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菊轩
摘 要:绘本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并非形式上的新颖,而是为教学话题提供情境,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服务的。在课堂中教师只有针对绘本,设置有层次性的提问,才能发挥绘本的最大功效,才能避免看看图画,说说故事的教学形式,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从图画、文字中还原和体验真实的生活,进行道德判断,激发道德情感,构建道德认知,形成道德行为,彰显学科价值。
关键词:无效提问 分层设问 绘本 桥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168-01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中出现了以“故事屋”形式的绘本故事,什么是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能够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儿童的生活事件,拓展儿童的生活空间。例如,《孤独的小猪》是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中的一则绘本小故事,选取了儿童校园生活中的典型场景,讲述了由于小猪的自私行为,导致了周围的小伙伴都不愿意跟自己玩的故事。课堂中需要教师引导儿童思考小猴、小兔、小熊都不愿意跟小猪玩的原因,从而认识到在与同伴交往中应懂得分享,学会尊重,互相帮助,初步习得人际交往的方法。在这里,“故事屋”应用得当,对儿童道德认知构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课堂中却存在着单纯的看看图画,说说故事的现象。
1 忽视绘本,无效提问——阻碍深入思考
一线课堂中,不少老师教学“故事屋”这一栏目时,存在看图说话现象,用“你读懂这个故事了吗?”这样一带而过的提问来教学,继而满堂主讲,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过程,把绘本故事的道理、事情的本质灌输给学生,留下的只有“是不是”“对不对”这样无效的问答,使学生无法深入思考、进行道德判断,更不要说形成道德行为了。
那么对于绘本故事在课堂中该如何设置问题呢?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我们应该围绕绘本故事,设置有坡度的问题,从而引导儿童理解、感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
2 善用绘本,精心设问——构建道德认知
2.1 分了解学生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
一年级学生,和成人的思维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他们很“自我”,不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去为他人考虑,这就是“自私”,加上他们的思维以具象、形象、生动为主要特点,因而课堂中,在针对绘本提问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提问,使学生由表及里的深入看待事件、思考问题。
2.2 根据学情分层设置梯度问题
2.2.1 针对故事内容的直接提问,回顾理解
第一层次提问主要针对绘本的内容,可以从文字、图画入手,直接找出答案。教学中,出示绘本故事后,可针对故事提出第一层次问题:小猪最近遇上了什么烦心事?它对周围的朋友们做了哪些不好的事?两个问题都可以直接在绘本中找出答案,但第二个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语言的组织,才能将四幅图中的故事说清楚,比第一个提问增加了一点难度,属于“跳一跳,够得到”的梯度提问。这样提问能帮助学生了解小猪对周围朋友的所作所为,初步建立学生的正确认知,为学生把握故事的核心思想,理解“小猪为什么孤独”奠定了基础。
2.2.2 针对故事核心思想设置提问,明白道理
对绘本故事的核心思想的理解,需要孩子调动自己已有的现实生活经验来体会,因而这一层次提问,需要学生借助抽象思维进行思考,找出绘本中的人、事、物背后的原因、价值及危害等。
教学中可提出如下的问题:为什么小猴、小兔、小熊都不和小猪玩呢?它的这种行为失去了什么?这样的提问触及了绘本的核心思想,一个“失去了什么”,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有效地引发对文本的思考,既能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是对绘本故事的价值思考。使他们明白生活在集体中,遇事不能只想自己,还要想想别人,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分享。
这里的提问直接彰显了绘本故事的价值,推动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由道德认知逐步走向道德行為。
2.2.3 针对学生现实生活提出开放性问题,指导行为
绘本的价值不在于对故事本身的解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故事道理的把握,而是在于把绘本故事里的道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并能指导学生的行为,这才是绘本故事的价值体现。
因此问题可设置为: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怎么做?你平时和周围的朋友交往时是怎么做的?以后应该怎么做?第一问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接着抛出两个开放性的问题,将绘本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对接,联系实际引发对小猪种种行为的思考,与自己的成长经历对话。在分享、交流、反思中,学生明确了,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尊重他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分享将带来无限的快乐。这一层次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将道德认知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3 巧用绘本,注重提问——彰显学科价值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课堂中,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提问,层层深入,从认知到心灵的触动,通过情感迁移和换位思考的方式,联系学生的生活,将绘本内涵转化为学生的自我体验,全面地帮助学生建构精神,传递价值内涵,帮助他们架起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逐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指导自己的行为。
作为一线的教师,要不断地研究绘本辅助教学的策略、途径、方法,设计好绘本的提问,在课堂中发挥它的最大功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儿童道德认知的形成,彰显学科价值。
参考文献:
[1] 祝祖岗.绘本,为品德课程打开一扇窗[J].中小学德育,2015,01:41-42+33.
[2] 吴映.植入绘本,让品德课鲜活起来[J].中小学德育,2014,04:78-79.
[3] 方峥嵘. 追寻绘本在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效益[J].小学教学研究,2015,17:31-32.
[4] 唐文黎. 绘本阅读,让品德课程灵动起来——论如何发挥绘本阅读在儿童品德教育中的作用[J].知识文库,2016,1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