形式,而鳃的排泄、配合饲料释放与虾粪的排放这三种是溶解氮的主要来源。在虾池中,氨氮会由于微生物在分解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时会大量产生,从而极大影响虾体生理功能,大大降低虾的抗病能力,使疾病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
另外,沿海水产养殖属于半封闭港湾养殖,会有大量的有机、无机废物排放到里面,会带来富营养化现象,会增加还原性化合物、繁生硫化细菌,减少大型底栖生物的丰度、数量、种类。
(二)破坏生态环境
近年来水产养殖鱼类逃逸问题在许多地区和国家发生多起,而在野生群体疾病传播、遗传基因组成等方面,逃逸的鱼类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非常大。水产养殖也会极大影响底栖生物群落,通过研究底栖生物群落中富营养化的变化过程,结果发现由于底栖氧饱和度的不断改变而使底栖生物类群发生演替。同时,由于在养殖水域的池底会有动植物的排泄废物、残体、残饵等有机质的积累,使底泥细菌量、水域浮游细菌生物随之上升。总之,因环境遭到破坏,外来物种改变了野生苗种资源、本地物种基因库,使其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极大严重影响了物种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二、当前水产养殖业的状况
(一)鱼苗的病害状况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已多达数十种病害,其病原包括细菌类、寄生虫类、真菌类、原生动物类、病毒类等。养殖生物发生病害的几率因水产养殖的集约化而不断提高,由于缺乏移植、引种养殖生物的检疫手段,使得我国水产养殖水域被大量境外疫病侵入,产生的危害极为严重。大部分养殖场和养殖户缺乏早期诊断、快速检测传染性、流行病的能力,缺乏成熟的条件,从而出现高速繁殖、蔓延额病原微生物,产生水产养殖病害,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二)选育苗种的状况
现阶段选育苗种主要表现为优良苗种短缺,部分苗种的种质种类严重退化,在质量与数量上都缺乏稳定性等。在水产养殖业中,有许多苗种场的养殖户在眼前利益的诱惑下,不顾长远发展,不重视选育与更新苗种,以致使苗种的品种出现退化问题,极大降低了鱼苗的抗病能力及成活率,进而降低了饵料的利用率,加大了使用化学药品的几率,使得水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三)管理上的状况
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方式都是个体分散养殖,缺乏政府管理行为,难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由于部分养殖户缺乏较高的专业素质,缺乏相关的养殖专业知识,没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养殖知识没有活学活用,没有充分掌握鱼病及其检疫知识,难以及时了解水产品的多发病特点及其防治手段,没有足够重视水质的监测与管理,这些状况极大地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三、水产养殖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倡导绿色药品
人们常常使用大量的药物清理养殖区域其他有害水生动物,水体环境会由于药物的化学成分受到严重污染,针对这一情况,各医学家研究出一种新药物,即“绿色药品”,就是通过研制益生、天然、自然的药材而成的药物,这是一种安全无害的自然药物,是以人的安全健康为目标。因此,积极引用和全面推广绿色药品是水产品养殖场积极倡导的,从而改善养殖动物居住的水域,改善其恶劣环境。
(二)规划要科学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优质的水体环境为根本,而养殖区域的科学规划是开展水产品养殖的基础。第一,在开展水产养殖之前,养殖人员要反复的观察和调查生物、水质,了解水区的富营养化的具体情况。之后,以水域环境的特点为根据划分水域功能,对网围的密度、面积进行规划,明确精养方式和网围的负载范围,并且分析数据,对水中营养元素在养殖水体中的承载能力进行总结。最后,以养殖水体的承载能力为根据明确水质产品的养殖数量,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规划,从而实现水产养殖水体可持续利用。
(三)饲料的配比和投喂要合理
不同的水体环境、不同的鱼种、不同的养殖方式、不同的生长环境等是饲料生产厂家在生产饲料过程中必须考虑因素,饲料生产厂家要以鱼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为根据来进行饲料配比,在制粒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调制的水分、温度、时间,生产出优质的饲料,从而实现提高鱼类体质的目标。养殖人员在选购饲料的过程中,要保证饲料新鲜可口,对饲料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必须了解,千万不能投放变质的饲料。养殖人员在饲料喂养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要降低饲料粒度的粉碎程度,要注意喂养的速度,长时间不喂养或太频繁喂养都是不行的。
(四)加强应用耐水性饲料
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水体的稳定性会由于饲料中的原料越多而越好,在水中饲料经过长时间的侵泡,饲料不被溶解还能保持其成分,就不会出现大量的危害物质。所以,厂家应该加强鱼料的质量,加大饲料中原料的比例,而麸皮、玉米、米糠等是常用原料中具有较好稳定性的原料,养殖人员在进行饲料选择时,选择的饲料要尽可能的新鲜,再配以粘合剂,这样可以使粗蛋白和粗纤維保持得更好,从而加强饲料的耐水性。
(五)有效降解氨氮
保持生态环境和水产物种健康运行的方式还有物化手段,就是使用改良水质的物质或利用增氧、换水等化学或物理的方式来进行。例如,水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换水和增氧加以清除和分解;引用纳米技术,能够杀害水中的病菌,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使用沸石粉不仅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还能够吸附氨氮;紫外线具有杀菌的优点,对其可以惊喜充分利用,实现水体消毒的目的,而且没有二次污染。
(六)加强污染治理
在养殖的时候,可治理和以回收残饵相关废弃物,对于底质区域产生的污染,以其污染程度为根据,建立一个污染区域,通过撒石灰、吸泥等手段来实施地质环境的改善,创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供底栖生物生长。
(七)对于能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及鱼类要充分利用
部分水生植物和鱼类自身具有水质净化的能力,所以,为了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养殖厂家要充分使用生物学技术。例如,在养殖水产品的时候,因喂养大量的饲料,使得水中产生过量的氨氮,导致出现大量的危害水体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一些滤食性的上层鱼类可以在水中适当的放些,从而可以降低浮游生物的繁生,有效地净化水质;可以建立一个鲢鱼链,可以有助于水质净化;氨氮可以通过芦苇、紫萍等水生植物得到有效快速地吸收。这种循环资源既实惠、简单,又生态,养殖户为了净化水质,可以采取多种水生植物方式进行。
(八)通过法制措施加以约束
当前我国还缺乏完整的法律规定对水产养殖产业进行约束,这导致水产养殖业户无所顾忌。所以,对水产养殖业的管理必须要加强,严查监督鱼药、环境、饲料等产品,制定相关的标准体系,若发现不合理的养殖方式,严禁其进入市场,并惩罚养殖户,并对养殖户的生产资格加以取消。同时,利用各种宣传措施,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语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发展健康、绿色、生态的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是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最终方式,从而有效地保证优质的鱼产量,保护好水质和生态环境。国家和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养殖户的环境和安全保护意识,通过多种监管手段,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
[1]宁丰收,古昌红.重庆市网箱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6).
[2]水产养殖质量安全亟待加强 去年仅病害一项就造成直接损失141亿元[J].渔业致富指南,2003(20).
[3]王建平,陈吉刚,斯烈钢,等.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防治的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市二龙山水库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