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张建,胡冯伟,李爱勤,王延朝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2)
目前我国的政务信息,尤其是政务地理信息的质量不高、公共范围不大、公开程度不高(张建彬,2012;张海涵,2015),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政务地理信息采集是门专业性较强、壁垒性较高的技术业务,对于弱GIS行业部门而言,缺乏一定的GIS专业背景,在信息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困难(李冰等,2016),难以实现信息的快速应用与推广.
2016年国家出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引导政务大数据集中共享.政务地理信息汇聚、集中,首要工作就是信息采集.但是,掌握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业部门,除了政务对象的基本属性,并不直接掌握散落在基层的空间位置、专业信息、多媒体等数据,这在政务分级管理的大环境下给政务地理信息的采集带来了挑战.
目前所见文献给出了一种公众自发式的地理信息采集技术(梁发宏,2015;黄玉霖,2015;刘爱丽,2013),这种采集方式能够较低成本地实现政务地理对象基本属性的采集与更新,但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不够,较难涉及行业部门的专业信息,而且由于缺少测绘部门校核,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致使其真实性与权威性难以保证.如今随着云存储、移动计算的广泛应用,为改进采集方法和组织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可能.因此亟待需要一种新的政务地理信息采集与更新的技术手段.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政务地理信息移动采集方案.方案从政务地理对象本身出发,按现行层级要素管理权限,按职能协作(行业、部门内、跨部门)形成了基于云端的信息采集、专业补充、测绘校核、信息发布新模式,有效克服了政务分级管理的障碍,提升了政务地理信息内容的深度、广度与权威性.
政务地理信息是指与地球上空间位置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政务信息.它是空间信息与政务信息的交集(穆勇,2009).若将政务地理信息视为一个对象,该对象不仅囊括属性信息、空间信息,还包括时间信息和变化信息,可描述为下式:
式中,M为政务地理对象.
a为政务地理对象的"属性信息".为保证信息的有效性,主要遵循基本属性的完备、规范性;多媒体信息的清晰、正确性;专业信息的合理、差异性3个规则.
s为政务地理对象的"空间信息",可标绘在建筑物所属范围的中心位置.
v为政务地理对象的"变化信息".即在采集报送过程中对象状态的变化信息.
t为政务地理对象的"时间信息",即对象状态变化的时间点,便于信息追踪.
根据政务地理对象的共有属性,可按现行层级要素对政务地理对象进行归类,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校等具有教学性质的层级要素,可将其归类为教育类.一个类可包含多个图层,一个图层又包含多个政务地理对象.
以省为例,全省政务地理信息采取分级管理的制度,即省级部门具有省级部门政务地理信息管理权限;市级部门具有市级部门政务地理信息的管理权限;县级部门则具有全县政务地理信息的管理权限.
如果省长需要获得行政村的政务信息,首先要联系所属市的市长,市长再联系所属县的县长,然后由县长联系所属镇的镇长,接着由镇长联系该村的村长,最后村长将所需信息逐级递交到省长手里;若省长还需要村委会的空间位置,还需要聘请测绘人员进行位置采集,并逐级递交到省长手里.若省长还想了解村貌,村长需要采集多媒体信息,进行逐级上传.
这种分级管理的制度,使得政务地理信息采集的组织实施非常复杂,省级部门难以及时获得乡镇行政村级别的政务地理信息.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政府主导、测绘校核、部门采集"的移动采集新模式,实现政务信息、空间信息、多媒体信息的实时采集,统一报送.
1)采集场景分析
掌握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业部门,如市场监管、卫生所等,除了政务对象的基本属性外,并不直接掌握散落在基层的空间位置、专业信息、多媒体信息等数据,需要乡镇、街道级别的下级单位承担信息的采集业务.因此行业部门的报送组织者需要依据层级要素管理权限,组织基层人员采集信息,通过补充专业信息后,上报给校核人员进行测绘校核,最后交由发布人员发布.
2)系统用户分析
政务地理信息移动采集主要涉及4类用户,分别为采集员、报送组织者、校核人员、发布人员,具体如下:
采集员:经报送组织者授权,获取采集权限,且只能采集报送组织者所辖区域指定图层的政务地理信息,主要包括基本属性、空间位置、多媒体等信息.
报送组织者:授权采集员权限,同步采集信息,并进行查看、编辑、删除、退回、专业信息(公开联系方式、业务开放时间等)补充、提交测绘校核等业务操作.
校核人员:对政务地理信息进行测绘校核,校核属性信息与多媒体信息是否符合式(1)中a的规范,空间信息是否符合式(1)中s的位置标绘要求,专业信息是否符合公开共享规定.
发布人员:对校核通过的政务地理信息进行统一发布.
以电子政务云为基础,以移动终端为入口,以集中共享、统一发布为原则,本文提出了二四一采集新模式,如图1所示.
"二四一采集模式"即二级采集、四级接入、一级校核.
"二级采集"分为市级采集和县级采集,其中市级采集主要由市级部门主导,统一采集各区的政务地理信息;县级采集主要由县级部门主导,采集全县的政务地理信息.
图1 二四一采集模式Fig.1 The "two four and one" collecting mode
"四级接入"主要是依托电子政务云,统一接入市、县、镇、村级政务地理信息.其中,①村级政务地理信息通过县级授权,由村级部门,或镇级部门采集接入到云端;②镇级政务地理信息通过县级授权,由镇级部门采集接入到云端;③县级部门同步接入镇、村级政务地理信息,并进行专业信息补充;④市级部门授权并同步接入市辖区政务地理信息,并进行专业信息补充;市级部门也可同步接入该部门全市的政务地理信息.
"一级校核"主要为县测绘校核或市测绘校核,校核部门主要同步全县或所有辖区的政务地理信息进行测绘校核.
"二四一采集模式"以云为基础,市县政务地理信息并行同步接入到省级,有效脱离了传统政务分级的管理机制.
依托电子政务云,实现政务地理信息采集、报送、校核、发布的云管理,即一个政务地理对象,多种业务状态,面向各类用户,具体如下:
1)政务地理信息状态
①移动端,包含未检核、已检核、报送退回3个状态.
未检核:信息采集报送之后的状态.
已检核:信息检核通过的状态.
报送退回:信息退回后的状态.
②PC端,包含临时保存、待校核、校核退回、待发布4个状态.
临时保存:信息采集报送之后的状态.
待校核:临时保存的信息提交测绘校核后的状态.
校核退回:信息校核不通过的状态.
待发布:信息校核通过之后的状态.
2)移动采集流程
政务地理信息从采集之初到最终待发布状态,会面向四类用户,如图2所示.
图2 政务地理信息移动采集报送流程图Fig.2 The fl ow chart of GGI mobile collecting and submitting
由图2可知,政务地理信息的采集流程如下:
①经报送组织者授权,采集员获取采集权限,一个采集员可被多次授权,一个报送组织者也可授权多个采集员.
②采集员具有报送两类信息的权限,一是实时采集的信息,即先采集属性、空间位置、多媒体等信息,再提交云端检核;二是来自于报送组织者退回的信息,即直接编辑修改,再提交云端检核.此时,PC端信息状态变为"临时保存",移动端信息状态变为"未检核".
③报送组织者通过云端同步,可操作两类信息:
一是"临时保存"信息.首先对该类信息进行初步检核,若检核通过,报送组织者补充专业信息,再提交云端校核,此时,PC端信息状态变为"待校核",移动端信息状态变为"已检核".若检核不通过,则报送组织者将信息退回给采集员,此时,移动端信息状态变为"报送退回".
二是来自于测绘校核人员退回的信息.报送组织者可将信息直接退回给采集员.
④测绘校核人员通过云端同步"待校核"信息,并进行测绘校核,若校核通过,则PC端信息状态变为"待发布";若校核不通过,则PC端信息状态变为"校核退回".
⑤信息发布人员通过同步"待发布"信息进行信息发布.
为验证政务地理信息移动采集方案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本文以浙江省为例,依托省电子政务云,搭建移动采集报送系统.
本文按现行层级要素对政务地理对象进行归类,将浙江政务地理信息分成了15个大类,共105个图层,可参考浙江政务地理信息资源采集共享平台,本文只列举部分,见表1.
表1 浙江政务地理信息分类Tab.1 GGI classif i cation of Zhejiang
移动采集报送系统主要基于SOA的软件体系结构,通过基本服务接口与政务地理信息处理接口,利用3G、4G网络、Wifi以及省电子政务云骨干网,实现对云端政务地理信息的访问,实现外业采集移动终端、内业审核Web端与省电子政务云的准实时通讯,形成内外协同一体化的政务地理信息采集报送机制,系统总体架构如图3所示.
图3 浙江省政务地理信息移动采集系统架构Fig.3 The architecture of Zhejiang GGI mobile collecting system
浙江政务地理信息资源移动采集报送系统由图层授权、信息同步、采集报送、地理定位、报送检核、测绘校核、信息发布7大模块组成,由于后两个模块均依托于"浙江政务地理信息资源采集共享平台",本文就不在此赘述,各模块功能如下:
1)图层授权模块:基于省、市、县、乡镇、行政村逐级向下的授权制度,实现图层资源与角色绑定,角色与用户绑定的嵌套捆绑的机制,不仅有利于联动省、市、县、乡镇、村各级用户,而且方便系统扩展.如图4左图所示.
图4 图层授权与信息同步Fig.4 Layer authorizing and Information synchronization
2)信息同步模块:通过设计统一接口,包含图层资源编号,用户唯一标识等参数,以此来同步用户采集的信息,实现信息状态分类,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移动设备上都能分图层浏览自己采集上报的信息,如图4右图所示.
3)采集报送模块:系统通过集成定位、逆地理编码,行政区划三大服务,实现信息采集的自动化程度,非关键必要信息智能填充,并识别当前用户所辖区域的报送权限.如图5左图所示.
4)空间定位模块:坐标参考系统CGCS2000.利用原生终端定位辅助精细修正的方式锁定政务地理信息对象最终空间位置.终端定位锁定用户当前位置.用户拖拽地图到指定目标,修正定位结果,实现空间信息精确采集,如图5右图所示.
图5 采集报送与空间定位Fig.5 Collecting, submitting and positioning
5)报送检核模块:主要包括检核数据的正确性以及补充专业信息等内容,如图6所示.
图6 PC端检核Fig.6 Check module of PC terminal
面向移动端的政务地理信息采集方案,采取了二四一采集新模式,突破了传统政务地理信息分级管理的障碍,遵循了信息"谁产生、谁管理、谁提供、谁更新"的原则,有效实现了政务信息的快速空间化,实现了政务地理信息"一次外业采集,多次状态改变,内部快速共享,外部及时落地",提高了便民服务的效率与质量.考虑到不同图层的政务地理信息具有不同的属性特征,本文后续研究政务地理信息的差异化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