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居民通勤行为和感知的社会
——空间分异与优化思路

2018-10-16 12:47邓景曦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8年9期
关键词:分异公共交通公交

邓景曦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

1 引言

当前,随着城市化高速发展,城市用地格局和空间结构急剧变化,导致交通出行的地理空间日益复杂、不断重构。与此同时, 逐渐扩大的收入差距,加剧居民家庭分化,居民交通出行行为的社会分异也日渐深刻。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

课题选择上海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上海的汽车保有量在全国居于前列(2015年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及重庆),且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2 问卷调查

由于研究对象规模较大,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基于微信的“问卷星”平台)对上海市居民进行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收到631份样本,其中有效样本592份,有效率为93.82%,可以认为样本对于上海市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情况和通勤出行情况有充分的代表性。

3 上海市居民通勤行为的社会分异

3.1 社会经济属性的社会分异

1)性别结构

调查样本中有38.01%为男性,61.82%为女性,以女性为主。

2)户籍结构

调查人群中61.17%为本市户籍,37.72%为非本市户籍,0.63%为境外人士。,以本市户籍为主,与上海2014年户籍常住人口58.92%的比重较为相符。

表1 样本社会经济属性统计

3.2 交通方式的社会分异

坐公交;大学级以上学历的38.51%乘坐公共交通。可见学历越高,通勤方式越经济。农民、工人主要以电动车通勤;行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与文教科技人员、企业人员、事务人员(白领)、商业、服务业人员、私营业主多乘坐公共交通或驾驶小汽车通勤;其它(学生)主要以步行和地铁为主。以企业人员为界线,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较多,工作越好,月收入越高,工作地集中在市区;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较少,工作越差,月收入越低,工作地分散在郊区。

1)交通方式的结构多样化

上海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说是比较发达的,道路的建设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说比较完善,这些也造成了市民出行的方式的多样化。其中,步行占到样本总数的36.15%,自行车或共享单车占到33.11%,电动车占15.03%,地铁占57.43%,摩托车占1.01%,公交车占33.11%,单位班车占7.43%,出租车或网约车占14.86%,小汽车占35.3%(如图 1)。

2)交通方式的社会分异

根据年龄、工作岗位的性质与出行方式的关系,研究发现:25岁以下的居民多以步行、骑行、地铁的方式出行,出行方式多样;25岁-50岁的居民选择地铁、私家车、单位班车、出租车较多,出行方式多样;50岁以上的居民出行多步行、公交车、出租车,因为其身体相对较差,出行方式较少。17.23%的男性选择开车,15.54%的女性选择开车,男性开车较多;15.03%的男性乘坐公共交通,28.63%的女性乘坐公共交通,女性乘坐公共交通较多。学历在初中级以下的通勤方式绝大多数是步行或电动车;高中、中专及职高的居民通勤方式十分多样,有一部分驾驶小汽车,一部分人

4 上海市居民通勤行为的空间分异

在Arcgis中绘制出592位受访者的通勤路线,从而更直观的分析居民通勤出行在空间上的特征。受访者的通勤总体情况。可以看出,受访者的通勤路线高度集中于内环以内区域,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趋势,这一趋势基本符合预期。

5 上海市居民通勤的优化思路和反思

5.1 主要问题

1)公共交通未便及到所有地区,使得居民以汽车的方式出行,且出行时可能会遇到拥堵,降低其出行满意度。

2)离工作地较远,换乘次数多,要走很久,且每月花费成本比较高,降低出行满意度。

3)公交配套:公交车间隔时间太长,宁愿走去地铁站也不愿等公交,使得出行满意度降低。

图1 上海市市民出行样本总体通勤情况

5.2 优化思路

希望能让像地铁这样的公共交通工具覆盖得再广一点,建议在市政公交规划中实现公共交通服务的800 m服务半径全市覆盖, 此外, 线路设计时, 还应加强各地区与城市主要功能节点的公交联系, 提高公交通达度。公交车间隔时间应缩短。惠及郊区的更多的居民,让他们出行的方式更简单更方便、花的成本更低、时间更少。这样才能让居民的出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让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高,使人民更幸福。以上分析表明, 从居民的交通便捷满意度入手, 对城市交通出行环境进行空间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今后, 我还将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 对影响交通出行环境的土地利用和微观环境因素做进一步分析, 寻求由微观到宏观、由各个地区到整个城市的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有效途径。

5.3 研究反思

调查问卷和样本选择的问题。一开始的调查问卷是纸质的,题目多,不方便,答题效率低,印刷的纸张太多成本太高。再一个是居委会不愿意帮助完成问卷的发放和收集。所以在试发放问卷时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后由纸质改为网络问卷的形式解决了以上大多的问题。但仍有些问题,如:在工作类型中,没有考虑进无工作的或是自由职业的人。还有是在换乘方式中的情况太少,应当多加一些选项。在问卷中没有考虑受访者的心理因素,无法研究心理因素对出行的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在样本上,由于发放的时间比较的短,又没有充分利用好身边的人脉关系,导致样本数量较少,所以在分析时全面性会稍微降低一些。

猜你喜欢
分异公共交通公交
陕西关中农业现代化时空分异特征
阆中市撂荒耕地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探析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成都黄龙溪景区旅游环境舒适度评价及其时空分异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等公交
中国星级酒店的旅游经济效应分异研究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