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磊
摘 要:语文课程致应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其中语文课堂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语文课堂中,我们通常纠结于“教什么”和“怎样教”两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争。“教什么”从常规经验上来说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其中“怎么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要解决“怎么写”,就是要教师钻到课文里,文本细读。文本细读的最终目标指向应该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什么是文本细读、为什么要文本细读、如何文本细读、文本细读的注意点四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 文本细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076-02
语文课程致应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其中语文课堂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作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的语文课堂,我们要结合语文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畅游美丽的母语世界里。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纠结于“教什么”和“怎样教”两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争。“教什么”这个问题,在其他學科中是不存在的,而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首要问题。语文课“教什么”从常规经验上来说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其中“怎么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要解决“怎么写”,就是要教师钻到课文里,文本细读。
下面,笔者就立足教师文本细读能力,对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谈谈自己的思考。
1 进行文本细读的重要意义
吕叔湘先生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王尚文教授说:“文本细读就是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
因此,文本细读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策略。是读者提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由于语文教师工作量大,教育教学负担较重,不少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更新知识。新课程背景下,已有的文学理论知识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文学敏感度日益降低,文学素养日益缺失。老师缺少了对语文课本身的苦心经营,以敷衍的态度对待文本,常常照本宣科,只能在一望而知的文本表面“滑行”。课堂所问与所答停留在文本解读的浅层认识上。把已知当作未知,视其未知如不存在,反复在文本以外打游击,将人所共知的、现成的、不需理解的知识反复唠叨,甚至人为的制造难点,自我迷惑,愚弄学生,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空洞糊涂。许多教师对课文的阅读常处于一种“伪阅读”状态,缺少了“静悄悄的琢磨”文本的细心与耐心,缺乏了深入文本肌理的底气。
2 进行文本细读的有效途径
2.1 以三种身份进入文本
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对文本进行陌生化阅读。这个过程是不带教学内容审视的阅读,不以教学为目的,不借助任何教参,不参考名家的论断,以教师对文本的第一感知作为教学文本解读的基础。
以教师的身份,对文本进行参照型阅读。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感知体验之后,教师可借鉴参照已有的教学资源(如教参、网络资源、优秀教案等),立足教材的编排,着眼单元导语,寻找文本解读的单元教学立足点;聚焦课后习题,捕捉文本解读的重点(主题、重点语段、重要情节、重要人物等);关注编排提示语,探究文本解读的难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寻找文本解读的契合点;联系课程标准,着眼语言能力的训练点。这个过程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教师首先要更广泛的阅读,不断丰富自身对文本的认知,进而借鉴、提炼最终形成更加丰富、个性的文本解读。然后,教师要结合学情,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做出筛选、取舍。
以学生的身份来解读文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习惯,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我们不能把成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强加给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简单而有效的途径。
2.2 以《变色龙》为例谈文本细读的具体策略
在执教《变色龙》中,笔者发现对于小说“写什么”的故事情节和“为什么写”的课文主题,学生是很容易把握的。
课文主要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的经过。中间根据“小狗的主人是谁”,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处理意见不断变化,总共处理了六次,变了五次,但是他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政府忠实的走狗的本性始终未变。课文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人不如狗的黑暗现实和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
以上这些并不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反复地叙说,喋喋不休地强调。如果过多的重复,反而极大地损害了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让语文学习变得干涩无味。那么在课堂上学生要发现、思考的关键是什么呢?笔者觉得其根本在于“怎么写”五次变化,怎么突出主题,而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说的文本细读。
2.2.1 抓住关键词
课文第8自然段:“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
“严厉”一词是什么意思?能否去掉或改成其他词语?文中哪些字词具体写出了警官奥楚蔑洛夫严厉的态度?警官真的严厉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细读“严厉”,学生可以体会到“严厉”用词恰当,不能去掉。文中“咳了一声”、“拧起眉头”、“绝不轻易放过”、“好好地教训”具体写出了“严厉”的内容。可是警官需要“严厉”调查的是“这是谁的狗”,而不是案件发生的真相。充分写出警官装腔作势、欺压百姓的嘴脸。
课文第27自然段:“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对狗的称呼——你。在奥楚蔑洛夫眼里,此时这狗就好比将军的哥哥,地位大大提升了。我们也可以想象他此时的神情、动作和语气。一个“你”字,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警官弯着腰,甚至蹲下身子,抚摸着将军哥哥家的狗,满脸堆笑,嘴里发出“呜呜”狗叫声的情形。
2.2.2 捕捉标点
因为狗主人的不同,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总共有五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是在文中第10自然段:“席加洛夫将军?
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
第二次变化是在文中第17自然段:“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
第三次变化是在文中第20自然段:“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
2.2.3 挖掘细节
在对文本进行细读时,某些细节更是我们值得发掘的点。
对这条狗的命运,奥楚蔑洛夫做了三次的直接判定。第一次是在文中第8自然段,不知狗主人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第二次是在第17自然段,当得知不是将军家的狗时,说了这句话:“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见,你们猜猜看,结果会怎样?”第三次是在第23自然段,当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就说:“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一次判定时,奥楚蔑洛夫说要“打个报告上来”,试问一个警官处死咬人的一条狗而已,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劳师动众?竟然还要郑重其事地打个报告上来!很明显,奥楚蔑洛夫是要告知他的同事和围观群众,他是多么认真地在处理此事,多么正当地在行使他手中的权力。一个虚伪、装腔作势、作威作福的小官僚形象就跃然纸上。报告还没下来,奥楚蔑洛夫就不管法定程序随意裁决,直接给了这狗以死刑。很明显奥楚蔑洛夫在处理这件事上是自相矛盾的,打报告是为了炫耀政绩,同时也可看出奥楚蔑洛夫自己就在违反执法程序,是非常愚蠢的。这些无疑是对当时沙皇俄国的警察制度的一个强烈讽刺。
参考文献:
[1] 毕俊华,周刚,张洪英,文本細读[J].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318f0310102vwq3.html
[2] 朱云珠.浅论语文教师文本阅读的误区和对策[J].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99d5c30100og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