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蓉
摘 要:淡水资源的缺乏如今已是全世界都面临的严峻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较多的不便,尤其是在农业灌溉中,淡水资源的缺乏也影响了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面对巨大的水资源原需求,节水灌溉技术逐渐被普及应用,该项技术的应用在保障国家供水安全、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农业水利现代化以及缓解水资源紧张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推行节水灌溉系统也成为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目前的節水灌溉系统大多是结合了先进的自动控制设备来实现节水灌溉,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上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实际需求,在农业中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多是喷灌技术和微灌技术,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进步,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因此,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升级也是国家节约用水、保障农业健康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农业灌溉技术的改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改造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现阶段淡水资源缺乏、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而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也是促进农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当下的水资源现状以及灌溉技术的落后,需要相关部门积极采用新方法、新技术,积极改造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科技利用率以及保障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还能够是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1.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技术
(1)江、河、湖、水库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技术:主要就是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的合理利用,前提是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其利用效益。
(2)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主要是利用井渠结合的方式将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联合,达到渠灌区水可以重复利用的目的。
(3)劣质水利用技术:主要是对一些工业、畜牧业废水污水、地下咸水等劣质水利用净化技术处理以后达到农业灌溉的目的。
(4)水的优化调配和监测控制技术:主要就是利用土壤墒情检测和灌水预报技术等等进行经济灌溉定额的确定,确保其以科学合理为原则 ,实现保护浇灌区水资源的目的。
2.工程节水技术
(1)雨水蓄积技术:主要是通过修建水库、蓄水池、池塘等等储水设施来预存蓄积雨水,为农业灌溉用水提供水源,可与节水灌溉技术配套使用。
(2)灌区改造技术:主要是利用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混合材料防渗等技术对浇灌区进行改造,使其在渗水方面的性能大大会降低,达到储水的目的。
(3)田间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就是对田间的环境以及管理进行改良,比如洼地改造、注水灌抗旱保苗等技术。
(4)设施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滴灌、渗灌、微喷灌等等。
3.农艺节水技术
(1)耕作保墒技术;
(2)覆盖保墒节水技术;
(3)培肥改土节水技术;
(4)抗旱品种选育。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趋势
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如今已经成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在改造过程中伴随着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结合应用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使其也逐渐朝着自动化、精细化、集成化、标准化的方向稳步前进。
1.自动化。节水灌溉技术的自动化应用是其改造升级的重要前提,与农业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使用中极易出现操作系统的问题,因此,在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的进行人机交互,实现自动控制的优化处理。一般来说是建立一个灌溉管理程序库,实现节水灌溉的远程控制,其能够对水路压力、泵阀或者传感器进行监控,出现异常时也会及时关闭,并能够根据浇灌区的气候、土壤条件进行是否灌溉的判断,真正实现灌溉系统的自动化,达到按需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农业生产的需水。
2.高精度。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中需要相配套的设施,其中错综复杂的供水管网就是实现灌溉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会按照农作物的蓄水要求在浇灌区进行安装,节点附近也会装有不同功能的电磁阀,对电磁阀的控制就能够实现控制管路内的水流量以及用水时间的目的,因此,高精度也是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3.集成化。集成化的发展主要就是将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自动测量技术等高新技术以及新材料与传统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这种多领域的继承模式也能够大大增加节水灌溉技术设备科技含量,在实际应用中更能做到精准化。
4.标准化。节水灌溉技术的标准化发展主要就是实现节水灌溉系统之间的配套性、可靠性,并将灌溉系统中的控制单元与执行单元之间的通用性以及各种设备零件之间的互换性进行提高,提高系统的使用性能,为灌溉技术的应用提供便利。
三、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措施
1.加强对于农业的渠系改造力度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近些年来,随着先进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我国传统的灌溉系统以及出现了落后老化的现象,在灌溉技术的利用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农业灌溉中需要用到的一些渠系设备并不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更是缺乏,并不利于灌溉技术的应用,因此,首先就是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于农业的渠系改造力度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并合理选配送水设施,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应用奠定基础,为实现新型节水灌溉技术与渠系的进一步融合提供可能。
2.积极采用信息化的系统管理。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使得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逐渐走向了信息化,农业发展也不例外,尤其是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所利用的自动控制技术就是借助了信息技术。目前,在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中,信息化手段的进一步应用可以有效实现节水灌溉技术的精细化、自动化以及操作系统的可控化,其中利用3S技术的应用还能利用测量设备对整个灌溉渠进行实时的监控,并根据监控结果进行合理的灌溉,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确保农作物的需水要求,还能够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实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现阶段全球淡水资源缺乏的现状,要想实现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改造,随着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可以向标准化、集成化、高精度、自动化方向发展,并能够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包括自然气候、经济发展水平等等方面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庆福. 浅谈农业灌溉的节水改造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259.
[2]娄国启. 节水灌溉新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7,15(25):101-102.
[3]高秀清. 发展我国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对策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2016(0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