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靖坤(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黔南 贵定 551300)
科技时代的到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就网络而言对大学生的身体影响不言而知,一种新型的“科技病”不断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阳光体育”是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在《决定》中明确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余体育活动相结合。将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实加强体育工作”。并且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课程改革所必须贯彻的指导思想,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有限导致很多地方课余体育活动并没达到国家统一标准,甚至更差,所以不得不为未来人才的健康问题担忧,因此针对贵州高职高专学校课余体育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8所高职高专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1)文献资料法。
收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总结及分析其它地区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为本论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实地考察法。
利用有利条件,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情况,包括场地设施建设、项目开设、每周锻炼锻炼次数等,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3)访谈法。
对调查的对象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还有部分体育教师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的情况、学校开设的课余活动的情况并归纳总结得出结果。
(4)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星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和现场发放回收,并对问卷的有效度进行了科学的测试,测试结果符合本次调研。然后对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黔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随机发放问卷,通过问卷星和现场发放回收共收回问卷423份,经统计有效问卷381份,有效率为75.17%。
(5)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并以图表的形式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反映。
(6)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材料,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逻辑演绎得出结论。
表1 学生对于课余体育活动的兴趣度调查 (N=381)
根据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兴趣度调查得知,有63.3%的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有着极大的兴趣,只有12.8%的学生对课余体育不感兴趣(见表1)。通过访谈谈,发现对参与课余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的原因:少数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生活习惯比较单一;喜欢上网没有时间;不喜欢运动,缺乏运动的意识。
表2 学生每周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次数调查分析 (N=381)
通过调查显示可以看出,学生每周参与体育的次数1-2次的占43.1%;3-4次的占33.0%;四次以上的占21.1%;而几乎不参加的占2.8%(见表2)。可见高职高专的学生对参与课余体育活动并不是很重视,这样显然达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更达不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正是当今大学生存在的严重问题,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图1 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不利因素调查 (N=381)
通过调查显示,可以看出学习紧张压力大占11%,缺少场地器材占22%,缺乏老师组织指导占31%,缺乏兴趣爱好的占26%(见图1)。可见,体育设施的建设对开展课余体育还是很重要的;大学教育应该以引导教育为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填鸭式”教学,要减轻学生压力丰富大学生的在校生活;并且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来专业教师的指导。
图2 学校开展课余体育活动项目情况 (N=381)
据统计,贵州省高职高专校园课余体育项目开展篮球的占68%,开展足球的占63%;开设排球的占46%,开设乒乓球的占35%,而网球、轮滑、跆拳道、武术项目开展并不是很好,而游泳和击剑根本就不开展(见图2)。可见在高职高专开展课余体育项目主要还是以传统的“三大球,三小球”为主,而新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甚至就没有开展,这样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的选择性就缺乏多样化和趣味性。
年龄×0.6=心率下限。根据运动训练学运动指标要求每天持续锻炼超过30分钟心率持续达到120次才能起到锻炼的效果。
通过调查,目前高职高专课余体育开展情况结论如下:
(1)少数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生活习惯比较单一;喜欢上网没有时间;不喜欢运动,缺乏运动的意识;
(2)缺乏参与课余体育重要性的认识,达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3)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压力大,课程安排较满,同时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很难调动学生参与课余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4)开设的课余体育项目比较传统,主要围绕“三大球,三小球”,缺乏多样性和兴趣性;
(5)课余体育活动在学校开展效果并不太理想,具有形式化、短期化、表面化等特征,缺乏实施和监控长效机制。
(1)学校要重视课余体育社团多样性的建设。加强引入新型式体育运动的项目,增加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的项目的选择。课余体育的开展与体育活动社团的组建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学校体育活动的多样化,多样性、就要不断增加体育项目社团的建设,可以在保留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引进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
(2)增加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多样性,吸引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的达标程度,缺不了体育硬件设施的辅助。一个学校没有一定的硬件设施做保障怎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场所,何谈体质健康,所以要增加硬件设施建设,做好学生锻炼的有效保障条件;
(3)引进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贵州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改编都可以引进校园,丰富课余体育项目。比如:板凳舞,押加,大象拔河等项目,既不需要硬件设施,也不需要太大的场地,开展起既方便又有趣又能起到体育锻炼的效果;
(4)加强体育教师对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比如开设课余兴趣班,兴趣小组如:跳绳,武术,跆拳道等一些不需要器械的体育活动项目;
(5)建立体质健康达标的有效监管机制。每年的体质测试不是形象工程,这是体侧健康监测的有效方式,国家不惜耗时、耗财、耗力就是要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因此大学开展课余体育要具有时效性、持续性,长久性,真实性,不能搞表面工作,形象工程。
图3 学校执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情况 (N=381)
据统计,贵州省高职高专学校执行开展课余体育的情况29.4%的学校能执行,14.7%基本能执行,持一般态度占23.6%,不太能或不能执行分别占32.3%,因此可以看出,课余体育活动在学校开展效果并不太理想,具有形式化、短期化、表面化等特征,缺乏实施和监控长效机制。青少年体质达标要求规定最佳运动心率控制区域计算法:(适合一般人)220-现在年龄×0.8=心率上限;220-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